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

2021-06-04 05:22赵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8期
关键词:急性期中风缺血性

赵娜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在临床上,缺血性中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口舌歪斜、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謇涩等[1]。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会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且这种神经损伤具有不可逆性[2]。因此只有早期开展治疗才能最大化地减少患者的损伤,加快患者的脑部神经恢复,缓解患者的症状[3]。患者在患病后若未及时就医治疗,由于该疾病的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残疾,该疾病的致残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即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后,依然有较大的风险发生复发的情况[4]。临床上的治疗还需要搭配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理想的疗效保障,因此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十分重要[5]。为了寻求效果更好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就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有50例,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龄40~78岁,平均(64.28±13.18)岁;对照组有50例,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龄41~77岁,平均(64.19±12.42)岁。

纳入标准为:①无精神病,能进行良好沟通交流者;②符合缺血性中风相关临床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①存在全身性血液性疾病者;②肝、肾等脏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者;③存在全身性免疫疾病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包括调节病房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不良刺激。叮嘱患者卧床静养,调整患者的体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调整体位,并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形成。为患者进行常规的皮肤、呼吸道、口腔护理、心理疏导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具体方式如下:①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检测。由于处于急性期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其病情变化较为迅速,大多数患者的病情会在短短几天,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情况,因此,在收治患者入院后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重点关注患者的瞳孔、体温、神志、血压、呼吸、脉象、意识、四肢活动等指标变化情况。若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了意识不清的情况或患者的呼吸循环发生障碍、瘫痪情况加重等情况,应当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及时处理。若患者存在气管切开指征时,应当及时为患者开展气管切开术,将护理情况进行仔细剂记录。若患者发生发热现象,则应当立即查明导致患者发热的原因,并进行对症的退热治疗,尽快控制患者的体温降低至正常水平。②用药护理。对于急性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利尿剂、脱水剂等药物,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降低其颅内压,并对患者的24 h内尿量进行记录,给予患者扩血管药物以及抗凝药物进行脑血管的扩张,促进患者脑循环。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给药。注意患者用药期间的用药情况,对患者的各指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了不适,应立即告知医师患者的情况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③中医辩证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对症的中医护理措施。针对痹症者,应当给予患者醒神开窍、清热化痰的药物。应当注意患者的病房温度,调节温度偏暖和,避免风邪侵体。同时应当对患者脉象以及神志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若患者出现痰湿较多的情况,应当及时将患者呼吸道的痰液清理,必要时可采用仪器辅助清理,避免患者发生窒息。给予患者羚羊角汤鼻饲或加减灌服,若患者类型为阴闭者,则同时给予患者安宫牛黄丸。若患者为入营血,则加用犀角地黄汤。若为腑实者,则给予患者星萎承气汤。针对神机失用、邪阻经络者,应在给予患者化痰通络汤的同时,为患者采用血塞通静滴治疗或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应当指导患者静卧于床,尽量多休息,减少患者的起居活动,以免患者发生摔倒。应当保持病房患者的安静、保持空气的流通性。应指导患者的饮食宜食清淡、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应忌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针对脱证者,则应当采用益气回阳的用药方式,应当给予患者参附汤合生脉散,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鼻饲或灌服的方式给药,同时给予患者参麦注射液静滴治疗。在护理期间,应当指导患者绝对卧床静养,保持病情环境的温暖、通风,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以及皮肤清洁。在为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应当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若存在瞳孔扩散等症状应当及时为患者施救。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2.2 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s)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费用(元) 住院天数(d)观察组 50 4876.82±29.49 10.89±1.45对照组 50 7025.15±49.06 17.02±2.62 t 265.386 14.475 P 0.000 0.000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在缺血性中风的急性期,是该疾病的危险时刻[6]。急性期的病情变化迅速,且容易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临床预后效果较差。在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汇总,治疗效果不仅仅依靠临床治疗,而在很大程度上受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7]。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也同等重要。有研究发现,在做好常规护理同时,为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措施,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能使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平均住院天数也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急性期中风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