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创新研究
——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研究》

2021-06-02 05:28刘伊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因素大学生

书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研究》

作者:李书华,石丽萍

ISBN:978-7-5130-4719-7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社时间:2020 年5 月

定价:42 元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更加广泛地应用新媒体,广泛地接收各种信息,这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由李书华、石丽萍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 年5 月1 日出版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研究》一书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接受机制,结合开展实践活动、积极满足需要、培养情感意志、加强网上引导等层面提出如何改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接受机制的对策,提升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接受效果的理论支持,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为了创新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模式,借助新媒体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该书的论述非常具有逻辑性,作者首先探讨了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关联,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是一种新鲜事物,然而其影响有利有弊,新媒体有其便捷、快速的特点,但同时也会对大学生形成积极与消极两层面的影响。同时,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面对怎样的挑战。另外,作者的研究非常有深度,该书进一步谈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各方面。作者讨论了大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受到影响。第一,研究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大学生是我国的重要群体,而在对其开展思政教育时,首先需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其树立愿意学习思政内容的积极性。第二,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导向因素,将价值观作为核心,树立积极的观念体系,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导向,不断更新观念体系。第三,作者提出了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加工因素,即在思政教育中,大学生会不断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应用新媒体可以使大学生接受更多图画式的内容,教学不再停留于枯燥的层面。第四,作者提出了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反馈因素,及在大学生接受了思政教育之后,是否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转化到行为方面。行为的转化其实是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学生最终能够将知识转变为行为,这才证明思政教育是成功的。作者的论述非常完整,考虑的方面非常周全,同时也提出了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五个因素-调节因素。这一因素是指大学生的非理性因素,即学生的内在道德素养及观念。这些内容与理性无关,但是却对于衡量大学生思想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这对于大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大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有正确的方向。作者的探讨非常详尽,接下来作者又分析了接受机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让读者能够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然后,作者论述了怎样运行大学生思政教育接受机制,将运行分为三个阶段:即反应和哲学阶段、整合和内化阶段、外化和践行阶段。在第一阶段中主要探讨了动力因素、导向因素、调节因素的影响作用;在第二阶段,作者分析了加工因素、调节因素的影响作用;第三阶段探讨了反馈因素与调节因素的影响作用。在探讨了思政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之后,作者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首先,作者提出,只有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使动力切实发挥其自身作用。作者指出,要分析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并了解各个群体的具体需求。大学生群体也有不同的类型,而对于不同群体,也有不同的思政教育需求。只有进行差异化的思政教育,才能真正使思政教育更加契合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者也指出,要不断挖掘多媒体的优质资源,并通过多种形式、渠道使其契合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作者指出,要注重引导大学生的合理需要,通过恰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

在网络中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因此我们需要甄别网络信息的优劣,并强化网络监管,避免传播不良信息。在净化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接收到纯正的引导。教师也要选用网络意见领袖,并发挥其积极地引导作用。而新媒体行业自身也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报道客观真实的新闻材料。作者也非常重视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反馈因素衡量接受目标,设置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政教育的内涵,懂得人生的真谛。

行为转化是思政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关注学生行为的转化。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载体,能够让大学生拥有行为转化的机会。而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充分应用新媒体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根据课堂内容合理设置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向,并实现教育信息的整合。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使学生通过调节因素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接受效果。作者充分地剖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各个层面。作者提出,在应用新媒体时要关注情感教育,尽快为大学生排解所出现的消极情绪。作者非常关心我国大学生的未来,指出在思政教育中也要开展挫折教育,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要在教育中结合多种因素,使思政教育拥有良好的接受效果。

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在学生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寻找出路,依据科学的方式让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逐渐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要求自己。我国虽然加强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但是具体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思政教育改革,然而大多停留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出实质性努力。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部分高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忽略了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投资也比较少,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只是停留于表层。思政教育虽然不会为就业加分,但是学生的道德素养会决定他们今后的走向和可以达到的高度。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也更加关注人才的道德素养及综合素质,同时也会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否具备集体意识。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探索新的路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解决以往思政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增强教育质量与效率,使学生能够处于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环境中。学生想要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不能单一地只学习一些专业技能与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其思想道德素养,使其成为综合型人才。学校是教育的重要领地,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因此,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风,政府也要发挥监管效能,避免高校思政教育停留于形式。同时要加强思政教育方面的投资,开展免费培训,使高校思政教育者能够接受专业化、正规化的引导,增强其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应承担的义务与职责。高校要规范思政教育者的教学行为,检查教育情况,让学生共同能够监督教育者的教学情况与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育方法也会影响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教师要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实践中,提升其社会责任意识与国家意识,让学生能够形成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中国精神。如果学生由于有事缺课导致形成了知识结构断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慕课资源学习,补充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近几年来,微课也成为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新媒体应用过程中,能够应用多元化、动态化视频,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实际的体验。思政教师也要审视当前的思政教育,构建创新模式。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教育中融入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分组,使其在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正确处理实际问题。高校思政教育者也要全面了解新媒体的优势,借助新媒体技术调整教学结构。

挖掘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性特点,以当前的时代发展为坐标,寻求更加符合实际的教育方式,适合学生发展需求。首先,教师要借助新媒体资源不断更新思政教育内容,制作相关的课件,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其次,要培养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结合新媒体资源为学生安排作业,让他们独立完成。同时,也可以不断更新学生自身的理论与知识,学生可以提出相应建议,让教师能够安排适合学生兴趣点及需要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该书融合了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同时契合了当时前新媒体发展的背景,非常符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发展方向,它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全面的指引。思政教育可以增强高校学生是非辨别能力,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了提升思政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优势,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实现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因素大学生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