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华锋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是农业大省。全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546.5万hm2,玉米种植面积331.7万hm2,水稻种植面积64.97万hm2,蔬菜种植面积177.25万hm2,对种子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近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种苗在省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导致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陆续传入。2001年,香蕉穿孔线虫在濮阳市、许昌市发现。2011年和2015年,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分别在郑州市中牟县、周口市西华县和信阳市潢川县发生。2014年,稻水象甲在信阳市稻区发生。2017年,葡萄根瘤蚜在洛阳市偃师市发现。经过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努力,香蕉穿孔线虫疫情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疫情被相继扑灭,稻水象甲、甘薯茎线虫病经过试验已经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葡萄根瘤蚜首发疫点已经铲除,植保部门同时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药效试验,示范带动
在甘薯茎线虫疫情发生区,经过多年药效试验探索,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摸索出一整套综合防控措施。在加强检疫措施的基础上,采取轮作换茬、苗床处理、筛选抗耐病品种、有效药剂穴施浸苗等,甘薯茎线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检疫,综合防治
在稻水象甲疫情的治理上,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切实加强监测,密切关注稻水象甲发生动态。对新疫点果断采取检疫措施,及时扑灭。对老发生区,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密切监测虫情动态,采取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推迟播种、无纺布育秧、撒施毒土、黑光灯诱杀、稻鸭共养等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措施进行科学防控,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立案调查,强制铲除
2014年4月,西华县大棚内种植的西瓜上发现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当地植物检疫机构立案调查,将发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西瓜大棚全部做销毁处理,并由种苗销售商赔偿损失。
(四)宣传教育,主动铲除
2001年,濮阳市和许昌市的2家花卉公司苗圃内发现香蕉穿孔线虫疫情,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工作人员对其宣传讲解,公司负责人为避免疫情扩散,造成更大损失,主动配合,按照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自行铲除、销毁寄主植物和介质,并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
(五)政府支持,先铲后补
2017年4月,偃师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检疫人员在葡萄园进行疫情普查时发现葡萄根瘤蚜疫情,当地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对发生疫情较重的2个果园彻底砍伐,清除了发生疫情的葡萄植株,同时向市财政申请拨款用于此次强制拔除销毁的补助。
二、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
植物检疫工作是预防有害生物传播的关键性措施,直接关系到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以及国家生物安全,也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贸易、农民增收和农村脱贫攻坚,地位重要,意义重大。因此,各级植保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要有疫情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的责任担当,对新发疫情,要第一时间逐级上报,以便上级部门开展源头调查,及时发布预警,避免更大损失。
(二)完善制度
河南省政府制定《河南省突發重大植物疫情应急预案》,对突发疫情进行分级,规定政府部门、农业部门、植物检疫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发生不同级别疫情时的职责,实行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使各部门能够在疫情发生时快速反应、统一协调、高效运转。
(三)组建专家委员会
各级农业部门根据不同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成立由农业、林业、高校、科研单位组成的应急处理专家委员会,对植物疫情提出应对技术措施,对应急准备工作提出建议,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对有关疫情处置人员进行培训,对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建议。
(四)建立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预警机制
根据河南省周边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合理设置疫情监测调查点,并根据周边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趋势、传播途径、气候条件、当地种植结构、种植难易程度及可能的危害程度、处置的难易程度等确定预警等级,发布预警信息。
(五)加大宣传力度、培训力度、执法力度
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研究制定植物检疫宣传培训计划,加强公众法律知识和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组织全社会参与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治活动。加大植物检疫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未经检疫进行调运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