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拓宇,谭放,陈彦明,徐文瑜,周小静
(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湛江 524000)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1]。湛江地区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为8.36%,β地中海贫血为3.47%,地中海贫血总携带率为12.23%[2]。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静止型地贫、轻型地贫、中间型及重型地贫,其中中、重型地贫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地贫是可防可控的。本研究以本院接收的同型地贫基因夫妇430例为对象,现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接收的同型地贫基因夫妇430例,同为α地贫基因者332对;同为β地贫基因者90对;α复合β地贫双重杂合子夫妇8对,经知情同意后行产前地贫基因诊断。
1.2 检测方法
1.2.1 标本采集:根据孕周不同,对孕妇进行绒毛活检术、羊膜腔穿刺术和脐静脉穿刺术,抽取绒毛、羊水、脐血。将每份产前地贫标本分成两管,双人双线二次平行实验,本实验室通过采取STR检测、双平台互相印证,保证地贫产前诊断的准确无误[3]。
1.2.2 缺失性α地贫基因:采用Gap-PCR法检测-α4.2、-SEA和-α3.7等三种缺失;非缺失性α地贫基因:应用RDB法对常见α2基因WS、QS和CS三种点位突变进行检测;β地贫基因:采用RDB法检测β基因17个突变位点:CD17、CD41-42、IVS-I-1、IVS-Ⅱ-654、IVS-I-5、βE、Int、CAP、CD71-72、CD14-15、CD2-28、CD43、CD31、-30、-29、-28、-32。检测试剂盒为深圳亚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1 430例产前标本中共检测出α、β地中海贫血阳性基因345例,阳性检出率为80.3%(345/430)。阳性α地贫269例,占阳性比78%(269/345),其中静止型15例,轻型154例,中间型12例(含6 例SEA/ααCS),重型88例,具体见表1。
表1 332例α地贫基因产前诊断结果
2.2 阳性β地中海贫血69例,占阳性比20%(69/345),其中轻型47例,中间型及重型22例,具体见表2。
2.3 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8例,一方为携带α、β地贫基因或α、β双重杂合子的夫妇产前基因诊断为正常7例(87.5%)。α、β地贫基因正常1例(12.5%),具体见表3。2.4 中重型α、β地贫及妊娠胎儿结局,见表4。
随着产前筛查普及,我国地贫发现例数越来越多,已成为威胁母婴健康的一项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重型β地贫患儿一般在出生后3~6个月出现症状,多在童年期夭折,除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β地中海贫血的唯一方法外,尚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法,但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源困难,费用昂贵,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4]。因此,夫妇双方为同型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孕妇,在妊娠早期或中期进行产前诊断,避免重症地贫儿出生,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5]。湛江市于2014年以我院牵头在全市展开地贫防控项目,对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实行免费地贫基因检测。通过孕妇学校-地贫筛查-地贫基因诊断-产前诊断-遗传咨询-随访-建立高风险人口档案的一条完整防控体系,有效提高了同型地贫基因携带夫妇的检出率。
表2 90例β地贫基因产前诊断结果
表3 8例α、β地贫基因产前诊断结果
表4 中重型α、β地贫及妊娠胎儿结局
本案分析了本院430例孕妇地贫产前诊断结果:携带同型α地贫基因夫妇332例(77.2%),其中-SEA/αα胎儿基因型154(46.4%)、-SEA/-SEA胎儿基因型88例(26.5%)、αα/αα胎儿基因型63例(19%)为常见的a地贫基因类型,表明我市地贫基因携带者中α基因占主体,-SEA常见,与相关研究相似[6];332例α地贫中检测出血红蛋白H病12例干预6例(-SEA/ααCS),因为此非缺失型HbH病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均比缺失型HbH(-SEA/-α)病严重,基因型为(-SEA/ααWS)除外[7],水肿胎88例干预率100%;携带同型β地贫基因夫妇90例(20.9%),其中βN/βN胎儿基因型21(23.3%)、βCD41-42/βN胎儿基因型20例(22.2%)、βIVS-11-654/βN胎儿基因型12例(13.3%)和βCD17/βN胎儿基因型5例(5.6%)为常见的β地贫基因类型,与广东地区同类研究结果相似[8],90例β地贫中检测出中重型β地贫22例,干预率100%;双方α合并β只有8例,提示该类型地贫较少,对于β地贫携带者,建议常规筛查α地贫相关基因,以防止αβ复合型地贫的漏检[9]。本资料研究表明中重型a、β地贫患儿出生干预取得较好成果。湛江市人口700多万,是地贫基因携带率较高的沿海城市,2017~2020接近四年只有430例到本院做地贫产前诊断,可能因群众意识不强,地方宣教及政策导向不到位导致。湛江市可以通过政府主导、进一步计卫联合形成医疗合作的有机整体、落实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完善信息化管理,最大程度避免本市重症地贫患儿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