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达式
某企业接触我,希望做一场关于“狼性文化建设”的培训。调研之后,我决定放弃。不是我挑剔,而是不想沦为“洗脑”从犯。因为一种企业文化的生长,需要有合适的土壤,只靠单向传播“洗脑”,无异于耍流氓。
就说那家企业,我调研时发现,即使最好的销售,月收入也不足2万元,从公司的定薪规则来看,那已经是天花板。
管理方面,人家遵行“军事化管理”,表面看起来也是如此,员工表情严肃,气氛沉闷。当总经理像乌云般走过,众人瞥来敬畏的眼神。但与员工的保密访谈中,立刻被怨言灌满。
我挑了几条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总经理沟通,谁知我还没说完,总经理就生气地说:“这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这种老说公司不好,又一直留在公司里的人最可恨了!”
听完这句话,我知道大家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不认为,那种老说公司不好,又留在公司里的人最可恨。还有一种人更可恨,就是表面上天天在朋友圈为公司歌功颂德,在领导面前邀功请赏,私下却阻断基层与上层的沟通连接,报喜不报忧,抢占他人功劳,处心积虑地往上爬的人。这种人,一旦外面有个好机会,跑得比兔子都快。
其实所谓“狼性”,无非就是希望员工更积极和有上进心。可看到好东西扑上去是人的本能啊。
想清楚这点,你也许明白了,那些叫嚣狼性的人,无非是想“空手套白狼”。可他们忘记了另一个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你总得有点投入才能享受回报。就像过去农村的压水井,倒些水进去,才能把水压上来,这就是激励的杠杆效应。现实却是,很多管理者总觊觎别人压出来的水,却不去看别人倒进去的水。
他们动不动就对标华为、顺丰、德邦,说别人的员工如何如何狼性。可你也看看人家对員工的投入啊。华为的高收入,有目共睹,不用多说。顺丰为基层员工定制的工作服,每件价值2099元,总投入超过1亿元。在2018年度大会上,德邦给82位德邦快递员,每人发了价值10万元的金砖,就这一项砸出去了800万元……
当然,一些企业刚刚起步,或者效益不好,确实没有足够的资源用于物质激励。这事怎么破?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对下属讲点“义气”。
“义气”是很中国化的一个词,代表了一种私约化了的行为规范。
其中的一个规范是:有难时大家风雨同舟,享福时我也不能将你遗忘。
我在500强某机构任主管时,全公司面临重大危机,业绩全国垫底,员工萎靡不振。当时新来一位负责人,请80名主管吃饭。10人一张台,每台一瓶二锅头,五素一荤。那领导说:“没办法,按之前的业绩,大家只配吃这个,但从明天开始,都会成为历史。”
他订了一系列小目标和激励方案,大家一开始将信将疑,但逐步兑现之后,疑云顿消。转之而来的是激情燃烧。之后的几年里,我们那家机构都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标杆。
关于“义气”另外一个行为规范就是:我尊重你,更会罩着你。前两年,顺丰一快递小哥被人扇了耳光,王卫立即表示要将此事追查到底。有些媒体称王卫在作秀,我看未必。一来王卫也出身基层,想必感同身受。二来扇了穿制服的小哥,也等同扇了顺丰,岂能坐视不理?三来他真把员工当兄弟,不允许其在外面受委屈。
当然,“义气”不仅仅是为员工出头这种大事,更体现在平时,为员工塑造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摘自《中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