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31日文章,原题:从线上经典读书会到弹古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每天清晨,中国各地100多名不同年龄、职业的国学爱好者,都会准时上线一起诵读经典,分享心得。晨读小组的参与者都是自发的,有时会出现观点碰撞,但“君子和而不同”,氛围始终融洽。
“仓廪食而知礼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上取得成功,传统文化也走出近代以来屡受冲击的噩运,越来越多中国民众开始从中汲取营养,也发掘商业价值。中国社会的国学潮逐渐褪去先前的“虚热”,走进大众生活。
经典诵读会的背后是近年中国政府对国学教育的大力倡导:中小学增加国学教育内容,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为国学教育补充师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更是助推传统文化进入大众视野。与此同时,民间社会也开始复兴国学,以少儿国学培训最火。由于舆论质疑,少儿国学热已有所减退,而没多少功利性的成人国学热正在升温。
马宇横(企业高管,43岁)两年前接触到中国古琴后就爱不释手。她说习琴让她变得柔软平和,却更有力量,与孩子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民众修身养性、丰盈精神世界的内容,但由于费用相对较高,尤其对“曲高和寡”的古琴学习,普通民众难以坚持。幸运的是,由于互联网科技嵌入,这些传统艺术不仅“活过来”还“火起来”。北京一家古琴线上教育平台的创办人说,古琴受欢迎程度是当初创办线上教育时“完全没想到的”。他们的会员已从2016年底创办时的百余人发展到近7000人。古琴走进大众生活,除了视频直播教学等解决了技术难题,降低了费用,最主要的是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不仅学习演奏技艺,更是在心性上学习与成长。
随着国学热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正回归中国当代社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精神慰藉。▲
(作者孟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