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蒙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北方城市竞争力变弱的问题。过去一年,全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北方只有北京“一枝独秀”,其他9个城市全在南方。本世纪的经济实力还位居前列的天津、青岛、大连、沈阳等北方城市,在全国的经济总量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里说的“南方城市”,既包括江浙沪,也包括珠三角,还有武汉、成都、重庆等地。这些区域的城市各自的产业优势不同,但整体上都有较高的发展潜力,比如上海的金融、杭州的电商、重庆的汽车行业等;还有一些城市凭借网络短视频的助力,成了近年知名度颇高的“网红城市”—当我们在成都春熙路或重庆解放碑走一圈的时候,不仅会感到这里的时尚与活力,还有被全国其他地区的目光密切关注的“热度感”。这种热度不仅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直接的促进作用,更对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大有裨益。
在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都会伴随着一些“传统大城市”的衰落与“新兴大城市”的崛起,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例如,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果产业转型不顺利,难免就会在城市化大潮中掉队。与之相反,赶上互联网经济红利的城市,也可能一跃而起。中国北方地区不少城市长期依赖第二产业,又无法尽快适应产业升级换代的大潮,再加上落后的经济体制的束缚,难免会出现人口尤其是人才流失的问题。久而久之,没有人气的城市,即便有着辉煌的往昔,最终难免会被时代抛弃,走向衰落在所难免。
因此,政府在承认城市兴衰客观规律的同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给北方一些有衰落风险的城市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一个城市的兴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产业结构与区位因素。如果说地理、气候等因素是不可改变的客观问题,城市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思路,其实是完全可以调整的主观思路。在这方面,政府的优惠政策十分关键,不论是“振兴战略”还是“升级改造”的思路,只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能落实好,就会对相关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实惠。
虽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早就是个历史问题了,但南北方经济实力差异变大,恐怕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事情。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这个宏观层面的发展思路,并不是只针对个别区域,比如“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之类的思路,而是要从全国层面通盘考虑,对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思路进行战略上的科学化。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會看到南北方城市越来越大的差异,缩小它们在经济水平与竞争力上的差异,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