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解技巧与方法探讨

2021-06-02 18:59黄文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5期
关键词:博物馆

黄文娟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建设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综合素养逐渐提升,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参观博物馆成为公众了解历史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逐渐增多,年龄范围也愈加广泛。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讲解员的讲解能力和讲解技巧对参观者的参观兴趣和参观到访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传播中国文化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探讨了讲解技巧与方法,希望能够提高讲解人员的讲解能力,增强参观者的参观兴趣,为传播中华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技巧;讲解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应加强建设博物馆讲解人员队伍,同时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在社会上也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各个博物馆都在大力提高讲解人员的讲解水平。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博物馆讲解人员的讲解水平较低,在讲解技巧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博物馆的发展,降低了服务质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本文基于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博物馆讲解技巧与方法,全面提高讲解人员的讲解能力,促进我国博物馆健康发展。

1 博物馆讲解技巧

1.1 语言的讲解技巧

语言属于沟通的一种艺术,讲解的语速、音量都会影响参观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换句话来讲,就是良好的语言能够提高讲解的质量。

首先,需要严格控制讲解过程中的音量。讲解员的语言音量需要根据实际参观的人数来调整,通常是借助麦克风进行讲解,麦克风也可以控制音量的大小,在讲解的过程中避免音量过高或者过低,这些皆能影响参观者的注意力,同时使用麦克风还可以减轻讲解人员喉咙的负荷,使整个团队的成员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听到相关内容,也不会对其他团队造成影响。

其次,严格把握好讲解的语速。语速比较快,参观者无法听清楚所讲解的内容。①博物馆讲解人员要匀速讲解,每分钟最佳的吐字量为180~200个字,在这样的速度下,不仅能够提高讲解的质量,还可以使参观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最后,合理使用赘词。讲解人员在讲解历史文化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时候,通过合理地使用赘词,能够起到衔接语言的作用,确保语言的连贯性。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的赘词比较密集,就会影响讲解内容精简度。②所以讲解人员对于赘词的使用一定要多加练习,合理使用赘词,充分发挥赘词的价值。

1.2 肢体语言的运用方式与技巧

博物馆讲解工作是面对面的,讲解员要学会灵活的应用肢体语言与手势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为每位参观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良好体验度,提高参观者的积极性。

首先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最直接的与参观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善于运用眼神与参观者进行眼神交流,了解参观者的心态,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游客的心理,避免影响整体讲解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为接下来的讲解与服务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是手势。手势是语言的延伸,与参观者交流时,除了语言的交流,也可以采用手势进行交流,可以用手势表达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能够将至关重要的知识用最佳的状态展现给参观者,参观者能够瞬间明白,进而提高讲解效率。例如:讲解人员在讲解过程中需要点名或者是聆听参观者讲述的内容时,可以直接用手势来与参观者沟通,将自己的手心朝上,整个手掌指向某一位参观者,然后双手交叠放在自己的小腹,认真聆听参观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示尊敬。讲解人员还可以在工作中通过竖大拇哥,或者是摆一个“V”字,来表示参观者回答得非常对,给予参观者肯定,增强互动性,同时讲解人员与参观者之间的精神交流,也利于让参观者获得更好的体验,加深参观者对本次讲解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博物馆对提高人们科学素养,促进社会发展作用的肯定。

1.3 综合讲解技巧的使用

第一,拉近距離。参观者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就会充满好奇。讲解人员可以与参观者先简单地沟通,之后再采用一些非语言的方式向参观者进行自我介绍,并且还需要说明参观博物馆藏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能够有效化解讲解人员第一次参观博物馆藏品的迫切心理,能够组织好参观人员有序地参观藏品。①

第二,讲解位置。讲解位置对于参观者对知识的获取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藏品50~80厘米的位置是最佳的讲解范围,并且要与藏品的正面呈45度,观众需要与讲解人员保持50厘米的距离,并围城一个弧形状。讲解人员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照顾好所有的参观人员,同时,还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2 博物馆讲解方法

2.1 快速背诵讲解词的关键

①感情始终法。背诵讲解内容的时候必须要饱含真情,讲解时要真情流露,每次背诵讲解内容时都要想象是在面对参观人员,饱含真情将相关内容讲述完成之后,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背诵习惯,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对掌握讲解内容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背诵的过程中切记背成背书腔,这样非常影响实际讲解的效果。

②录音法。采用正式的语气和音量,将需要讲解的内容录制下来,反复听,反复跟着背诵,自然而然对里面讲解的内容就熟悉了,能够快速地掌握讲解内容,再背诵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③逐步推进法。该方式主要由一张图片,一块展板演变而来,是指在陈列版面练习时,不要着急、慌张,如果是不熟练的讲解内容,就先从前言和结束语开始,这样不仅浪费时间、浪费力气,而且还会对自己丧失自信心。目前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耐心练熟一张图片,对图片中的内容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势进行讲解,等到练习内容倒背如流了,就可以开始下一张图片的练习,之后再采用一张展板进行练习,练习达标之后,再向下一个展板开始练习,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能够显著提高讲解的质量和效率。②

④省略与合并法。在反复刺激下可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毕竟过目不忘者占少数。现实中很多人需要在反复练习和书写中才可以对内容加深印象,但有些人的记忆能力非常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加深对内容的记忆,并且也不会忘记,这说明记忆不可能存在平均用力的现象,对于非常难记的内容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加深记忆,掌握相关内容。首先,讲解人员可以利用时间、数字简化法加强对讲解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历程”展览中,时间跨度大小,对于年代又不能不讲,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省略与合并法,将建党初期“1921年”事件完整讲完后,讲解年代中省略为“22年”“78年”等;新世纪可以说“2000年”。其次,掌握一个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20句话需要简化成10句或5句等,在讲解过程中需要随机应变。

⑤巧背前言和结束语法。前言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如果前言讲得好可以吸引参观者欣赏剩下的内容,而结束语是一个故事的结束,讲好结束语可以为整个讲解内容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讲解中的开头和结束语都非常重要,需要讲解人员熟练掌握,并讲解好前言、结束语。研究表明,人在睡觉前和睡醒时的记忆力是最强的,所以建议讲解人员可以在这两个时间段加强对讲解知识的记忆,这两个时间段可以用来背诵无图可读、又必须讲解好的文字前言、结束语。

2.2 快速把握语言技巧、态势技巧的关键

2.2.1 把握语言技巧的关键

讲解人员需要采用自己独特的讲解方式来进行讲解,能够给参观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可以激发参观人员对藏品的兴趣,能够共同体会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博物馆藏品独特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博物馆藏品作者内心的感受和体会。讲解最佳的效果就是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融入讲解中,可以使参观者深刻感受到历史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和情感,体会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感情远高于技巧,技巧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二者相辅相成,能够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第一,讲解人员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有视像。视像就是指在讲解人员的心里能够将讲解的内容形成图像,感觉自己融入其中,能够更加专注地对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在这种氛围下进行讲解,无论是自己的眼神还是语气,都表现得非常真实,能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能够将参观者带入情境中,体会当时的文化特点,能够显著提升讲解效果。①

第二,把握好讲解的尺度。讲解人员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尺度,不可以太过浮夸,也不可以过于木讷,最好的讲解效果就是介于话剧演员与播音员之间,讲解人员需要将讲给参观者的内容变成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并将自己的情感和体会融入进去,将完整、最真实的内容讲述给参观者,提高参观者的参观体验感,在本次参观中能获得更多的历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第三,因人而异。讲解人员讲解过程中需要对参观者的年龄、兴趣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讲解的内容和讲解节奏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是针对年龄比较大的参观者,讲解的音量要适当调大,语速要放慢,吐字一定要清楚,讲解的内容也要简洁明了,讲解过程中指示、动作也要尽量减少;对于年轻的参观者,需要加快语速,说一些更具有趣味性的内容,能够使讲解氛围更加活跃,集中年轻参观者的注意力;对于儿童参观者,需要讲解内容浅显易懂,使儿童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基础性的历史文化知识。②

第四,抓住讲解内容的动情点。合理描述好语言對提高讲解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语言最能将心声表达出来,同时也最能打动参观者,让参观者难忘。例如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拉进了与伟人之间的距离,讲好了人物故事。苏东海先生认为:“每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把这些故事都输送到陈列中去,展品就不那么枯燥了,陈列也就有声有色了。”人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饱含真情的故事更能够打动人心,重要的情景能够让人记忆犹新,感人至深。所以讲解人员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精编故事情节,将情节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内容采用正确的讲解方式进行讲述,能够使参观人员体会作者内心所想表达的情感,能够提升讲解的质量和效果。

2.2.2 把握态势技巧的关键

态势技巧主要指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人员从面部到手部、走姿、身体及手中的讲解棒等都要保持一致。讲解棒在讲解的过程中具有辅助性的作用,可以在无意中引导参观者观赏陈列,与讲解内容相结合,利于更好地提高讲解的效率和质量。讲解棒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直接指着藏品或者是某个区域内的物品,例如在合影中在对人物指点的时候可以采用点肩的方式表示对参观者的尊重。讲解员的手势、指示、行走与转身等变化都要自然大方,不要给参观人员拘谨的感觉,讲解人员在讲解过程中所涉及的态势技巧都要提前进行反复的练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讲解人员主要的职责就是传播我国的历史文化,所以讲解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讲解能力,采用有效的讲解方法和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另外,借助手势、语言、肢体等方式,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采用不同的讲解技巧和方式,展示博物馆中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自信,将博物馆讲解人员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促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