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高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2021-05-31 19:34王韬远江雪季双双吴庆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院校科技

王韬远 江雪 季双双 吴庆国

[摘           要]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高职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进行创新活动的新渠道。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服务平台建设中所存在的成果转化、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及运行模式问题,帮助高职院校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奠定理论基础,继而推动并促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合理构建。对此,结合科技服务平台的理论内涵,探析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平台在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共建原则及策略。

[关    键   词]  新时期;高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80-02

2014年,国家科技部门发布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是国家第一次正式发布关于科技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高职院校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是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中试车间”。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管理体制、资源调控、研发水平及协同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难以契合新时期对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要求。打造技术技能创新高地是此次“双高计划”的重要任务,构建具有活力和高效运转的科技服务平台,是很多“双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支點。这既是服务地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在需求。

一、高职科技服务平台的理论内涵

科技创新平台通常是由科技机构、中试基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机构所构建的产学研组织,能够提供较为扎实的科研支持,且有课题创新条件、科技攻关任务及成果推广服务等优势,能够有效地服务我国现代企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现阶段,科技服务平台的研究与构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功能、机制、层次、意义、概念等构建上,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及研究院所将科技平台的内涵、层次及机制延伸到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层面上,并使其与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相融合。因此,发挥科技平台的“融通”功能,能够有效地提升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而在高职院校层面,科技平台的构建基础是在重构科技机构的前提下,融合科技载体,努力实现科技资源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使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得到保障,拥有比肩普通高等院校的资本,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为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培养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进而为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建设经济提供条件和支持。因此,可以说科技平台的构建与发展是高职院校提升“地方依赖”能力的重要抓手,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科研水平、资源调控质量及科研力量的媒介和枢纽。

二、高职科技服务平台所面临的问题

(一)持续的经费支持

职业院校主导的科技平台前期的基础经费主要由学校投入。而平台要想持续保持良性运转,经费的来源渠道则要多样化,比如高效性和针对性的合作项目、产教融合项目等。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在构建科技服务平台的过程中,难以兼顾科研技术的应用性和前瞻性,导致项目收入难以覆盖平台筹建的资金投入,进而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导致科研队伍和科研方向难以得到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难以切实地提升科技服务平台的创新动力,进而无法推动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而在微观层面,缺乏经费支持又将影响高职院校的科研质量、人员管理效率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因此要想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服务平台,必须破解科研经费问题。

(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科研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能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完善激励制度和管理机制是平台建设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提升服务水平及加大创新力度的外部条件。职业院校主导的科技创新平台应以解决地方中小微企业发展“卡脖子”难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首要原则。很多职业院校的科技平台受本科学校的影响,“唯项目、唯论文”的评价机制已经严重影响了产业应用技术研究。然而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体系将导致整个服务平台丧失动力和方向,脱离社会发展需求,不能构建出与时俱进的科技服务体系,无法推动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三)缺乏协同创新

在西方发达国家,服务平台构建与资源共享程度拥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是各大科研机构或院校重点关注的内容。资源共享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推动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使科研水平、能力及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然而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科研资源存在过于分散、科技设备重复购买的问题,导致科研资源开放力度有限、利用率较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衔接程度低,科研资源浪费问题严重,无法有效、精准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三、高职构建科技平台的原则与内容

(一)高职院校构建科技平台的原则

高职院校在构建科技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应遵循“提高”“完善”“共享”“整合”等原则,遵循“机制创新和硬件建设相结合”“公共服务与共享共建相融合”“激活存量与调控增量相契合”的构建原则,通过优化管理和建设体系,探索提升社会服务和科技创新质量的平台运行机制和体系,以此确保科技服务平台发展和建设拥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驱动力。其中,公共服务要求高职院校增强科研平台的前瞻性,明确社会发展对科技研发的现实需求,从经济、科技、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升科技研发与社会发展的铆合程度,继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资源共享力度,使资源共享成为高职院校与兄弟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组织相互沟通、相互发展的媒介,成为特殊的网络互惠体系,帮助高职院校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向、明确目标、获得力量。

(二)高职院校构建科技平台的内容

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服务平台是社会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抓手。在平台构建的过程中:(1)加强与地方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契合度。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行业及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整合、优化和组织科技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拥有开放性、公益性及基础性的社会服务与协同创新平台。(2)协同开放,资源共享。构建校地协同、校企协同、校所协同及跨界协同的“高效”“集成”“开放”的产学研融合发展合作机制,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和申报“1+X证书”试点等形式,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创新科技产品奠定基础,继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现当代化、协同化、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3)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在实际的平台构建中,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具体问题,提出具体举措,通过绩效考核,激发创新活力,在制定绩效考核时,应着眼于平台现状和发展方向,既要考虑到硬件又要考虑到软件;既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同时对标高层次平台标准,让绩效考核为平台发展保驾护航。

四、高职院校构建科技服务平台的策略

(一)多层次、分阶段加大投入

高职院校要想构建出切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科技服务平台,就必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平台构建与筹划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在调整资金投入结构的过程中,引导利益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分阶段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构建出风险投资、金融贷款、企业自筹、学校拨款等产业化、市场化投资体系,使科研经费投入更科学、更合理、更及时,更能满足高职构建科技服务平台的基本需求和要求。

(二)积极完善激励和管理机制

(1)高职院校应模糊学科界限,摆脱部门限制,构建灵活的管理机制,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平台政策及方针进行宏观协调和战略决策,使高职院校的科研方向和创新目标更加明确、更加鲜明。(2)要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解决因交叉学科所形成的问题,减少管理层次,赋予项目主持人更大的自主权,提升沟通研讨质量,切实实现互动式管理目标,使研發团队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效率得到明显提升。(3)要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模式,构建能够推动人才发展的创新环境,使人才在激励氛围和环境的影响下,激发热情、调动兴趣,构建成充满活力的研发团队。

(三)构建产教融合资源共享体系

高职院校在构建科技服务平台时,需要借助各类物力和人力资源,以此提升对科研方向、科研水平及成果转化的转化效率。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资源共享体系,能有效促进科研资源的流通与共享,提升科研资源的利用质量和效率。目前各地方、各类创新平台较为分散,院校联系较少,交叉学科发展质量有限及人力、设备等科研资源难以得到共享的问题,无法帮助科研团队攻克难度,提升科研质量。对此,高职院校应冲破现有的学科壁垒,部门限制,做好资源整合与统计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专业职教联盟、省市仪器共享平台等组织,定期“公开”和“共享”科技资源,保障科技服务平台的资源质量,使服务平台逐渐成为以学科资源整合为抓手的科研媒介。

总之,高职院校构建科技服务平台有利于高职增强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发挥高职院校在科研创新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然而根据高职院校在平台构建中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在平台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自身角色,从培育到扶持,从政策上给予平台发展充分的保障和灵活性,最终平台要能够自给自足,实现自身市场化运作。平台在发展中还应与行业、企业高度融合,从问题出发、从企业需求入手,循序渐进地构建出全新的科研服务平台,推动高职院校的现代化、协同化、创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磊,冯浩.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景德镇陶瓷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陶瓷学报,2014,35(1):78-81.

[2]陈琳珊.福清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3]王伟麟.新常态下T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优化与对策研究:基于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7):101-102,108.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院校科技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O2O的校园服务平台应用研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