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超,杨沙沙,辛超,杨世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肛周感染性疾病在肛肠科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疾病,多发病于年轻男性群体,且近几年发病患者逐年增高[1]。该病症发病部位主要位于患者肛门周围皮下部,且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肛周脓肿,而慢性期则表现为肛瘘。由于患者患病后,多伴明显疼痛,因此,不易接受肛门指诊与直肠镜检等常规检查,因此,目前临床诊断肛周脓肿最为有效手段即是超声检查[2]。本文探讨分析给予肛周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浅表超声及经会阴或腔内超声联合进行临床诊断,对其临床诊断结果的影响及应用意义。
抽取的临床资料73例为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意收诊的需行临床检查的疑似肛周感染性疾病患,所选患者均采用浅表超声及经会阴或腔内超声联合进行临床诊断。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59∶14;年龄均为25-67岁,平均年龄为(37.95±6.47)岁。
所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临床诊断,其中,腔内探头设置为8-11MHz,腹部凸阵探头设置为3.08-5.71MHz,高频线阵探头设置为6.67-13.33MHz;而日立HI VISION Preirus的腔内探头设置为8-11MHz,凸阵探头设置为4-5.5 MHz,浅表探头设置为9-13MHz;飞利浦EPIQ5的浅表线阵探头设置为9-12MHz,凸阵探头设置为3-5.5 MHz[3]。
单纯浅表超声诊断方法[4]:取患者左侧卧位或取其膝胸卧位,以充填有耦合剂的一次性薄膜手套将高频探头隔离,再在其外面涂上布耦合剂后,沿肛周病变以多切面进行扫查,尽可能将肛门、直肠的关系显示出来。
浅表超声及经会阴或腔内超声联合诊断方法[5-6]:一是患者在接受浅表超声检查基础上,再接受经会阴超声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其中,若患者病情允许,且患者接受情况下,女性患者可加做经阴道超声,而男性患者则可加做经直肠超声;若患者疼痛剧烈或拒绝腔内超声检查,则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二是具体方法:①会阴超声检查:扫查时,将探头以一次性薄膜手套或充填有耦合剂的避孕套进行隔离;实施检查时,使用高频多普勒或凸阵探头,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将探头置于其会阴体部进行横断扫查,为显示肛管全段及直肠下段,可将探头向上、向下侧动,然后再将探头旋转90°,将肛管直肠纵断面直接显示出来。②直肠超声检查:检测前,需嘱咐患者将其大便排空;检查时,将腔内探头套上避孕套,且将耦合剂涂于其上,取患者左侧膝胸卧位,将探头缓送入患者肛门后,再沿其肛周进行扫查,将探头以横向或纵向转动。③阴道超声检查:将腔内探头套上避孕套,且将耦合剂涂于其上,取患者截石位,将探头缓慢送入患者阴道后,通过多切面对患者肛周及直肠进行全面观察。
(1)观察分析单纯浅表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情况。
(2)观察分析浅表超声及经会阴或腔内超声联合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情况。
(3)观察分析两种诊断结果敏感性情况。
本次分析中,所涉及观察指标均通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若组间对比结果P<0.05时,则表明存在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下表1、表2、表3所示,所选患者中,66例患者患有肛瘘或肛周脓肿,其中,接受手术治疗患者57例,其作7例患者不是肛瘘或肛周脓肿,其中,直肠肿瘤与血栓性外痔各1例患者,其余3例患者为肛周皮脂腺囊肿。对比分析各诊断方法对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影响;所选患者若接受单纯浅表超声诊断,诊断敏感性为80.82%(59/73),而加做经会阴或经腔内超声后,其诊断敏感性为91.78%(67/73),二者对比,后者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结果P<0.05,表明存在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表3。
表1 单纯浅表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情况分析
表2 观察分析浅表超声及经会阴或腔内超声联合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情况
表3 观察分析两种诊断结果敏感性情况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联合应用浅表超声与会阴超声或腔内超声方法诊断肛周感染性疾病诊断效果显著。分析结果提示,即:一是采用单纯浅表超声诊断肛周脓肿,可明确诊断患处脓肿情况,有效探查脓肿形态、大小及脓腔壁厚薄与脓液稀稠程度,其诊断率优于磁共振,但该检查方法对于瘘道较深、病灶复杂的情况漏诊率较高,且诊断效果较差[7]。二是采用浅表超声与会阴超声或腔内超声方法,可有效判断肛周脓肿成熟度,且对于复杂性肛瘘的瘘口、数量、走向及位置则可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给予肛周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浅表超声及经会阴或腔内超声联合进行临床诊断后,结果表明,单纯的浅表超声诊断结果,明显差于浅表超声联合经会阴或腔内超诊断结果,且后者诊断方法诊断敏感性更高,可有效降低漏诊率,更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临床可以积极推广研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