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对外投资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在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下,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等成员单位印发《农业对外合作规划(2016—2020)》《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等文件,通过开展农业对外合作境外示范区和境内试验区建设、打造农业对外合作服务体系等,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大幅增长,在丰富我国农产品来源、推动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为东道国增加就业岗位,贡献税收和外汇,带动当地粮食、经作、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为改善当地农民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投资规模持续加大,全产业链发展趋势明显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对外投资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年底,对外投资存量达到348.4亿美元,是“十二五”末(2015年年底)的1.68倍。产业类别不断丰富,对外投资已涵盖粮、棉、油、糖、胶、畜、渔、农资农机8大领域。截至2019年年底,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资、其他领域投资存量分别为168.8亿美元、32.8亿美元、12.0亿美元、9.1亿美元、2.7亿美元、122.9亿美元,分别占投资总量的48.45%、9.42%、3.45%、2.62%、0.77%和35.29%。我国农业走出去已经向全产业链构建阶段迈进,分别向前端、后端延长,从事良种培育、农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企业明显增多。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在境外设立的983家企业中,有440家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及两种以上业务活动,占比44.8%,仅从事加工环节的企业440家,其中从事加工的企业39家,从事科研和品牌经营的企业分别为21家和24家。
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见实效,推动企业抱团出海
2017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方案》,组织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首批认定了塔吉克斯坦—中国农业合作示范园等10个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以及山东省潍坊市等10个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各省也相应开展了省级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工作。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境外、境内两类平台,以外带内、以内促外,带动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首批10个境外园区共吸引约70家涉农企业入驻,累计完成投资额约6亿美元,涵盖种植、养殖、加工、仓储和物流等领域,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发挥。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立足沿海、沿江、沿边区位条件,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对外合作优势,组织开展农业走出去的政策、项目、机制建设试点,为我国农业对外合作试验区建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大型跨国涉农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立足于全球进行资源和产业链布局,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涉农企业集团。截至2019年年底,19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了境外投资,投资额超过94.7亿美元,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隆平高科成功进入全球种业前10强,杂交水稻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大北农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阿根廷政府的种植许可。广垦橡胶集团收购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胶企业——泰国泰华树胶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企业。首农集团联合中信农业100%收购英国种鸭繁育企业樱桃谷农场有限公司,提升国内肉鸭育种能力。中粮集团在全球主要农产品产区进行布局,已经成为资产第一、营收和利润第二的国际大粮商。中国化工集团成功并购先正达,提升了我国在种业和植保领域的竞争优势。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农业走出去进程中,企业不但在投资经营中实现了自身发展,而且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东道国人民带来了福祉。2019年,我国境外设立的企业共雇佣员工15.97万人,其中雇佣当地员工15.71万人。2016—2019年,共向东道国缴纳税金15.08亿美元。同时,我国企业在东道国生产的农产品,为东道国带来了宝贵的外汇收入。中资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围绕品种选育、田间管理、药肥施用、农机具应用、加工贮藏等技术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帮助当地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改变粗放的经营方式。中国企业在苏丹研发的棉花品种通过了苏丹国家审定,推广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占苏丹棉花种植面积的93%,23万农户受益,苏丹皮棉产量由2009年的不足1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13万吨。此外,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兴建学校、医院、水利设施、环保项目等公益工程,改善当地民生。
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以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海外中心门户网站和农业对外合作微信公众号建议为主,为农业对外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海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9年年底,平台共提供资讯类信息3万多条,内容覆盖100多个国家,37类主要农产品,已发布“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农业合作国别研究报告和海外19种农产品市场研究报告,为海外农业大数据挖掘、深度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等全系列产品线研发与运行提供支撑。强化农业对外合作人才培养,完成认定首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实施“扬帆出海”培训工程,已举办40余期培训班,培训累计近3000人次。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在这一形势和背景下,农业走出去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新冠疫情给农业对外投资带来了沉重打击,部分东道国政局和政策不稳、自然风险及社会风险频发、美西方国家政治团体和媒体恶意炒作、国际保护主义提高投资壁垒等。从国内层面来看,主要是支持农业走出去的政策法规仍不完备,部门间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走出去企业整体上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在资本运营、盈利能力、对国际粮源和市场的控制力、话语权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农业对外合作人才、信息等服务不足。
下一步,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加快制定“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规划,明确对外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与目的国农业发展规划对接。二是推动平台建设和业态创新。出台“两区”管理办法,促进“两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调整农业对外合作发展方式,培育海外数字农业、农业服务贸易等新业态。三是强化政策创设和落地。针对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制约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障碍。四是强化人才、信息、中介机构等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健全海外信息采集网络并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促進发挥智库、协会等中介性机构作用。
(来源: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FA430EB0-E87B-44CA-9656-D5C7FF3059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