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佳,陈敬好
(丰顺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梅州 514300)
脂肪肝在肝脏疾病学科中发病率较高,疾病发生的关键诱因是患者身体相关的代谢功能异常,大量的肝细胞脂肪累积从而导致肝脏发生病变,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制约[1]。目前,肝功能和血脂血清学指标检测属于脂肪肝诊断的常规检查指标,但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的灵敏度不高;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特异度不高等。而6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具有互补作用,其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可靠性[2]。本研究旨在探讨ALT、AST、GGT及TC、TG、HDL-C联合检测在脂肪肝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丰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院内参加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前瞻性展开研究。试验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30~68岁,平均(48.5±4.3)岁。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29~68岁,平均(48.5±4.4)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且研究对象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试验组患者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关于脂肪肝的诊断标准;肝脏活检结果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者;未接受过其他治疗者等。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者;合并乙肝、甲肝、药物性肝炎等相关疾病者等。
1.2 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ALT、AST、GGT及TC、TG、HDL-C的检测,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分离血清、血浆,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并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对其进行检测,阳性判断标准:ALT ≥ 40.0 U/L;AST ≥ 40.0 U/L;GGT>50.0 U/L;TC ≥ 5.2 mmoL/L;TG ≥ 1.7 mmoL/L;1.6 mmoL/L ≥ HDL-C>0.9 mmoL/L。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ALT、AST、GGT水平。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C、TG、HDL-C水平。③比较两组研究对象ALT、AST、GGT及TC、TG、HDL-C单独检测与6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结果。阳性检出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受检例数×100%。④比较 ALT、AST、GGT 及 TC、TG、HDL-C 单独检测与6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采用ROC曲线分析诊断结果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2.1 ALT、AST、GGT水平试验组患者ALT、AST、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ALT、AST、GGT水平比较(,U/L)
表1 两组研究对象ALT、AST、GGT水平比较(,U/L)
注: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GGT:谷氨酰转肽酶。
组别 例数 ALT AST GGT试验组 50 59.5±16.5 58.9±13.5 58.5±5.2对照组 50 17.2±6.6 18.3±8.3 18.6±3.2 t值 16.831 18.116 46.208 P值<0.05<0.05<0.05
2.2 TC、TG、HDL-C水平试验组患者TC、TG、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TC、TG、HDL-C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研究对象TC、TG、HDL-C水平比较(,mmol/L)
注: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 例数 TC TG HDL-C试验组 50 5.6±0.5 4.1±0.5 1.7±0.2对照组 50 3.5±0.4 1.1±0.4 1.1±0.3 t值 23.191 33.129 11.767 P 值<0.05<0.05<0.05
2.3 阳性检出结果试验组患者ALT、AST、GGT及TC、TG、HDL-C单独检出阳性结果和6项指标联合检出阳性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6项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结果比较[例(%)]
2.4 诊断价值ALT、AST、GGT及 TC、TG、HDL-C 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个检测的诊断效能,ALT、AST、GGT及TC、TG、HDL-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研究对象6项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分析
脂肪肝具有常见性与高发性,主要原因是由于肝脏中存在大量脂肪的累积,使得肝脏本身具备的功能性减弱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临床上通常将ALT、AST、GGT及TC、TG、HDL-C检测结果作为诊断该疾病的指标,但因该疾病具有隐匿性,任一指标单独检测均存在局限性,极易导致患者延误治疗,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进一步增加了诊断与治疗的挑战性[4]。
ALT产生于细胞质中,AST产生于细胞质与线粒体中,当患者肝细胞受到损伤后,ALT与AST会从血液与细胞中溢出融合,从而导致血清ALT、AST水平的升高;GGT产生于肾脏中,主要分布在患者肝胆内管与肝脏细胞中,当患者肝脏异常,会导致GGT活性激发,从而造成其水平升高[5]。少数脂肪酸入侵肝细胞后与线粒体的合成TC、TG,TG联合载脂蛋白可合成HDL-C,其含量过多,可使TC、TG、HDL-C累积沉淀,从而形成脂肪肝[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ALT、AST、GGT及TC、TG、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ALT、AST、GGT及TC、TG、HDL-C均可作为脂肪肝检测的敏感性生物学指标。但各自单一检测也存在不足,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受机体的反应性影响较大,因而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不高;血清血脂学指标TC、TG、HDL-C易受到患者体内的干扰素影响,造成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不升高或少升高的现象[7-8]。因此本研究在脂肪肝的检测中对ALT、AST、GGT及TC、TG、HDL-C单独检测与6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等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ALT、AST、GGT及TC、TG、HDL-C 6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表明ALT、AST、GGT及TC、TG、HDL-C 6者联合检测大幅度降低了脂肪肝患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血清ALT、AST、GGT与TC、TG、HDL-C联合检测可提高脂肪肝患者的阳性率,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脂肪肝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