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秋韵
因疫情得到缓解而复工的第一天,来自泰国一家广告投资公司的杰拉达·莫兰依然保留了电脑和手机里的在线办公软件。“疫情之前,我对Lark、Facebook workplace之类的在线办公软件都不太了解,之前的工作文件大都通过公司内网发送和备份,但在居家隔离办公期间尝试了在线办公软件后,我已经迷上了这些工具。”
在东南亚,像jirada moran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线办公正为越来越多的“打工人”所接受。实际上,在疫情发生之前,在线办公就已在东南亚落地,如果说疫情是一场无情的大雨,那么大雨之后,顺应需求的在线办公更得以更快的速度拔节。
在东南亚,“在线办公”更“吃香”?
泰国《民族报》在报道中指出,疫情期间泰国在线办公人数较疫情前增长了30%以上,因在线办公衍生的产业经济预计到2025年也将增长3倍以上,达到500亿美元。显然,有助于提升办公弹性、降低线下办公成本的在线办公形式,已成为疫情下不少企业的选择,但这并不是它在东南亚的初次亮相。
在疫情出现之前,东南亚在线办公应用大多呈现出的是“all in one”的形式,即一个软件大致涵盖了在线办公所需的视频会议、文档编辑、日常社交等内容,但在协同办公时代,“全而不精”的软件很难兼顾不同领域的公司需求。同时,整个东南亚市场呈现发展不均的现象,使用者大多集中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互联网基础设施较发达国家,而在印尼、缅甸、柬埔寨的发展还未成潮流。此外,这一时期的国际化品牌较少、本土化程度不高,相关公司大都对标欧美工作标准,进驻东南亚后多少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但即便如此,对比中国上班族在写字楼里的朝九晚六,东南亚“打工人”却还是偏爱在线远程办公,这是为什么?
首先这离不开东南亚部分国家对在线办公的政策支持。例如,泰国发布的“泰国4.0战略”中就明确要大力推广5G技术,着重提升在线办公的互联网基础效率。新加坡政府则与Lark(新加坡在线办公软件)合作,推出“线上云办公室”,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全部远程协作功能,提升数字时代下的新加坡办公效率。
其次,人才优势与较前卫的办公观念也是催热东南亚在线办公的因素之一。东南亚地区有着约6.6亿人口,年轻人占比较大,其中一些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东南亚年轻人建立的初创公司,又通过创建弹性工作制和协作式工作架构,来促使更多人接受在线办公;且这些年轻人更专注办公效率,追求更高的工作自由度以及工作自主權,重视工作中的个人隐私,可自由选择办公场所的在线办公不失为一个既能完成工作任务,也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两全其美之策。
最后从市场因素上看,东南亚有11个国家,市场分布呈现碎片化,企业要想在东南亚实现市场扩张,在线跨境远程协作是必然。例如东南亚网约车巨头Grab在印尼、越南、新加坡都设有远程的工程师团队。
此外,东南亚诸多城市动不动就堵车的交通状况,也助推着在线办公成为一些“打工人”减少通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幸福感的一种新选择。
疫情后的三大趋势
在线办公在东南亚的热度早已有之,加之疫情催化,其市场潜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在线办公得到更快发展的同时,新趋势的出现成为必然。
从总体上看,随着在线办公需求增长、用户习惯养成以及在线办公软件便利化的吸引,即使疫情结束,“云办公”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越来越多的个体员工以及团体企业会加入其中。
《创业邦》杂志指出,从2021年到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全球大约30%的企业会期望其员工中的70%以上实现远程工作,而在疫情发展之初这一比例仅为10%,且近一半的企业会将线下办公空间减少至少10%;截至2021年2月25日,以美国办公软件Facebook workplace为例,其在东南亚市场的用户月均活跃度达到2.39亿,而疫情期间甚至一度突破3亿,预计这一数字还将在保持日常基准点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其次细看在线办公领域,其远程协同的在线办公软件赛场早已呈现“神仙打架”状态,互联网各路巨头悉数入局,希望在其千亿级蓝海中“分一杯羹”。
除去早期已经扎根东南亚市场的本土在线办公软件Lark、Andovar(新加坡)之外,较亮眼的还有疫情期间“国际选手”的加入与合作:金山办公软件WPS Office泰文版与泰国政府“数字经济4.0”展开合作,共同发布了中泰在线共享的办公软件“Thai WPS”;腾讯会议海外版VooV Meeting于2020年宣布在东南亚正式上线,业务布局东盟10国;阿里巴巴推出的DingTalk、Slack等在疫情期间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此外,还有来自日本的ChatWork、美国的Microsoft Teams(微软)、Google Suite等软件也深受东南亚在线工作者的喜爱。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线办公平台正呈现出“术业有专攻”的趋势。例如阿里主推DingTalk与阿里云形成“云钉一体”的全场景超级办公平台,结合阿里“数字操作系统”共同满足国际化“在线视频会议”超清度、流畅度的高要求。而ChatWork以及腾讯旗下的国际版企业微信与企业邮箱,则聚焦日常社交办公的便利度;百度网盘的海外版Dubox则主打知识管理等。
从新趋势中可预见,未来的在线办公不仅仅局限于信息化,更要云端化、智能化、规范化、专业化,大量的新机遇诞生的同时也会催生新的挑战,而这,就需要市场、用户、软件三方在协作中达到共赢。
如何从“不得不”走向“主动用”
中国澎湃网2021年初发布的《春节后城市复工率报告》显示,随着线下复工的推进,在线办公类App日活跃的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对应的基金市场上科技股、云办公概念股也跌幅靠前。
尽管疫情成为了特殊的催化剂,但长期以来,在线办公软件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更多扮演着“配角”,并未完全成为主要的工作场景,而在线办公要从非常时期的“不得不”,变成大部分人群主动选择的新趋势,还有一段路要走。
Andovar创始人Conor Bracken在接受东南亚英文科技媒体Volanews的专访时对此表示:
一方面得尊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早期用户聚焦的需求在于在线交流,如视频会议、在线签到等;进入“后疫情时期”,转向合同签署、平台与办公硬件之间共享连接的稳定度,视频通话要带美颜等等。因此,要想尝到更大的蛋糕,就得去到对手去不到的地方,使基础设施、云服务跟上用户增长,并满足被服务企业个性化的办公需求。
另一方面,要及时与其他相关产业展开合作,提升在线办公的覆盖率,降低可替代性。抛开当前可能好看的流量数据,将“疫情红利”带来的“临时性需求”固化为“长期性需求”,以产业延伸锁住用户留存,稳定用户规模,这样或许才是在线办公产业抓住机遇迎接拐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