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随心动 文由心生

2021-06-01 09:57冯海帆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3期
关键词:滕王阁王勃

冯海帆

作家简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经典再现

滕王阁序

【唐】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教材)

古文导读

《滕王阁序》原题作《滕王阁诗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共7个自然段,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层层扣题,条分缕析。

第1段紧扣“洪府”,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和尊贵的宾客。第2~3段,围绕“秋日”“登滕王阁”,从壮丽楼阁到秀丽山川,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第4~5段,照应“饯”字,由對宴会的描写转为抒发人生感慨。第6~7段,聚焦“别”和“序”,简述旅程和志向,感谢宾主的知遇之恩,临别作序,呼应开头。

本文为饯别而作,却略叙宴会之盛,倾全力描写滕王阁山水,手法灵活多变,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由近及远,视角转换

“鹤汀凫渚”四句写滕王阁四周的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河流和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远景,写出了浩渺的水天。景色的呈现,犹如拍摄电影,镜头由近及远、逐渐延伸,富有纵深感和层次感,把读者带进如诗如画的江南胜景,恍若身在景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2.上下一体,浑然天成

如果说远近的转换是横向观察,那么,“层峦耸翠”四句则为纵向,上自“重霄”,下至大地,天上人间,遥相呼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堪称千古绝唱,上有青天,下有碧水,水天相接,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上下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生动和谐的立体画面,带给读者无限遐想。

3.虚实相生,意境开阔

“渔舟唱晚”句之前,均为眼前所见美景,谓之视觉;此四句,写耳边传来渔夫的晚唱和雁阵的“惊寒”之声,谓之听觉。视听结合使画面充满生机,且显示了时间的推移。继而,运用听觉联想,虚写渔歌“响穷彭蠡之滨”、鸿雁“声断衡阳之浦”,在文字的引领下,我们不由浮想联翩,眼界也为之开阔,似乎拥有了视通万里的特异功能。

4.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描摹景物绚丽的色彩。如“暮山紫”的“紫”,“飞阁流丹”的“丹”,“层峦耸翠”的“翠”,“青雀黄龙之舳”的“青”和“黄”,还有碧水蓝天、彩霞满天,红橙黄绿青蓝紫,尽显大自然的缤纷绚烂。尤其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着色凝重,前人誉之“写尽九月之景”。

5.化静为动,以物拟人

王勃善于选词炼字,运用拟人手法,把客观静止的事物写得富有动态之感,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只因动词“飞”“流”“耸”,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绿色青翠欲滴,变静止为灵动,可谓妙笔生花。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控”“带”“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控“蛮荆”,远则引“瓯越”的巨人。至于“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超凡脱俗,气韵不凡。

综上,《滕王阁序》写景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华彩,读后犹如身临其境,浑然忘我。韩愈曾赞叹:“……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主嘉宾,尽情嬉游,幸甚至哉!可是,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故而极易触景生情。天高地远,宇宙无垠,使他惊觉人生短促,深感命运自有定数,不禁“兴尽悲来”,文章由此从叙事、写景转为抒情、议论。

6.笔随心动,文由心生

关山难越,谁会为失意之人悲痛?萍水相逢,都是异乡漂泊之客。满怀抱负,王宫何时能见?皇帝的召见,又要等到何年?王勃以“失路之人”自指,又自比贾谊、梁鸿、冯唐、李广,哀叹命途多舛:满腔热血却不被社会所容,才华横溢却壮志不酬,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以及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奈,无力跻身长安的悲伤……

读到此处,不禁愕然:前文描写宴会盛况和滕王阁美景,意境开阔,大气悠远;后文抒写个人遭遇和人生感慨,却声泪俱下,令人扼腕。王勃的情绪变化为何如此强烈?我们不妨来知人论世,或许会多一些感悟。

王勃自幼聪慧,6岁便能作诗;未冠而仕,是最年少的命官;因作《檄英王鸡》,引祸上身;私藏并杀死官奴,而犯死罪,且连累其父被贬;幸遇大赦,保全了性命,却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自责中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见其生活窘困,愈加羞愧难当;返程的途中,恰遇南海急风高浪,不幸溺水,惊悸而亡。而本文,正写于他魂归南海的前一年。

读《滕王阁序》,我们定会惊羡王勃的文辞绚丽和气势奔放。但触摸他的灵魂深处,才恍然发现,华丽的文采下藏着一颗孤独的心灵,精美的表象下掩盖着一个不甘寂寞的灵魂,以及自灵魂深处发出的无望呐喊。有人说,有才气就会有霸气,有霸气就会有傲气,有傲气就会有怨气,而这些于王勃而言,全都笔随心动,文由心生。

但他没有在悲伤中久留,最后,用诗与远方结束了哀叹:“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却心胸开朗,志不得伸但矢志不渝,遭遇挫折仍思进取,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我想,这才是《滕王阁序》能够历久弥新的真正原因所在吧!

学生习作

读《滕王阁序》遐想

熊卓航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是王勃名篇《滕王阁序》的开头。这篇序对仗工整,音韵谐美,押韵合律,多采用四六句,句式长短交错变化,用典自然,堪称佳作。

但是,在读完第一段后,我不禁产生一个疑问:王勃为何极力赞美阎公呢?要知道,本文是王勃在宴会上即兴所作,且与阎公并不熟识,除了按照礼节,对东道主表达谢意外,还有没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为了解除这个疑惑,我查阅了《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上元二年秋天,王勃前往探望在交趾做县令的父亲后,途经南昌,有机会参加了由都督阎公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宴会。在这场宴会上,阎公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他提前作序一篇,再由自己出面假意请诸人作序,好借此大出风头。大家心照不宣,都推辞不写。正当孟学士打算大显身手时,王勃这个晚辈,不明就里,提笔就写。众人面面相觑,阎公也不高兴,拂袖离席。

有趣的是,王勃这个晚辈在阎公愤而离席时也许还没意识到问题,而是继续沉醉在自己的创作中。就在这时,有两个人提醒了他。这两人便是文中的宇文新州和王将军。理由如下:其一,宇文氏和王将军并不知其人,且在文中称呼结构上与阎公、孟学士一致,因此可推知宇文氏与王将军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其二,这两人何许人也?为何在王勃夸赞宴席主人与其女婿时能与之并列?或许这只是王勃隐晦地向两位恩人表达感谢的方式。之后,王勃便拿出了自己强大的武器:文采。只有用文采折服阎公,才能使他彻底消除不悦,于是就诞生了这篇文采斐然、辞藻华丽的名篇——《滕王阁序》。

综上可知,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处世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生秉傲骨,在引起阎公不悦后,依旧不屈于时势,继续创作。当然,倘若王勃没有此般傲气,我们今日便无《滕王阁序》可读,“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样的千古名句也只会消散在无边的时间长河中。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的写景抒情,更包含了官场的微妙与世间的百态。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这份来自王勃的傲气。它不仅让我们对美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世态人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众所周知,王勃是英年早逝,这与他的性格有无关联呢?史书上记载,王勃是在南下看望其父后,在归途中落水而死,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我们一起回溯历史,究其原因:王勃虽有文才,却在官场上连受打击,终至视宦海如畏途。在他担任沛王府修撰期间,一次见沛王与英王斗鸡,兴致大发,于是戏作了一篇《檄英王鸡》来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落入当朝皇帝唐高宗手中,令龙颜不悦,唐高宗认为王勃身为博士,在二王斗鸡时不加劝诫,反倒作文助兴,有意虚构,夸大事態,意在挑拨离间,于是下令将王勃逐斥出朝。在这之后,王勃又靠其朋友获得虢州参军之职,却又因私藏官奴一事险些被杀,也连累其父被贬交趾。其实私藏官奴一事十分蹊跷,王勃为何要保护罪犯曹达,又为何在过后私下将其杀死?看上去就像多此一举。据新旧《唐书》记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为他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恨。因此我们不妨猜想,曹达一案纯属诬陷。但无论如何,王勃的仕途就此终结,他的一生,亦将在这环环相扣的事件中走向尽头,《滕王阁序》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绝唱。

裴行俭评价他:“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余得令终为幸。”也就是说,裴行俭认为王勃一生很难大富大贵,能得善终便为万幸。历史总是不出人意料,王勃在二十七岁时便因溺水撒手人寰。

纵观其行为,触怒皇帝、违反王法,不是每个文人都能幸运如狂傲不羁的李太白那样潇洒活过这一生。在历史上,文人是最脆弱的一个群体,他们往往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因与曹爽共事,被司马懿夷灭三族;潘岳,与陆机齐名的大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因趋炎附势,得罪权贵被害;谢灵运,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至今仍有名句流传,因天性偏激,诽谤官员,以“叛逆罪”处死;范晔,皇皇巨著《后汉史》的作者,因孤高疏狂、参与谋反而被处斩……这份触目惊心的名单很长很长,每一个鲜活的名字都是对心灵极大的震撼。

回到王勃身上,他的文章不但有光昌流丽,还有牢愁满腹,由此可见,大器早成、锋芒毕露也许并不是一件幸事。树大招风,只有在树长成百年之材后才能经受住风吹雨打,幼嫩的树苗只会在狂风中消失殆尽。厚积薄发才能成就最完美的自我,不要在该生长时过早成熟,早熟的果子也最先落地。

虽然王勃在性格上有所欠缺,但并不妨碍我们欣赏他的人格。王勃在狂放不羁的背后,却以儒家礼法为标尺。父亲因他被贬时,他在《上百里昌言书》中写道:“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可体会到王勃作为孝子的强烈自责与羞愧。上天仿佛听到了他的言语,于是带走了一位天才的生命,不禁令人扼腕叹息。以上便是我在读完《滕王阁序》后的一点所思所感。在此,我想就时乘势,化用这篇序文中的句子来结尾:“敢竭鄙怀,恭疏短文,一己之思,十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以评价云尔。

猜你喜欢
滕王阁王勃
陈中建
滕王阁游记
夜眺滕王阁
蜀中九日
王勃
王勃
滕王阁
一字千金王勃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王勃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