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南方临江临海的低洼地区,有着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等优良的自然条件,农耕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水位过高。高畦深沟是人们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在人多地少、重视经济作物生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发展旱作而创造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地处珠江弱潮河口,是广州唯一的岛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类定居、农业开垦最早的地域之一。20世纪 80 年代以来,区域内万余亩高畦深沟果林景观被视作广州的“南肺”,其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使万余亩的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得以较好地存留。
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是海珠先民在紧邻广州城、商品农业发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高温多雨、地处珠江口、水网密布的自然条件创造的南亚热带特色农业生产系统,其通过顺涌建围、设置闸梪、挖沟抬畦、沟(涌) 泥上田、发展旱作、兼顾养殖,巧妙构建了极富智慧且旱涝保收的“基围+水梪+ 高畦深沟+园艺作物+禽鱼养殖”生产模式及“水—果(菜)—草—鱼—鸟”完整的生态链,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高畦深沟系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与基塘农业齐名的一种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宣化城市傳统葡萄园类似,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是一处罕见的地处城市中央的遗产。长期以来,遗产地的生态保育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历时千年的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得以较好存留,现已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的调节和稳定器。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已然成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功“探路者”,其保护与发展经验无疑可为国内外发达地区的遗产保护提供一个宝贵的样本。E424324A-90C5-4D43-84C9-FA7B04F2E1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