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帮柱,艾尔登毕力克
(巴州蒙医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在蒙医理论中,“萨病”是一种临床特征为口眼歪斜,猝然昏扑,言语不清,偏瘫的脑血管或脑脊髓疾病,临床诱因包括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过猛,不良生活习惯,酗酒等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又名“嘎日格病”,“诺洛病”。而在现代医学理论中,“萨病”是“中风”,“脑卒中”的病灶表现类型。而该病具有致死率,致残率高,发病凶险的特点,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进行尽早治疗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1]。基于此,本次试验展开探究,纳入60例确诊萨病患者,着重分析蒙医针刺疗法配合肢体气压治疗萨病的临床效果,详细过程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确诊萨病患者中筛取6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开始前本次研究方案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2~60岁,平均(56.23±2.14)岁,病程18 h至6天,平均(30.41±5.28)天;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61岁,平均(55.95±2.18)岁,病程17 h至6天,平均(30.39±5.25)天。将参与本次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其数据性差异无一般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2]:①患者在入院时出现典型脑卒中病症表现;②患者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西医脑卒中,符合蒙医萨病诊断标准;③患者为首次发病,在进入研究前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④患者无其他心脏、肾脏、肝脏等器质性病变;⑤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非蒙医萨病,西医脑卒中患者;②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③具有精神疾病、言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④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基础护理,主要包括营养脑神经,改善微循环,抗凝,血压控制等,基础性护理包括通过神经发育技术对患者肢体痉挛,关节变形,僵硬等症状进行抑制,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邀请专业康复治疗按摩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50 min。观察组患者接受蒙医针刺疗法配合肢体气压治疗,其中蒙医针刺疗法具体为,①头针:顶会透后顶穴,上字透顶会穴,颈上凹穴对刺,协日三穴或巴达干三穴相互透刺,双侧头皮运动区上点透下点;②体针: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上肢针法:内侧肌群强刺,但不留针,外侧肌群缓刺,留针25 min,下肢膝上针法:外侧肌群强刺,但不留针,内侧肌群缓刺,留针25 min,下肢膝下针法:内侧肌群强刺,但不留针,外侧肌群缓刺,留针25 min。肢体气压治疗:调整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叮嘱患者在治疗时需尽量保持躯干伸直,固定好手套脚套后,采用分节段充放气的治疗形式,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压力选择200~240 mmHg,充气时间持续10 s,间歇10 s,再放气,每日治疗时间20 min,持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比较不同医疗措施实施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痉挛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①参考“蒙医学病证诊断与治疗标准”中关于“萨病”疗效的判定依据对本次研究临床效果进行定义[3],其中蒙医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症候积分降低幅度超过95%,即定义为显效,蒙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症候积分降低幅度超过70%,即定义为有效,其余情况为无效,总有效人数为显效患者与有效患者数量之和;②借助改良Ashworth量表对患者痉挛症状改善效果进行判定,评定等级定义为0,1,1+,2,3,4级,分别对应1,2,3,4,5,6分,分值累加计算,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痉挛程度越严重;采用ADL量表对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进行判定,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 21.0软件包予以核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20%;两组对比(χ2=6.6667,P=0.0098),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n(%)]
2.2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痉挛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与自主生活能力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更大,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痉挛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对比( )
表2 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痉挛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对比( )
组别 例数 改良Ashworth评分 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3.27±0.75 2.01±0.53 26.52±7.46 42.01±5.35对照组 30 3.22±0.77 2.59±0.74 26.53±7.50 38.72±3.49 t - 0.2547 3.4901 0.0051 2.8210 P - 0.7998 0.0009 0.9959 0.0065
在蒙医中,“萨病”是一种因饮食,环境,情志共同作用引起的机体平衡失调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吞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以及肢体自主活动能力受限等,对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蒙医针刺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蒙医特色疗法[4]。其具有调理寒热,抑制赫依,平衡阴阳,促进血循环,疏通血脉的功能,在“萨病”的治疗中,通过头针,上肢针,下肢针共同作用,能够实现消肿止痛,促进病变部位改善侧支循环,提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脂的效果[5];配合肢体气压治疗,通过间歇性的加压气囊的膨胀与收缩作用,实现排空局部静脉血流,增加血液回流,刺激中枢神经感知功能,缓解肌张力的效果,二者联合作用更能够起到相互激发脑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的代偿能力,帮助对机体异常运动模式进行抑制,实现“萨病”患者的康复[6-8]。
综上所述,蒙医针刺疗法配合肢体气压治疗萨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体征及自主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