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永琳
结直肠癌是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以40 ~65 岁人群为高发群体,发病早期时,患者症状多不明显,以腹部不适、大便潜血等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后,全身症状逐渐出现,如腹痛、改变大便习惯、发热、消瘦,严重时甚至发生转移,使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受到极大影响,且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结直肠癌治疗时,手术为常用方式,随着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治疗中广泛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确切的手术效果,但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患者在围术期时应激反应会不同程度存在,加重疼痛感,不利于术后恢复[2]。因此,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还需开展有效的镇痛管理,然而传统镇痛模式并不能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患者应激反应仍存在。临床开始应用多模式镇痛方式,通过联合使用多种镇痛方式或镇痛药物,促进镇痛效果进一步升高。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时,多模式镇痛管理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基础上实施,取得较满意的管理效果。
选择2019 年3 月—2020 年11 月在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08 例,男61 例,女47 例;年龄43 ~76 岁,平均(55.3±6.4)岁;结肠癌59 例,直肠癌49 例;TNM 分期:Ⅰ期50 例,Ⅱ期32 例,Ⅲ期26 例。纳入标准:(1)与诊断标准[3]相符;(2)经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确诊;(3)原发性肿瘤;(4)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且无手术禁忌证;(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术前已经开展放疗或化疗;(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近期服用过镇痛药物;(4)镇痛药物过敏;(5)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 例,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护理,术中具体镇痛方式包含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术后主要采用药物镇痛,如盐酸哌替啶,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在必要时使用。
观察组应用基于ERAS 理念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共12 名,其中麻醉医生、外科医生、临床医生各2 名,主管护师6 名。小组成立后予以培训,培训内容包含ERAS 理念、多模式镇痛方法、标准化镇痛流程等,培训后实施考核,合格后上岗。小组成员共同结合既往临床镇痛管理经验制定基于ERAS 理念的多模式镇痛管理方案。
(2)实施多模式镇痛管理。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ECA):硬膜外穿刺置管在全身麻醉前进行,2%利多卡因4mL 注射,明确正确穿刺后,向硬膜外腔分2 次注入10mL0.25%罗哌卡因,全麻诱导在5min 后实施,术中,0.25%罗哌卡因间断追加到硬膜外腔,术后,利用0.15%罗哌卡因给予患者硬膜外镇痛,速度控制在3mL/h,患者自控镇痛量为3mL/次,锁定时间30min;②PCIA:向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mg 瑞芬太尼、150mg 氟比洛芬酯,制成150mL 混合液,于术后持续静脉泵注,速度控制为3mL/h,锁定时间20min;③TAPB 镇痛:双侧腹横肌平面置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0.25%罗哌卡因双侧给药,单侧剂量15mL,麻醉起效后实施全麻诱导,术中罗哌卡因追加与否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如果追加,每次剂量5ml,术后,将镇痛泵连接TAPB 导管,持续镇痛,速度控制为8mL/h,患者自控镇痛量为3mL/次,锁定时间30min。
评估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 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0 ~10 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包含离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
采用SPSS20.0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 和x2检验,以P <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
观察组离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
临床以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时,与传统开腹术式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减轻了患者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但无法做到完全避免创伤性和术后疼痛[4]。因此,术后镇痛的良好开展对于患者术后快速、高质量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常规镇痛管理方式中,疼痛控制通常于患者术后已经有疼痛感才开始,疼痛的产生原因除5-羟色胺、缓激肽、组织胺等物质外,一个重要原因为产生、释放前列腺素,该物质的释放从手术开始时就已经开始,所以常规镇痛管理并不能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进而导致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变慢[5-6]。ERAS 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联合多个学科、多种有效措施,促进手术创伤进一步减轻,进而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7]。多模式镇痛管理联合了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联合多种镇痛方法,从不同时间点、不同靶点对疼痛发生机制做出阻断,让中枢及外周的敏感化程度减轻,达到有效镇痛的目的[8]。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ERAS 理念指导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后,可充分结合微创手术、快速康复、多模式镇痛的优势,实现无缝隙连接围术期疼痛管理,促进疼痛管理治疗进一步升高[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使术后疼痛显著减轻,特别是具有控制早期疼痛的优势,这与多模式镇痛协同发挥多种镇痛药物作用机制、在麻醉期即实施镇痛有关;观察组离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说明多模式镇痛管理在ERAS 理念基础上开展后,患者术后进食及下床活动均于早期开展,有助于将液体输注量减少,促进康复进程加快,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综上,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过程中,实施基于ERAS 理念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能明显减轻,并使患者能尽早下床活动、尽早进食,加快术后康复速度,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