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1-06-01 10:29李凌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音乐舞蹈大运河运河

【摘要】当前,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开发亟需寻找可持续发展路径。应从材料创意拼糅、科技创意运用、品牌创意实践三方面实现创意源头下的可持续发展;从凸显特色、打造品牌、加强宣传三方面实现文旅引擎下的可持续发展;从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市场运行两方面实现其科技助力下的可持续发展;从培养专业表演与传承人才、培养文化产业专项人才两方面实现其人才支撑下的可持续发展。

【关鍵词】大运河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090-03

【本文著录格式】李凌燕.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90-9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资助项目“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开发研究”(项目编号:BRA2019166)阶段研究成果;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SYB-036)阶段研究成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创意产业开发的首要原则。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传统音乐舞蹈艺术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有多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新性呈现和创造性转化,促进其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品牌更具持久的生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意——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创意是文化艺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对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用当代的眼光、观念对其进行解析和利用,以创造性的外在载体保存和传承传统音乐舞蹈的理念和技巧等,并以新眼光、新形式、新技术将传统音乐舞蹈文化中的符号加以提炼、抽象、改造,使其更符合当代的审美需求。这种再创造是大运河江苏段传统音乐舞蹈文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持蓬勃生机的关键。

(一)材料创意拼糅

将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不同信息和元素整合在一起,将其承载的标志性元素和当代审美理念等进行拼接、编辑、搭配、糅合在一个特定的形态中进行重塑。通过创意修改、重获灵感、重置语境、精简材料,对原有信息或元素进行再创造,使多元化的创意元素有机融合于音乐产品中,从而实现大运河江苏段传统音乐舞蹈与当代审美的完美融合。例如:“春节电视评弹晚会”将评弹进行异化、嫁接和混搭其他艺术门类,“化妆”的同时不脱离评弹精髓与本体,将艺术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春晚的大奖,受到不同年龄群体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又例如:大型原创交响锡剧《天涯歌女》,以地方剧种锡剧为核心,通过对传统版本进行创意修改和二度创新,进一步对素材进行精简,将魔术、杂技、现代舞、现场交响乐伴奏、合唱团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巧妙搭配与融合,舞台的包装中频繁运用了多媒体,拼接了当时的新闻和历史影像资料,艺术形式更多元化。该剧通过材料创意拼糅的一番再创造之后,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锡剧综合舞台剧,令观众耳目一新,不仅在全国公演多场,还赴港澳台、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巡回演出,广受好评。

(二)科技创意运用

将大运河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元素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交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表现与传播江苏传统音乐舞蹈,将会显著增强其表现力与影响力,产生新的审美意趣和审美价值,扩展其受众面。通过科技创意运用,对其重新进行打造和包装,打造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实现在当代的华丽转身。例如:可以充分结合AI科技,江南丝竹、海州五大宫调、留左吹打乐、楚州十番锣鼓等民乐合奏将在人工智能科技加持下原汁原味再现;又例如,采用AR和VR等科技手段,可以模拟太平天国时期侍王李世贤率兵驻扎于戴埠抗击清兵,组建吹打乐队“太平军锣鼓”的场景。通过AR和VR科技加持,观众观看到历史再现:节奏明快、高亢激昂的锣鼓声激励士兵持枪跃马冲向疆场,激烈的战斗中,太平锣鼓队战鼓激昂,催人奋进。当将士得胜归朝时,小锣小鼓节奏热烈欢快,夹道欢迎,庆贺来之不易的胜利。观众通过科技的创意运用,仿佛身临其境,可以全程参与和体会演奏这套太平军传授下来的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太平锣鼓,感受这生动形象而又热烈的太平军的战斗风貌,使人精神振奋,积极向上。

(三)品牌创意实践

挖掘和提炼江苏各区域、各传统音乐舞蹈项目中所包含的江苏特色文化元素、审美品位和观念,进行最大程度的创新和创意开发。打造大运河江苏段传统音乐舞蹈文化特色品牌,并且转化为具体的消费和体验方式。通过有效的品牌创意实践,将大运河江苏段传统音乐舞蹈产品投入和占领市场,和受众接轨,优化创意营销策略,实现市场份额最大化。不断完善大运河江苏段传统音乐舞蹈的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的市场营销,开拓产品市场,产生规模化经济效益。例如:苏州评弹团的评弹品牌《姑苏韵》巡演多场,广受观众欢迎;《苏州电视书场》节目品牌包括评弹专题、评弹名家个人艺术专辑、大型现场访谈以及评弹晚会等共计7000多小时,吴侬软语贯穿始终,带给观众苏式的视听盛宴;苏州千灯镇擦亮了“中国曲艺之乡”这张品牌,注重本地文化的挖掘与融合,先后打造了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入选作品——短篇苏州评弹《傲骨柔肠》、中篇苏州弹词《顾炎武》、以顾炎武廉洁文化为题材的《贵廉赋》、围绕千灯镇“江苏省道德模范”周火生老师为原型的评弹情景剧《希望老人》等一大批曲艺精品,反响热烈。

二、文旅——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与传统产业形态相比,创意产业是新兴的年轻产业形态,这决定了创意产业的运营方式、运营机制有较多特殊性。创意产业独特的运营方式,是融合了多种商业文化与制度的跨行业、多价值链的新经济系统。①将江苏音乐舞蹈遗产纳入旅游产业运营,形成具有江苏运河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是江苏运河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一)凸显江苏运河区域文化特色

开发江苏运河音乐舞蹈非遗文化旅游,应突出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亮点。掌握江苏运河沿线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了解其历史价值、开发现状,保留其文化特性,合理划分吴文化区、楚汉文化区、金陵文化区等特色文化区域,规划江苏运河非遗旅游线路,彰显京杭运河江苏段在不同文化区域的独特魅力。这其中有古琴的韵味深长、吴歌的婉转悠扬、评弹的轻灵悦耳、吟诵的文人风骨、昆曲的吴侬雅韵、梆子的楚汉雄风……这些珍贵的音乐舞蹈非遗明珠,星星点点在大运河江苏段的沿线,呈现了一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长卷,引人赞叹,扣人心弦。

(二)打造江苏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充分运用好运河沿岸的昆曲、锡剧、淮剧、评弹、江南丝竹等各类专题博物馆以及数字博物馆,依托“运博会”等旅游项目积极营造非遗旅游氛围,重点设计和生产江苏特色运河音乐舞蹈非遗旅游产品,精准定位。政府可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江苏运河沿线各地群众发展音乐舞蹈非遗,保留与创新非遗环境,拓宽江苏运河音乐舞蹈非遗资源的开发种类与开发方向,开发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特色路线。对游客设立江苏运河音乐舞蹈非遗体验区,完善非遗旅游咨询中心和非遗旅游导览图标、地图等配套设施。发挥传承人的作用,让大众在江苏运河文化旅游中领略非遗魅力。江苏运河音乐舞蹈非遗旅游品牌的打造,要掌握江苏音乐舞蹈非遗资源与产品定位、市场需求,创新音乐舞蹈非遗的表现形式,让非遗融入民众的生活,助力江苏运河音乐舞蹈非遗旅游走出省际,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江苏运河沿线各地政府要针对本地区的音乐舞蹈非遗特点,出台扶持政策,确保非遗文化旅游品牌的生命力长存。

(三)加强江苏运河文化旅游宣传

政府要提供江苏运河专项资金扶持,拍摄录制非遗旅游文化宣传片,在各媒体投放,推广与宣传并行。同时与文化机构广泛合作,面向大众进行宣传与推广,利用各新媒体平台,扩大江苏运河音乐舞蹈非遗的社会影响力,开拓文化旅游产业的纵深度。政府可将江苏运河沿线音乐舞蹈非遗作为江苏旅游城市新名片,推送给游客,提高江苏运河非遗文化的知名度。江苏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推进非遗与公众沟通。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发展江苏运河音乐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数字化。通过数字虚拟技术,围绕某个故事或者主题,全方位展现音乐舞蹈非遗场景,提升江苏运河音乐舞蹈非遗旅游文化内涵与旅游经济竞争力。

三、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创意产业与经济的日益耦合,不断增强创意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现代科技是运河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加大力度促进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与现代科技的不断融合。

(一)增强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江苏运河音舞文化遗产创意企业发展的动力源。现代科技为江苏运河音舞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的设计、改进、生产、延伸等环节提供了 更好的发展平台。例如,将苏南舞蹈“跳幡神”制作为一款视频游戏,制作人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科技,设计出游戏中“跳幡神”表演者的原型,而后将软盘插入电脑并点击“复制”,制造出更多的复制品,最后通过网络营销其音乐舞蹈游戏。现代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产、供、销实现了一体化,将极大地提高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生产销售的效率,同时保证了其创意产品的个性化、独特化,将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加快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的市场运行

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的市场运行有江苏区域音乐舞蹈文化IP的创意设计、生产、传播以及营销各个环节构成。文化创意设计必须依据消费者的审美、兴趣、休闲、娱乐等的不断变化所形成的特定消费指向,生产可体验的创意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把江苏运河民歌、戏曲、曲艺、舞蹈等创意产品推向市场,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无论是江苏运河音乐舞蹈的创意设计、生产、传播,还是其营销环节,信息科技的支撑都非常关键。温彻尔丽在研究创意产业中发现,各国在创意生产方面的重要差距之一体现在通过与广播、有线电视网、卫星、无线技术和互联网等其他媒体的横向和垂直的联系来进行销售的力量上。②温彻尔丽的研究表明,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对创意产业的市场运行起着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加大力度促进信息技术与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是江苏运河音乐舞蹈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大运河江苏段传统音乐舞蹈文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重点包括专业表演与传承人才的培养和音乐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两个方面。

(一)培养专业表演与传承人才

应加强专业表演与传承人才的培养,构建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江苏高等艺术专业院校众多,有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等等。可依托各区域本土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文化資源,专门开设江苏民间音乐舞蹈表演技能与教育专业,包括江苏民歌、戏曲、曲艺、民族器乐、民间舞蹈等,逐步构建具有江苏民族地域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培养能表演和传承江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的人才,形成一条江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教育传承的链条。

(二)培养文化产业专项人才

可依托各高校文化产业学院的平台,着力培养江苏地域文化产品与服务研发、策划、投资、运营和营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对于这类专项人才,可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产业史、文化经济学、文化资源学、文化商务英语、艺术市场学、传媒产业经营管理、演艺娱乐产业经营管理、艺术策展、艺术拍卖、舞台管理、票房营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等系列课程,从而培养这类人才的江苏运河传统音乐舞蹈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策划、文化项目运营、文化市场营销等综合专业能力。

注释:

①黄志锋.论创意产业的可持续运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5.

②Venturelli Shalini.Liberalizing the European Media:Politics,Regulation and the Public Sphe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47-76.

参考文献:

[1]吴欣,陈丹阳,裴一璞.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2]王万举.文化产业创意学[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8.

[3]范周等.言之有范:数字时代的文化思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4]蒲亨强.江苏地域音乐文化[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陆栋梁.民间音乐与旅游之关系探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

[6]孟召宜,渠爱雪,等.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产业特色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凌燕,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研究员,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艺术经济学,音乐表演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大运河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民乐改编在音乐舞蹈基训课中的应用
音乐舞蹈即兴教学分析
从艺术欣赏角度初探成都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