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鸿晖
【摘要】 工业互联网属于现代信息技術、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应用结构,属于开放性全球化网络,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交互,促进工业升级更新。此次研究深入分析工业互联网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究现存问题的内在原因,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此维护工业互联网运行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安全问题 解决对策
前言
工业互联网主要为工业泛在网络,包含计算机网络、传感网、物联网,涉及到工艺领域、设计领域及生产材料领域,例如工业APP、互联、计算与智能机器等,能够将连接对象延伸到工业服务、工业产品与机器设备中,以此实现车间、机器、人等主体,涵盖服务、管理、研发设计与生产等要素的泛在互联,确保数据流通与顺畅。工业生产泛在互联能够生产效率,加强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促进产业模式升级转型。此外,由于互联所致网络安全问题,工业控制系统频繁遭受网络攻击,对国家安全威胁影响非常大。
一、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护对策
1.1建立检测和响应机制
工业互联网发展期间,极易受到不法分子或黑客攻击,因此必须积极应对攻击,采用攻击检测机制,对各方攻击进行监测。建立和完善应急响应机制,遭受攻击后必须迅速作出响应,采取科学方式抵御攻击,以此降低恶意攻击所致损害影响。
首先,通过多种检测模型建立异常检测机制,以此补充防火墙保护机制。利用异常代码检测、入侵检测和病毒查杀等方式,对各类潜在攻击行为进行监测。通过模型入侵检测法、非参数累积检测法、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法、场景指纹异常检测法,可以准确预测攻击事件和不法入侵,尽早准备好安全防护措施。其次,注重建立快速攻击响应机制,对于工业互联网入侵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响应动作。攻击响应机制必须迅速分类入侵事件,同时按照不同入侵事件启动不同响应动作,采取对应的应急响应策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
1.2合理应用先进的互联网安全防护办法
尽管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二者也具备关联性和相似性。通过比较分析可知,互联网安全防护发展速度快,出现大量现代化先进的安全防护方法,以此保障互联网安全。各类防护方法必须经过转换之后,才可以应用到工业互联网防护中,以此减少工业互联网安全隐患。比如,企业内网和互联网开始广泛应用态势感知技术,同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建立态势感知与未知威胁发现平台。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有助于提升互联网安全防护水平。所以,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可以应用态势感知技术,不仅可以处理工业网络应用与协议多样性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态势感知技术的作用,准确评估工业互联网安全状态,同时对工业互联网安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能够为工业互联网提供高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积极应对安全挑战。
为了确保工业互联网运行安全性,必须深入研究安全防护技术,掌握工业互联网产品组件存在的安全隐患,注重探究控制设备与传感器软件的安全问题,加大实践探索力度。确保测试合格后制定测试标准,并且派遣专业人员评估系统安全。当发现异常问题时,必须做好调整整改,高度重视互联网攻防演练,以此加强应急处理能力。由于技术人员能力水平也会影响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技术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工业互联网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企业必须注重技术人员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只有确保考核合格人员才可上岗工作。企业还应当提升人员招聘标准,重点招聘技术人员,以此维护工业互联网安全。
1.3采用整体防御的策略
由于工业互联网具备开放性特点,因此网络攻击源于各层面和各环节,无法针对某个特殊点进行防护,因此必须建立整体防御机制,以此减少攻击行为与入侵事件。第一,采用持续响应措施。建立相应措施时,首先应当满足应急响应需求。当工业互联网遭到破坏影响时,应当满足持续监测与修复要求,建立联合防御与多点防御,以此满足响应需求。第二,基于数据实行整体防御。建立安全数据仓库,结合云端威胁情报,以此检测和防御已知威胁、高级威胁与各类型攻击,同时可实现过程回溯。第三,组建安全防护团队。成立安全运维中心,优化组织流程,充实人员结构,全面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职责。
例如,在应用整体防御策略时,可以建立自适应防护架构,为工业互联网用户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系统组成包括六个过程闭环,技术人员需要参与到全过程中。第一,信息感知。在工业互联网中,信息感知属于重要内容,能够对工业现场的温度物理量、摩擦力物理量与压力,物理量实行数字化感知和存储,确保工业现场分析和预防异常情况时,能够参考准确数据。第二,数据汇集。主要是汇集分布式数控、数控系统、系统运行期间产生的信息。该过程并非单一采集数据,而是实践全生命周期信息数据的同步化收集、管理与存储,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于网络层来说,可以有效监听和存储全网流量,为工业互联网建立安全数据仓库。第三,转化分析。该环节主要是提取和筛选数据特征,可以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以此提升信息安全性。信息涉及到内容与情境,内容主要是工业互联网中的设备信号处理结果、监测传输特性与健康情况。情境主要是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信息、维护管控记录与生产任务目标,可以分析计算单个设备与网络数据。第四,网络融合。关联融合工业互联网中的设备集群与跨域运维,结合环境、操作与机理等内容,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横向数据,借助群体经验预测设备运行安全性,确保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的相互映射,合理应用综合模型。此外,联合历史情况分析网络异常状态。第五,认知预测。技术人员在网络层能够认知工业互联网背景与异常问题,以此确保机械安全,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找寻安全隐患。第六,相应决策。按照认知结果,准确识别和确认事件,启动相关策略,隔离搜索系统或异常账户。
二、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实践分析
2.1方案概述
A電子制造企业的制造基地有大量工厂与外协工厂,外协工厂分布于多个国家。A企业独立建设私有云,以此实现生产管理系统云和云办公。企业生产园区通过专网通信,生产基底与外协工厂利用租借专网通信,厂内按照不同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通信方式。不仅包含有线通信,同时包含无线通信方式。工厂与外协工厂利用私有云实现协同生产。
企业具备较高的IT化水平与智能化水平,制造业务面临安全威胁高,所以制造业务部门联合IT安全部署与安全管理,提出独立的安全管理机制与防护体系。联合技术措施与管理约束措施,立足于生产实际需求,实行全新的安全防护理念,结合主动防御和静态防御部署,以此为生产基地建设防护围墙。同时应用主动防御工具,弥补攻防不对等问题,以此加强预警能力及攻防反应能力。
此外,惬意结合反病毒机制、安全加固机制、安全测试措施,应对多次安全攻击事件,比如在ARP攻击与勒索病毒事件中,能够及时预警和反应。
2.2典型安全问题
A企业规划设计生产园区安全防护体系时,兼顾以下安全问题:第一,不同业务平面实施网络隔离,以此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然而却导致风险横向扩展,引发大面积业务瘫痪。第二,历史原因影响,车间工控系统防护能力低下,工控协议未兼顾安全问题,计算机系统落后,且软件升级与补丁更新缓慢,多数设备无法安装杀毒软件。第三,生产管理系统需要对工厂与外协工厂开放,黑客会攻击生产管理系统,办公区设备也会被病毒侵害,从而导致生产管理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第四,需要加强生产网络边界管理,避免采用ACL隔离。车间生产设备需要采用固定IP地址,用户可以无限次访问生产设备。第五,针对新型病毒隐患,静态防护与单点防护效果不佳,只有攻击事件爆发后,才可以制定安全措施。
2.3安全解决措施
对于A企业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需要制定科学的安全部署策略:
第一,多层次安全隔离措施:在企业大专网内划分生产专网,分开生产网络与办公网络,同时将生产网络划分为若干子网。按照设备与业务特点,将生产区划分为不同安全区域,且每个区域对应网络子网。采用安全隔离措施,可以弥补工控系统防护能力不足问题。
第二,建立网络访问机制。在每一个子网中分配私有IP地址段,子网通信利用网关实现访问控制。设备连接到生产大专网时,必须应用设备与用户双鉴权机制,设备利用云技术进行杀毒检测,云平台统一管理各生产子网访问权限,全局访问和监控。
第三,部署智能主动防御系统。利用网络诱捕系统、安全策略智能管理系统与安全态势系统,建立全方位主动防御体系,准确预测未知威胁,全面加强安全响应能力。
第四,合理划分安全域。安全域划分属于安全隔离的基础措施,可以有效承载防火墙与网络隔离等安全部署。同一个安全区域内,设备与子网安全保护需求基本相同,互信关系高,且边界安全访问控制策略基本一致。在隔离安全区域和网络安全区域时,主要采用安全网关、VPN+VLAN进行隔离。
第五,部署主动防御系统。该系统包括的关键组件如下:安全分析器:具备文件分析与数据安全分析能力,综合分析文件、日志与流量,联合威胁情报能够对未知威胁进行识别,联动安全控制器发出安全策略。安全控制器:该组件主要是接收分析器安全处理措施,将其编写为具备可行性的策略,自动发送并执行。安全执行器:其一,为分析器提供安全分析数据输入。其二,接收控制器发送指令,科学部署安全业务,实行安全处置闭环。对接地理信息系统,升级本地信誉。网络诱捕系统:该系统可以向攻击者提供虚假资料,将攻击引入到蜜罐中,利用技术手段确认攻击意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工业互联网成为企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正确认知工业互联网安全重要性,加大安全管理与控制力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处理,维护工业互联网的生产应用效果。
参 考 文 献
[1]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电子报》、新华网、中国网、人民政协网、大河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为制造业赋能升级——两会代表、委员谈工业互联网安全[J].保密科学技术,2019,28(03):4-7.
[2]张昌福,杨灵运.“新基建”背景下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0,16(06):73-74.
[3]康双勇,胡万里.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及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情况分析[J].保密科学技术,2020,28(05):27-31.
[4]倪光南.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三维度:技术、市场和制度——《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19,16(12):23-24.
[5]杨建军.筑盾工业互联网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大计——《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二[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19,28(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