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阳晨
小儿慢性咳嗽是儿科接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范畴,小儿在患此疾病后会存在无明显性气促及喘息等临床症状,利用检验技术与影像学检查技术检查后未表现出任何异常问题。小儿慢性咳嗽具有病程长且易反复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需要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研究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式与中药治疗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小儿慢性咳嗽所具有的治疗效果[1]。
从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的小儿慢性咳嗽患儿中,应用随机性方式抽选出患者120 例,依据对比法均分为每组各60 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10 岁,平均(5.92±0.28)岁,男童、女童分别为32 例、28 例,病程4~8 周,平均(6.1±1.3)周;观察组患儿的年龄4~11 岁,平均(7.34±0.5)岁,男童、女童分别为33 例、27 例,病程4~7 周,平均(5.5±1.5)周。两组患儿的资料经统计软件分析与对比后,只表现出稍微差异而未存在显著性差异[2]。
纳入标准:(1)咳嗽病程均在4 周以上;(2)年龄0~12 岁;(3)咳嗽临床症状为唯一症状;(4)近期进行的X 检查中都未表现出明显性的异常[3]。
排除标准:(1)引发因素由结核与真菌因素、过敏因素等引起;(2)在一周内采用过中医与西医治疗;(3)未符合纳入标准要求且未依照规定进行疾病治疗,不能对疗效进行准确判断或者资料不完全[4]。
1.3.1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
对照组在治疗时采用医院普遍性应用的西医治疗模式。患儿入院后利用西药实施治疗,药物为阿奇霉素+孟鲁斯特药物且采取口服方式,每日2 次且每次3~4mg/(kg·d);给予氨溴索药物治疗,剂量为每日2 次且口服,治疗时间控制在30d。
1.3.2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
观察组患儿给予的治疗方法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式与中药治疗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治疗措施如下:(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式。首先确定出患儿的定喘穴、肺俞穴、膏肓穴、天突穴、膻中穴、脾俞穴。然后,应用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特制的三伏贴膏(药丸)贴敷在患儿确定出的穴位上,贴敷的时间控制在每次2h。如果患儿在贴药的过程中发生明显的灼热及疼痛感,可将三伏贴膏提前取下,避免患儿受到灼烧。从一伏开始贴敷且每隔10d 贴敷1 次,采取连续性贴敷3 次的治疗过程[3]。(2)中药治疗。采用儿咳方治疗,患儿所服用的中药包括苏叶、桔梗、法半夏、甘草各6g,川贝、白术、乌梅、蝉蜕各5g,北杏、冬花各10g,莱菔子15g(根据不同证型及个体差异,对药物及药量减量或增量)。
患者服用中药时每日1 剂,清水煎服,药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进行个性化制定,婴儿阶段为60~100mL,幼儿与幼童阶段的为100~200mL 范围内,学龄期阶段的为200~250mL 范围内。中药的服用方法要均分成2 次,以7 天为1 个疗程且治疗2 个疗程。
1.4.1 各项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应用各自的治疗方式后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指标,判定临床治疗疗效指标。
1.4.2 疗效标准
临床治疗疗效的判定标准:根据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运用体征量表、家属观察情况结合的方式判定治疗效果。判定分为四个标准:(1)临床控制标准。患儿治疗后未表现出各种症状及体征或者是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的证候积分数值达到下降95%(包括95%)以下的要求;(2)显效标准。患儿在治疗后所有的症状与体征与治疗前比较表现出明显改善,证候积分数的下降程度经统计达到70%~94%;(3)有效标准。治疗前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在治疗后均明显性改善,证候积分的数值从治疗前下降30%~69%;(4)无效标准。患儿经过治疗后却未表现出任何症状与体征发生改善,证候积分的下降程度也明显低于30%[4]。
数据采用SPSS18.0,利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量资料软件处理并行t 检验对结果验证;应用(n,%)表示计量资料并利用卡方检验验证结果,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证候积数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对比(分,±s)
?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所表现出来的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的对比(例)
咳嗽是小儿成长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产生的疾病,而慢性咳嗽在小儿成长中也较为常见,是指咳嗽时间达到4 周以上,在中医治疗中被称之为“久咳”。小儿慢性咳嗽在临床治疗中普遍性采用西医治疗模式,虽然西医治疗起效快,但是小儿治疗后却经常性反复。因此,需要对小儿慢性咳嗽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研究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式与中药治疗方式相结合所具有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出该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模式,原因是此治疗方法充分发挥出了两种治疗方式的作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无须经过消化道吸收治疗,避免了药物受到小儿机体内的肝脏与胃肠道的影响,患者服用药物后效果显著。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药性温热且具有刺激性的药物,能够让局部的皮肤表现出潮红且起泡的现象,被称之为药物发泡灸,这种治疗方法是在中医整体治疗观念指导下产生的,主要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作为治疗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穴位刺激而产生直接治疗疾病的目的。应用穴位贴敷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儿的体制,进而达到提升患儿免疫力的目的。选择三伏天治疗是受中医理论的影响,中医认为三伏天时,人体处于腠理疏松开泄的状态,在此阶段进行治疗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中药治疗过程针对慢性咳嗽进行药物配伍,以宣通肺气为主、健脾祛湿为辅,在选择中药材时尽量避免选择苦寒药材,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另外,在应用中药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儿的实际治疗情况进行药剂量的加减,还会在治疗时指导患儿家长饮食与护理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比如在饮食方面避免食入生冷酸甜的食物以及高汤,高汤会让患儿表现出伤食及生痰的症状,不利于慢性咳嗽疾病的好转。在两种治疗方式共同治疗慢性咳嗽后,显著提升了临床治疗疗效[5]。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时,可选择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中药治疗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使治疗效果显著化。医学研究者应再次深入研究治疗方法,将更有效的方法应用于小儿慢性咳嗽治疗中,在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缩减治疗时间,促进治疗效果不断提升,解决临床治疗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