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梁弄镇党委
梁弄地处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素有“浙东延安”之称。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程赴梁弄考察,并嘱托“要把梁弄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18年来,梁弄历届领导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路子,接续带领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近年来,梁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革命老区前列,基本实现了这一奋斗目标。2020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7.2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435元。
扭住第一要务——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早在来梁弄调研时,他就提出:“加快推进老区建设,要突出重点,努力提高革命老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沿着这一战略指引,梁弄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实现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
千方百计创造发展条件。梁弄经济落后的一个客观原因是交通不发达。作为山区乡镇,梁弄进出余姚必须翻越高地岭的S213省道盘山公路,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梁弄的经济发展。从2003年起,宁波市委、市政府为加快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建设了余梁公路,梁弄从此告别了翻山越岭的时代。为加快四明山革命老区发展,宁波市委、市政府又牵头规划了四明山高速公路,梁弄距离高速道口的车程缩短到10分钟,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增强。面对四明湖饮用水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梁弄积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和畜禽养殖业整治,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构筑“一把扫帚扫全镇”的环卫管理机制。从2006年起,累计投入2亿多元实施环四明湖污水收集工程,日污水收集量超过5000吨。
着眼长远搭建发展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战略性平台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梁弄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集聚和绿水青山秀美的优势,全面谋划发展引擎。围绕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余姚市、镇两级实施党史胜迹保护工程,从2003年起,整合1.5亿元对浙东行政公署旧址等红色古迹进行保护性修缮,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先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18年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围绕打造休闲度假基地,投入3亿元实施四明湖生态湿地等工程。围绕打造会议教育培训中心,先后引进健峰培训城、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等一批重要平台,全镇会议培训服务设施日过夜接待能力超过1800人。特别是2016年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梁弄, 2017年浙江四明山干部学院正式挂牌,极大提升了梁弄会议培训产业影响力,梁弄也由此成为国内智能经济交流的高端平台,并以“红色智慧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
久久为功提升发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一样,都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2003年之后,梁弄陆续关停搬迁了环四明湖环境安全隐患企业,为新动能发展腾出空间。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税源型企业,引进浙江百岁山食品饮料有限公司。2019年,该公司年销售额为2.5亿元,成为余姚纳税百强企业。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梁弄灯具点亮非洲”项目,拓展灯具产业链和市场营销网络。目前,梁弄灯具年产值超过20亿元,在外灯具经销商超过5000人,被誉为“中国灯具制造基地”。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引进樱桃、蓝莓、猕猴桃等生态高效农业,全镇已建成总面积1.5万余亩、辐射面积4万亩的宁波市特色小水果产业基地,全年小水果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创建为浙江省特色农业强镇。聚焦拉长美丽经济链条,梁弄加强对传统村落、地方民俗、民间技艺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农旅文深度融合,实现由单一观光性旅游、季节性旅游向多元体验性旅游、全年性旅游转变。目前,“梁弄大糕”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
用好第一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发展的持久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红色情怀,“红色足迹”遍布革命老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更是反复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些年来,梁弄始终把红色文化视为最宝贵的资源,着力在挖掘的深度、保护的力度、弘扬的广度上下功夫,使其成为推动老区发展的持久动力。
用红色文化引领基层党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紧扣“两个必须”指示精神,高站位推进新时代党建样板镇建设。梁弄始终把夯实基层党组织作为加快老区发展的重要法宝,特别是注重用好红色文化这一党建资源宝库,将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先进思想、优良传统融入党建工作。比如依托老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在现场教学、让历史说话”系列课程,作为党员发展、干部提拔、党性锤炼的必修课,全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又如弘扬革命年代优良传统,探索推广“联六包六”等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常态化开展“我是党员我先行”、“红锋志愿行”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基层廉洁工程和党建工作全域亮显,使党的旗帜在老区高高飘扬。
用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治理。红色文化不仅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也是塑造文明乡风、实现有效治理的能量源泉。这些年来,梁弄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富脑袋”与“富口袋”一起推,深入发掘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养分,通过“小载体讲大道理”、红色記忆进农村文化礼堂、编印红色乡土教材等,引导干部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提高老区文明程度。2015年,梁弄代表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坚持把红色传统融入乡村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全面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等作用,探索推广“弄里小事码上办”、基层协商民主“三化”等机制,提升老区社会治理水平。
用紅色文化引领品牌塑造。红色文化既是老区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也是获取外在推力的重要依托。梁弄一直把红色文化作为最重要的乡镇特质和名片来塑造,聚力打响“浙东延安”品牌。2003年以来,围绕红色资源保护,聚焦“人、物、事、魂”对红色遗存进行全面普查和梳理,建立革命口述史资料库。围绕红色历史研究,依托党史研究室、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机构力量,出版了《浙东延安——梁弄》《红色记忆》等书籍。围绕红色精神传播,建设红军小学,开播全国首个“红领巾电台”,打造集专家讲授、亲历者口述、现场参观、情景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体系。围绕红色旅游发展,加强精品线路推介,开发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农家乐、民宿和旅游纪念品。围绕红色形象提升,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讲好老区故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对老区发展进行专题报道,老区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高地。
回应第一信号——始终以老区人民的利益为重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2003年来余姚调研时,习近平同志走进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和困难群众家里,送问候、察实情、指方向。2018年的回信中,总书记深情地说,“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乡亲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感到十分欣慰”。这些年来,梁弄始终以老区人民的利益为重、以老区人民的期盼为念,真诚倾听呼声,真情关心疾苦,真实解决问题,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坚持不懈打破要素流动壁垒。老区要发展、农民要致富,激活要素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指出,“改革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消除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2003年,梁弄根据余姚出台的《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率先进行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对向集镇规划区迁建的山区农民,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可置换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选址建房。针对农村产权权能不完整、流转不顺畅的问题,优先在老区开展确权、赋权、活权,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三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等,使资本上山下乡、农民进城发展的产权制度制约得到有效消除,唤醒了沉睡的农村资源,激发了老区发展活力。
坚持不懈填平公共服务鸿沟。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是老区人民最大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针对农民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明显滞后的问题,明确要求“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这些年来,梁弄坚持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老区全面小康的战略重点,加快道路、公交、供水、供电、广播、电视、通信、商贸“八网进村”,率先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老保障、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等制度,先后实现城乡低保同标、公交一体化和居民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制度接轨、质量均衡、水平均等。优先落实就业帮扶机制,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育等,抓好教育、医疗机构建设,实施居家养老、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全镇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相继建成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2020年,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8.34%和99.85%。
坚持不懈缩小人居环境差距。根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部署,2003年9月,梁弄启动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改造,解决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等共性问题,健全了卫生保洁等治本机制,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精品线等。目前,老区镇村环境已媲美城市,成为省首批4A级景区镇,省A级景区村庄实现全覆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圆满承办宁波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暨产业振兴现场会,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
责任编辑:谢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