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征研究*

2021-06-07 01:29龙林杰李博雯田璐璐
运动精品 2021年2期
关键词:海拔高度海拔耐力

胡 立 龙林杰 李博雯 田璐璐 王 继

(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快速发展战略的实施,东西部区域的经济水平、人民体质健康水平差异等问题也逐渐浮现。根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1],我国西部省市的国民体质健康达标率普遍低于东部地区。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的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正受到高原医学和体育科学界的空前关注[2,3]。

在身体形态方面,徐亚涛[2]针对我国不同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具有层次性地域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均值随纬度逐渐升高而增大,随世居地海拔高度上升而逐渐减小;在身体机能和素质方面,研究显示尽管高原地区学生的心肺耐力明显低于平原地区学生[4],但当平原地区移居到高原地区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较高原地区学生更差的心肺耐力素质[3]。

国内外现有关于不同海拔高度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高原和平原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横向对比分析[2,4],而关于不同海拔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情况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地处云贵高原的六盘水师范学院(海拔高度约1800米)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入学的518名女性大学生,根据研究对象世居地所在的地理位置,采用等高线地图,逐一计算分析世居地海拔高度。根据受试者世居地海拔高度的不同,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低海拔组(海拔高度≤500m,n=55),中海拔组(500m<海拔高度≤1500m,n=353),高海拔组(1500m<海拔高度≤3000m,n=110)。在2015年至2018年秋季连续四年跟踪测试研究对象的体质健康水平。

1.2 研究方法

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的测试要求和方法,分别测试研究对象在大学四年期间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8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数据。所有数据均采用北京鑫东华腾体育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体质测试器材进行测量和采集。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9.0分析软件对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特征

表1 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特征

在身高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性大学生的身高有显著差异(P=0.000),低海拔组身高较中海拔组和高海拔组有升高趋势(P=0.076,P=0.200),而中海拔和高海拔组身高无显著差异(P=0.676);在体重方面,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性大学生的体重有显著差异(P=0.000),低海拔组体重较中海拔组和高海拔组有升高趋势(P=0.064,P=0.051),而中海拔和高海拔组体重无显著差异(P=0.105);在BMI方面,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性大学生的BM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94)。

2.2 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特征

表2 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特征

在肺活量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性大学生肺活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788);在800米成绩方面,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对女性大学生800米的成绩有一定影响(P=0.053),进一步进行事后比较结果表明:与低海拔组相比,中等海拔组和高海拔组的800米成绩均有升高趋势(P=0.068,P=0.066),而中等海拔组与高海拔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724)。

2.3 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的速度与力量特征

在50米跑方面,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性大学生50米跑成绩无显著差异(P=0.395);在立定跳远方面,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对女性大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无显著差异(P=0.554);在仰卧起坐方面,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对女性大学生仰卧起坐的成绩无显著差异(P=0.906)。

表3 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的速度与力量特征

2.4 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的坐位体前屈特征

表4 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特征

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对女性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有显著影响(P=0.019)。低海拔组坐位体前屈成绩较中海拔和高海拔组显著升高(P=0.005,P=0.000),但中海拔和低海拔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12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的融合以及交通方式的便利,越来越多平原地区的学生到亚高原、高原地区求学。除了遗传因素、社会经济、风俗文化习惯等因素外,高海拔地区的低气压、低氧分压也会对人体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内外关于不同世居地海拔高度大学生在高海拔地区的体质健康水平特征研究罕见报道[3,5],魏燕玲等人[3]先前的研究显示,在高原地区某大学中,世居平原大学生的心肺耐力素质明显低于世居高原地区学生,但该研究仅通过省内和省外大学生来代替世居高原和平原大学生的分组研究方法仍存在一定缺陷。

针对处于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学生心肺耐力素质的研究显示,低海拔地区学生的心肺耐力明显优于高海拔地区学生,其中低氧分压导致高海拔环境下人体安静和运动状态心肺负荷增加是导致高海拔地区学生有氧耐力下降的重要原因[6]。尽管如此,但当心肺耐力较好的低海拔地区学生移居到高海拔地区后,在很长时间内都表现出较高海拔地区学生更差的心肺耐力[3]。这与本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在本研究中低海拔组800米成绩显著低于高于中海拔组和高海拔组,这主要是由于世居低海拔地区学生在初入高海拔地区时,心血管系统对低氧分压环境的不适应所导致的。也正因为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特殊刺激,促成了高原/低氧训练提升心肺耐力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和运动生理学科学体系产生[7]。高原训练的高度大都在1500~2500米之间,超过1500米后,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将随高度的升高而呈直线下降,因此1500米是高原训练的一个重要阈值[8]。

本研究还显示,世居低海拔女大学生的身高、体重显著高于世居中、高海拔女大学生,但反映肥胖程度的BMI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低海拔地区女大学生表现出较高海拔地区女大学生更为高挑的身体形态,这与李纪江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气候条件、饮食习惯、氧分压条件都是影响当地居民身体形态发育的重要因素。世居高海拔地区人群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代偿性引起肌纤维横截面减小,从而降低氧气在组织间的转运距离、加速机体对氧气的转运速度、提高机体氧气利用率[9]。

坐位体前屈综合反应了下肢的柔韧性,本研究显示世居低海拔女大学生的下肢柔韧性显著高于中、高海拔女大学生。立定跳远、50米跑和仰卧起坐分别反映了下肢的爆发力、速度素质和腰腹的肌肉耐力,是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中力量和速度素质的综合表现。在本研究中,不同世居海拔高度女性大学生的力量和速度素质均无显著差异。李纪江[10]等人通过全国性大数据分析显示,肌肉力量主要与地域有关,随着经纬度的增加,女性肌肉力量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女性肌肉力量呈现出自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受世居海拔高度影响较小。本研究最终结果显示,随着世居海拔高度的增加,亚高原女大学生表现出更矮小的身体形态、更好的有氧耐力素质和更差下肢柔韧素质。

猜你喜欢
海拔高度海拔耐力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不同海拔高度对柳杉生长及材质的影响
高海拔的甘南
故障状态下纯电动汽车环境压力及海拔高度估算方法
《老人与海》读后感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