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后的第一场纺织机械展,行业沉寂两年的厚积薄发,让业界对2020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以下简称“2020纺机联合展”)充满了期待。随着招展工作接近尾声,本届展会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在展会开幕倒计时一个月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泰格斯特国际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鹏程,细数本届纺机联合展不可错过的精彩之处。
疫情冲击之后巨大的市场空隙、亟待填补的新生需求以及积压已久的商贸诉求将集中释放。
——梁鹏程
2019年巴塞罗那ITMA纺机展结束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纺机展览会一直处于中断状态。两年的真空期,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装备以及各类解决方案都急需呈现给市场,并获取市场反馈;与此同时,疫情冲击之后巨大的市场空隙、亟待填补的新生需求以及积压已久的商贸诉求将集中释放。
截至目前,2020纺机联合展报名展商达1200余家,将使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6个展馆。其中,1000多家为国内企业,与2018纺机联合展基本持平,国内企业无论是参展数量、规模还是新增企业数量都保持了良好势头;即便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外参展企业均有国内分支机构代表参与,因此展会现场观众可以看到一众国际知名纺机制造商。目前,仍有不少国内企业在补位参展,大家都不希望错过此次难得的行业盛会。
延期8个月举办,2020纺机联合展的主办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在近两年的精心准备下,将努力为展商和观众提供一台高质量、高水平、体验好、富有成效的行业盛会。
在疫情稳定后,自2020下半年起,纺织行业各类展览会接连回归线下。尤其是今年3月下旬刚刚结束的春季联展上,5大展会共迎来14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洽谈,纺织行业“双循环”节奏已经大步迈开,面料、纱线、服装等火热的商贸对接落地并向装备端延伸,6月12-16日2020纺机联合展变得更加让人期待。
如今,国内展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疫体系,疫情之后三届中国纺联联展的成功举办,也为顺利推进纺机联合展提供了很多防疫和突发应急实战经验参考。2020纺机联合展,主办方进一步提高防疫和人流管控的标准,从技术层面到实操流程做出一系列调整和升级,配合应急预案,保证展会的安全性。
纺机联合展从2008年合并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每届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业内知名纺机企业,不仅形成了聚集效应,更背靠行业打通循环,其影响力和品牌化都在不断提升。在后疫情时期,本届展会将以线上+线下的双驱动方式,力保展会的商贸性和国际性。
线下。主办方累积的庞大的观众资源,为联合纺机展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并且借助中国纺联旗下各专业协会的会议活动平台进行观展邀约,确保精准招商;不断提升的统计技术方法也促使展商和观众的匹配度越来越高。此外,主办方向400余家纺织服装商协会机构发出邀请,并收到了良好反馈,同时针对四大展品领域的不同特性,向对口的商协会机构进行定向的观众邀请和组织,目前团组参观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纺机联合展各主办方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各国纺织行业交流合作,分别与多个国家的海外纺织服装类商协会、海外驻华办事机构、大使馆商务处密切联系与合作。2020纺机联合展借助于此,不断强化与海外买家的联络与对接,确保展览会信息及时传递给海外用户。
线上。展商客户邀请系统升级,邀请客户免费参观。为了给广大参展企业邀请客户参观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条件,进一步提升展览会商贸效果、扩大参展企业的影响力,2020纺机联合展组委会特调整购票准则:凡获得2020纺机联合展参展资格的企业,通过“展商客户邀请系统”为客户申请入场券,相关费用由展会主办方承担。
为进一步提升展商参展效果,助力展商线上线下双轨联动,2020纺机联合展举办期间,主办方还将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合作媒体,以及自有数据库开通“联合展精彩活动抢先看”版块,提前向广大专业观众宣传推广参展企业在展会现场自发举办的各类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产品发布、展品介绍、网络会议、直播互动等,通过展览会的庞大资源和覆盖面帮助展商精准引流。
近两年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深度转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让行业发展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当下是“5G”时代——即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结合,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科技发展新的阶段和应用场景。与此同时,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成为首要课题。需求端更为关注产品开发和智能制造,因此对智能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届展会众多参展商将重点带来围绕纺织产业智能化相关的自动化控制、软件系统集成、信息、物流等产品技术。这些技术目前已与纺机主机、纺织工艺实现了紧密结合,提供多场景在地性解决方案,将助力产业链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众多知名纺机制造商都将通过2020纺机联合展向业界展示最新的应用动态和技术进步。比如青岛纺机新研制的Faro-E托盘式络筒机、宽幅梳棉机、宽幅铺网机;慈星股份最新研发的STG智跑电脑横机产品以及一线成型产品;东夏最新的自调匀整并条机;和利时电机的国内唯一的自动换筒络筒机控制系统; 瑞士立达公司环锭细纱机械接头手;卓朗集团Autoairo爱罗纺纱机;意达公司应用电磁弹射与磁悬浮技术的剑杆织机;范德威尔的无经轴直接上机智能纱架;史陶比尔自动接经机新型拨纱系统;卡尔迈耶的速度达到2900转/分钟的高速经编机;莱默尔整花整纬系统等。
地缘政治环境风云突变,关键技术上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只有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才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纺织行业来说,目前很多关键部件、装置、环节仍然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除了企业自身的技术突破,还需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同市场需求相结合,营造自主创新生态。
本届 “研究与创新专区”将有东华大学、青岛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院校参与进来,众多新技术成果的展示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装备、工艺技术的创新服务能力,推动产学研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合作与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