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懂得“愁”滋味

2021-05-31 02:45郑旭
民生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穷人家子女青少年

郑旭

最近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不少城市普通收入家庭,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而未成年子女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学会了自览购物网,自“驾”购物车,自主选择进口零食、进口文具、品牌电子手表,以及网课用的平板电脑。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脚下是上千元的名牌鞋,手握5000+的手机,每逢生日、节庆还要豪气地邀约一众朋友,找个馆子搓一顿、寻个场子唱一番……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穷人家的‘富二代”现象。

过去,在很多人心里,“富二代”是那些因家底雄厚、父母宠溺,导致子女贪图享乐,喜欢炫耀,绯闻不断的小众群体。如今,不少真“富二代”,已开启了自食其力模式,相反,本该“早当家”的普通人家孩子,却把自己装成了“富二代”。

究其根源,有分析指出,在城市普通收入家庭中,有部分父母认为自己条件有限,不能为子女创造富裕生活,担心子女进入学校、步入社会后受歧视,于是产生了一种“宁可让自己苦一辈子,也不能让孩子苦一阵子”的补偿心理。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他们也会教育子女注意节俭、不要攀比,但面对子女的各种物质诉求,却又表现出超出财力的娇纵,使出浑身解数为子女撑起高值颜面。

时间一长,“穷人家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得到的都是父母弥补亏欠的结果,是理所应当。于是经常会有“穷爸”“穷妈”在家长微信群里吐槽:“现在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了,越大越不会心疼父母了,越大越不知道感恩了。”

青少年是人生“起步”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人格成正处于养成过程中。但目前对青少年的养成教育上,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舆论之间,却不同程度地存在悖谬现象,言行背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种种乱象对青少年心理、观念和行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消极。

为此,身为家庭教育的主角,家长一方面要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也一定要身体力行,引导孩子形成勤俭奋斗的生活习惯。要狠下心来与包办孩子一切说“再见”。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自信自尊自强,大写的“人”。

让一个从不摘苹果的人拥有吃不完的苹果,他体会不到果实的甘美。要知道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他们只有切切实实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后,才会对父母心生感激,进而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相反,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艰难困苦,都替孩子过滤、屏蔽,不顾家庭条件,勒紧裤腰带,为孩子刻意营造一个所谓的“无忧”“穷奢”的生活,又怎能指望他们懂得“生活的真实”以及“奋斗的乐趣”呢?

少年应识愁滋味。让泡在蜜里的孩子,懂得一些“愁”滋味,品尝一点“苦”味道,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编辑:郭梁

猜你喜欢
穷人家子女青少年
暮雨
青少年发明家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寒门怪帖:穷人家出了个“富二代”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流金岁月
◎唐德林的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