“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思考

2021-06-08 17:56王茹袁林江南亚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王茹 袁林江 南亚萍

[摘 要] 为提升环境类本科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践行工程教育认证的OBA教学理念,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际情况,环境工程专业对“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进行了双语化教学改革试验。文章从教改的意义、教改存在的问题及对教改的建议等三方面着手,阐述了“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双语教改的经验,为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 环境污染生态学;教学改革;双语教学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创新性和国际化视野高水平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双语教学成为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1]。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合作意识、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成为当下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2,3]。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外语学习,即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和简捷途径。因此,各高校纷纷开启了双语教学,包括已有课程的双语化和设置新的双语课程,以期推动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人才[4,5]。

“环境污染生态学”是一门面向环境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它综合了“环境学”“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等课程内容,涵盖生态学基础、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及生态风险评价等内容,是环境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石[6,7]。为响应国家号召,提升高校教育环境类本科生的国际化视野,践行工程教育认证的OBA教学理念,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际情况,本校环境工程教研室拟对“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进行双语化教学改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开设在大三上半学期,共24学时、1.5学分,于2019—2020学年秋冬学期完成了试改革。为了解改革效果,教改团队于教改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00余份。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见图1和图2),得出本文中的教改问题和教改建议。总体而言,学生反馈良好,故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将从2020—2021学年秋冬学期开始全面进行双语授课。

一、“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环境污染生态学”是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面向大三上半学期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决定是否选修该门课程。比如,有些学生决定出国深造,那么选修“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将大大有助于其申请国外学校及适应英语教学。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资本及技术的引入和输出都需要既有专业背景又能精通英语表达的专业人士来完成,故而对“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进行双语化改革意义重大。课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通过本门双语课的学习,84%的学生希望提升自我专业词汇储备量,56%的学生希望提升自我英语口语能力,48%的学生希望能够增强自我社会竞争力,8%的学生希望其能够为出国留学奠定英语基础。结课时(见图2),9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能够提升专业英语词汇储备量、能够掌握专业术语,51%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自信心、增强社会竞争力,4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本专业的国际化发展,3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能够提升专业英语水平、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符合学生的求学意愿,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社会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案例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2017级学生王淑妮拟申请出国留学,一直期望能有专业方向的双语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英文水平。虽正在参加专业培训机构的英语强化培训班,但是她认为即便是在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她的专业英语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满足了她的需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都踊跃表现、积极学习。课程结束后,她的自我评价是专业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她也更有信心能够适应国外的留学生活。

二、“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双语教学在国内已普遍存在,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8],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笔者所知,国内还未有“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教研室首次开设“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期间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此做如下简述。

一听到双语教学,学生们的第一反应是,我不行、我听不懂、我跟不上课。对学生的課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92%的学生认为英语水平低是上双语课的最大阻力。然而我们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调查,发现69%的学生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20%的学生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至少能够满足“跟上课”的需求,只不过我们的学生对自己“不自信”罢了。再者,“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并不要求教师全英文授课,而是要求中英文结合授课,且重点内容一定要中英文同时讲授。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该能够确保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跟得上教学进度。结课时,55%的学生反映能适应双语教学(双语PPT和双语授课),39%的学生认为有点难度,6%的学生认为接受不了双语教学。可见,一半以上的学生还是可以接受双语教学的,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增进其余学生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接受并努力尝试适应课程的双语化。不求改变、故步自封,只会让自己离“优秀”越来越远。

“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是对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双向考验,它需要学生“听得懂”,也需要教师“讲得清”。“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授课教师不仅要懂环境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较高的英语水平”不仅体现在专业词汇量的多少,还体现在口语表达的好坏上。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如何能用英语精准传达自己的意思是每一位双语教师要面临的大问题。甚者,“环境污染生态学”涉及大量案例,如何能用简单、易懂的口语将这些案例传达给学生,是“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授课教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因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还要调整好节奏,适当放缓语速,使用日常词汇,确保学生听得懂上课内容,跟得上课程进度。

据笔者了解,国外高校的本科教育并没有“环境污染生态学”这门课。这就意味着“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中,我们没有原版英文教材做参考。授课教师需要涉猎大量的书籍、资料和文献,并从这些书籍、资料和文献中提取、归纳、总结教学内容。“环境污染生态学”中文版教材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指导,但切不可将其进行简单翻译后便教学。我们要注意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差异。我们需要借鉴相近学科的英文教材,并结合大量西方国家的新闻报道,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形成“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保障教学质量,提升學生学习兴趣。因此,“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教材先行。

【教学案例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2017级学生张碧荷未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英语水平较差,对自己非常不自信。当得知“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将采用双语授课后,一度怕听不懂课程内容、跟不上课程进度而想要退课。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尝试接受双语授课。上课前预习老师发放的教学讲义,并熟读课前的中英词汇清单;课上全神贯注,及时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回顾教学内容,及时温习。经过“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的学习,张碧荷同学表示,最大的收获是她越来越自信,对自己的能力越来越肯定。

三、“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环境污染生态学”是一门选修课,学生可以选择修读,也可以选择不修读,修不修读都不影响其毕业。故而学生在选择这门课的时候要“量力而行”,教师在开课前也要充分了解选课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鼓励对本门课程感兴趣且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选读这门课,我们强烈建议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选读这门课。结合我们的授课经验,我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教学模式为“中英结合PPT+中英结合教学+中英结合考试”。对学生的课前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94%的学生希望授课PPT是中英结合,73%的学生希望授课语言也是中英结合;对学生课后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80%的学生依旧认为双语PPT最有助于学习,84%的学生认为坚持双语授课最有效。基于此,我们建议“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教学采用“双语PPT+双语上课”模式。在问及是否可以采用全英文试卷进行考试时,76%的学生选择“不可以”,所以期末考核方式采用双语试卷,部分题目需要英文作答。

2.广泛收集相近学科的教材、教学资料及国内外环境污染生态学教学案例,根据培养目标编制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及教学课件。教学讲义中的英语表达要准确、术语要专业,提前将教学讲义发给学生,以备学生预习用。教学课件尽量简洁,避免用生僻词。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日常用语及词汇,授课语速放缓,便于学生跟上节奏。此外,建议每次课前准备关键知识点的中英词汇清单,并发给学生。88%的学生认为中英词汇清单有助于“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的学习。

3.授课教师要积极提升自我英语水平,包括专业词汇量的积累、案例英文表达、精准双语知识点等,要格外注重西方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适当更新教学案例,追踪国内外热点生态环境问题。授课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海外进修活动,借鉴海外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及经典教学案例[9]。

4.开课学校要积极纳入“海龟”人才作为双语课任课教师,为双语课授课教师争取海外进修及学习的机会;学校还可聘请知名大学双语教学专家到校听课、评课,进行具体指导,推动双语课程提高质量和水平。

5.适当增设讨论课或尝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当被问及期待的上课形式时,57%的学生认为可适当设置讨论课,41%的学生希望完全由教师讲,学生只要学就好了,18%的学生认为可以适当要求学生授课(见图1)。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期望在学习中多一点主动权。结课时,当被问及是否可接受全英文发言时,47%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全英文发言,2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剩余的26%的学生表示接受不了(见图2)。说明经过此次试改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听双语课有了一定的信心,并对双语教学展现出极大兴趣,可考虑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0 ]。

6.建议将“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做成网络课程,学生有听不懂的或遗漏的知识点可在课后通过翻看视频进行补学。网络课程还有助于其他高校学生或社会上有兴趣之人的远程学习。

【教学案例3】“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的第三章内容是“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与评价”,它涵盖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与评价方法,每节内容的讲授都涉及大量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和公式,学生普遍反映该章节内容晦涩难懂,希望教师授课时多增加案例教学,帮助消化该章节的知识点及内容。经课程小组内部讨论,授课教师决定收集国内大气、水、土壤污染场地生物监测与评价案例,并于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面向2018级本科生讲授某大气污染场地、某水污染场地、某土壤污染场地的生物监测与评价方法,将“晦涩难懂”的方法和公式套用在案例中,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度。

四、结语

“环境污染生态学”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对其进行双语化教学改革是国家对高校国际化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于高校精英化教育的期许,是学生对自我能力提升的诉求。对大部分通过了国家四级、六级英语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改革试验,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可以接受“环境污染生态学”双语课程,且希望在之后的授课过程中增设课题讨论及学生发言环节。学生使用英语理解和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初步体现出了该改革试验的正确方向和目标的可达性。今后“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双语化还需要克服优秀师资匹配、教学资料收集等难题,以期在“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上取得更大成效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2.

[2]张骏.营造国际化教学环境 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54-55+61.

[3]万明莉.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及对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23):97-98.

[4]孙伟民,孙昕.给水与废水处理(双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2):98-100.

[5]席悦,蔡俊鹏.工科院校微生物双语教学的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5(1):126-128.

[6]余顺慧,程聪.关于“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3916+3934.

[7]丛利红,闫渤文.高校环境保护道德教育研究——评“环境生态学基础”[J].环境工程,2020,38(4):176.

[8]高洁,张德升.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双语教学有效性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探索,2016(10):61-64.

[9]孙丽娟,慕林.高校双语教师职业发展探讨[J].教育探索,2013(12):111-113.

[10]郭霞,韦伟,胡尚勤.微生物双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实践——交互教学提升课堂活力[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1):1726-1729.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