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学
2021年3月1日,《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第一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创制性地方性法规,条例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重要内容,作出诸多前瞻性制度设计,从法规制度层面搭建起引领和保障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作为数字经济先行省份,浙江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培育和促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推进数字浙江建设。2017年,数字经济被确定为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2018年,浙江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制定并实施。2019年10月,浙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0年,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印发实施。
在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浙江被赋予探索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经济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和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相关部门要求,试验区要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着力打造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旗帜标杆。国家赋予的改革创新任务和浙江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要素流通不顺畅等体制机制问题,都迫切要求在立法上先行一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推动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在高质量发展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科学界定明确调整范围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为了精准确定法规的调整对象,条例在《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相关表述的基础上,结合浙江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和立法规范要求,反复论证后首次在法律制度层面对数字经济作出界定。同时,条例首次以法的形式对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概念作出规定,使得这些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性概念成为法律概念。
聚焦问题提供破解方案
条例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构建数字经济基础制度,破解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
例如,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划引领、共建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条例规定了编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建设专项规划的原则,明确发展规划、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程序和重点内容,要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确定的设施位置、空间布局等作出安排,规定新建、扩建建筑物应当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并与主体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规定老旧小区改造应当配套建设通信基础设施。
为了解决公共数据共享开放程度不够、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条例明确本省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数据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纳入公共数据管理的其他数据都属公共数据,应当按照公共数据管理要求共享和开放,建立公共数据的核实和更正制度,同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和个人开放自有数据资源。
针对数字产业规模体量不够大、创新质量不够高、创新平台引领作用不够强等问题,条例规定省政府统筹全省数字产业发展,并明确重点发展的数字产业,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发展重点;规定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培育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支持企业创建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平台,鼓励第三方机构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相关服务。
针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不够快、质量不够高、基础支撑薄弱以及中小企业不愿、不敢、不会转型等问题,条例对政府及有关部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职责和措施作出规定,要求通过服务指导、试点示范、政策支持等方式支持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推动企业发展智能型制造;通过培育转型试点等方式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文创产业;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指导、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加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支持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完善各类园区数字基础设施,为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集聚發展提供支撑。
深入挖掘固化成功经验
条例还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予以固化提升,规定应当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财政资金支持、首台套产品采购、科技创新券等方式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明确在土地供应、电力接引、能耗指标、频谱资源等方面优先保障数字经济发展,支持举办数字经济领域相关展览、赛事、论坛等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规定政府应当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统筹协调,引导支持高校、企业等协同攻关数字经济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通过开设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以及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数字经济人才。
数字赋能助推整体智治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对治理数字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赋予的试验任务,条例作出以下规定:一是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整体智治要求推进政务服务、政府办公全流程网上办理、掌上办理,并规定行政执法掌上办理等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手段。二是明确加强“城市大脑”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三是要求加强数字教育、智慧医疗健康、智慧养老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和目标。四是要求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运营,并明确未来社区示范建设的要求。
保障权益彰显人文关怀
为了消除“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条例要求加强山区、海岛等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电信普遍服务。为了解决老年人等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条例要求按照优化传统服务与创新数字服务并行的原则,在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方面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等群体的基本服务需求和服务体验。
近年来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外卖小哥”等从业人员职业伤害易发多发问题较为突出。条例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的要求,规定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可以通过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的形式为网约车、外卖或者快递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工伤保险待遇。平台经营者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予以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