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舞艺术表演舞编创研究

2021-05-31 02:46林欣甫
艺术评鉴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

林欣甫

摘要:以竞技为主流的拉丁舞是由国外引进的“舶来品”,有研究显示早在20世纪20年代拉丁舞就以文化交流形式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拉丁舞在我国开始朝着“竞技性”和“艺术表演性”两大方向发展,在研究者看来已成为竞技和舞蹈表演、竞赛交流和舞台艺术的结合。在国际化发展的今天,我国拉丁舞者的世界成绩举世瞩目,呈现大好形势,但拉丁舞的编创还有待提高。为了向世界更好地传递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自信,本文尝试为拉丁舞艺术表演舞注入“中国元素”,总结完整的编创体系,旨为创编者提供理论支撑,加入创新尝试和技术探索,以独特视角编排出区别于西方欧美潮流思想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体现中国本土特色的拉丁舞作品。

关键词:拉丁舞艺术表演舞  编创  中国元素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060-03

一、拉丁舞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

拉丁舞发展史源远流长,起源于欧洲和拉美地区的宫廷舞、民间舞,后续在舞蹈中加入社交,传递区域文化和思想。二战后英国将该舞传播到全球的多個国家后掀起一股跳舞热潮,其舞蹈理论、音乐、舞姿、舞步、技术技巧、服装和化妆等竞技标准确立形成。每年代表当代国标舞世界水准的英国公开赛(UK)、黑池舞蹈节、英国国际公开锦标赛等赛事吸引着无数拉丁舞者在此比试高低。拉丁舞从区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拉丁舞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我国舞蹈文化事业发展的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拉丁舞项目中,习舞者数量庞大,小到3岁的幼儿,大到80岁的老年人都在学习拉丁舞,俱乐部、广场、公园等区域到处都可以看到习舞者的身影。拉丁舞从社交、娱乐、竞赛、表演之外又加入了健身属性。值得欣慰的是,现今国内各艺术院校纷纷开设了此专业,志在培养高级拉丁舞者和从业者。

二、拉丁舞艺术的编创在中国的发展

就在我国拉丁舞呈现大好形势的背景下,目前我国拉丁舞的发展却有着一个坎,那就是国内缺乏能够独立编创拉丁舞套路和表演作品的专业人才。提到拉丁舞的编创,想到的都是请外教来进行套路和作品的编排;即便不请外教,很多人也是在光盘上进行拷贝复制粘贴;现今国内拉丁舞很少有国人独立编排完成的,而且国内的拉丁舞者大都选择去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拉丁舞发展较好的国家去学习深造发展。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制约了我国拉丁舞的发展,我国国内的拉丁舞一直都是“照葫芦画瓢”的追随者,并没有出现能够独立编创拉丁舞的中国舞者,更谈不上什么长远发展了。

面对现今国内拉丁舞编创形势,笔者认为完全能够也有能力将“中国元素”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拉丁舞的编创中去,将拉丁舞的艺术内涵和艺术表现在中国土壤的滋润下生成新的活力。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国内必然能够成长出一批拉丁舞创新型编导,其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其前途必然是美好的。有志于拉丁舞编创的国内舞者们要从现在做起,潜心学习,努力实践,共同致力于国内拉丁舞的编创事业。

三、理解创作舞蹈的概念,明白拉丁舞艺术的编创

舞蹈创作是编导主体从主观的角度运用舞蹈载体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等现象,通过演员来体现。芭蕾舞、古典舞和民间舞的创作是这样的,拉丁舞同样如此,如拉丁舞中的Paso Doble(斗牛舞),男舞伴模仿斗牛士,女舞伴则象征着斗牛士手中的红斗篷,淋漓尽致地演释着斗牛场上的激奋,这就是对生活的提炼。

要编创拉丁舞理解了概念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并掌握好拉丁舞,“好的演员不一定是好的编导,但好的编导一定是好的演员,编导是经过专门学习和经过不断实践才成就的”。解决好编创拉丁舞的基本要素条件,就可以在舞蹈创作的定义概念和演释生活的原理基础上尝试进行拉丁舞的编创了。

四、编创拉丁舞从“编”和“创”两方面入手

拉丁舞艺术的编创,笔者是这样来理解的,“编”即编排,“创”则是创新。

(一)“编”就是编排拉丁舞

观看世界各国的编排其实都是遵循着一些基本原则。国际上称编排舞蹈活动为“舞蹈设计”,就是对一个舞蹈程序进行整理,包括将基本舞步(如伦巴、恰恰恰或桑巴技巧体现每种舞蹈基本风格)编入到一定的程序,也就是将拉丁舞的基本动律、气质风格、基本套路进行整合融为一个整体,将动作、节奏、空间连接起来形成舞蹈化的身体动作的运动轨迹,即可称为编排。

首先,动作要素。拉丁舞成套的动作是由单个技术动作相互联接成若干个小节构成,同时每一个动作都有完整的系统,如舞蹈开始动作,过程动作与结束动作,这就是构成拉丁舞的动作要素,也是拉丁舞的风格特征和表现形式的载体。

动作的基础性即运动轨迹所产生的基本动律,包括基本步伐移动、路线、发力点及基本动作的方向性等。这是编排拉丁舞的基础,也就是要将不同风格的拉丁舞舞姿(头和身体的姿态)摆好,处理好头、胸、腰、脚的基本定位,然后再运用基本步伐,如向前抑止步、延迟步、向前走步转、拉丁交叉步等。“万变不离其宗”,要把基础打好再走下一步。拉丁舞编创行业内部已有不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细节处理方面归纳出来包括三方面:对称性、对比性、重复再现性。

第一,对称性:舞伴之间以及单人完成舞蹈动作时,运动方向和动作部位的对称性是编排拉丁舞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单个动作左肢体与右肢体、上肢体育下肢体、向前与向后、向左与向右的对称;2.舞伴之间完成动作时做到的对称,如男伴左脚开始向前做了动作后,女伴同时有对称动作。

第二,对比性:读书抑扬顿挫才琅琅上口,编排拉丁舞同样要有对比变化,包括: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幅度的大与小、造型的动与静等。对比强烈的编排能丰富舞蹈动作的外部形象,使舞蹈流畅自然,惊喜不断,观赏性强,避免了乏味的平铺直叙。

第三,重复再现性:拉丁舞整套动作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不同的各式各样的精彩动作,肯定会有重复动作与再现来连接。这需要把舞蹈的点通过重复的动作强化并突出表现出来,形成不同风格拉丁舞的典型动作,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包括:1.某部分的某个动作多次重复;2.某一段动作在不同部分多次出现。

拉丁舞还要有技巧的加入,技巧动作即展示了舞者的能力,也是在展现不同舞种的风格,如旋转急停等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基本功训练中加入技巧可以保持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高级舞者更是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体现风格特点所必需的。

其次,节奏要素。没有节奏就没有舞蹈,节奏让舞蹈规范化。节奏一般表现为特定人体运动规律下的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肌肉用力的张弛。拉丁舞中的伦巴和恰恰恰就像是基本动律改变了节奏,形成不同舞种的风格。编排不同风格拉丁舞要处理好节奏,重点在节奏中突出风格特性,将动作融入到节奏中去,进行快慢、强弱处理。

最后,空间要素。编排拉丁舞作品要考虑到场地的大小,不可能凭空想象编排动作想走多久走多大,二是设定好可控空间的动作运动轨迹。鲁道夫·拉班认为:“无论人体移动与静止都被空间包围着,为的是让演员的感觉想象被周围空间包围,并通过自己的动作来延伸不同的空间范围”。拉丁舞自前至后,自上至下立体结合起来共有十二个空间方位。编排拉丁舞的每个动作都应体现出身体部位的不同方向性,构成多姿多彩的形体造型。拉丁舞动作路线如直线、斜线、弧线和曲线,每一个抖动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占有空间要素,编排出来的作品不会乱,才会有有强烈的动感和活力。

综合上述的基本要素然后再根据舞者的自身条件进行优略互补,展示出美的一面,突出优点强项,贯穿拉丁技巧达到“速度、力度、表现力”的合一性,才能编排出较完美的作品。

(二)拉丁舞的“创”就是指创新发展

法国舞蹈家卡琳娜·伐纳用她一生的经验说:“我之所以成为舞蹈家,是因为用身体的动作去创造,而不仅仅是为了跳舞”。美国现代舞运动集团成员多丽丝·韩芙莉曾说:“如果你已经完全满足于我们现代的成熟形象,那就不要再搞创作了”。可见,舞蹈永葆活力与生命力的源泉就是创新发展,否则,拉丁舞就会陈旧、落后,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境地。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让“中国元素”在拉丁舞中绽放。我们国人要创新发展拉丁舞,完全可以从我国千年历史文明中吸取养分滋养外来的拉丁舞,注入其新鲜血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而是必须要构建在舞种风格和基本动律之上。拉·梅里讲:“在队员舞蹈做出改变时,你必须对原舞蹈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不但要理解其原来的形势,还要理解其最初的动机,否则你就会失去原舞蹈民族性的精髓,结果你将得到的仅是一个大杂烩”。我们要创新发展,志在基本动律和风格基础上对其进行细节处理,将我们民族的文化、审美和精髓融入到拉丁舞的基本风格中有机创造。

首先,中国的审美有别于欧美审美。中国讲究的是委婉含蓄,欧美则一直以奔放为美。例如法国的凡尔赛一进去就是横平竖直的通道,直现几何图形。而中国园林如颐和园、苏州园林及《红楼梦》里大观园,进门是大影壁,绕过去里边遮遮掩掩、弯弯曲曲、千变万化,行几步就是一番景色,韵味无穷,有着“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象。其实就是一个悬念,好奇贯穿其中,引人入胜。编排拉丁舞就可以把这一审美融入其中,从而创新发展。设定拉丁舞动作充分发挥想象,设计有创意新意的动作,在静态造型上制造悬念感,吸引观者,强化观者的视觉印象和悬念感。

其次,拉丁舞作为以竞技为主流的舞蹈,呼吸自然至关重要,被更多的业内人士认同和重视,如同中国武术有着“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身轻好似云中燕,那豪气冲云天”的讲究,在武术里,甚至书法里都讲究意念先行,“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逢冲必靠,逢開必合”转承起合,做动作找那股劲来“省力”,其实就是呼吸的意念带动。因此编创拉丁舞可以在编排中摸索找出动作与动作衔接的“省力点”,用呼吸带动完成动作,寻找发力点。正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应用好呼吸,编排的作品才可自然流畅,最后给人以自如感。

最后,在表演性拉丁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现代气息,其编排更多的是采用了现代舞编舞技法和交响编舞法。现在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编舞方法编排它,就像国内著名编导张继刚编排《千手观音》,他就是从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佛教中寻找元素,完美的塑造了千手观音这一形象。他的作品一向是纵横开合、抑扬顿挫的流动性渲染手法。在《千手观音》作品里,他牢牢围绕观音的主体造型来塑造,以舞蹈动作紧凑与松弛之间疏密有致突显音乐与舞蹈的韵味,用整齐划一的动作规范技巧技术,让演员用心捕捉动律,以动律融合节拍,丰满的塑造出千变万化动感的观音形象。

第一,拉丁舞的技术要点是运用好重心的转换过渡。中国古典舞技巧性很强,完成技术技巧的要领就是重心的运用。编排拉丁舞可以从古典舞的技巧中找出合适的动作加入到拉丁舞艺术的表演中,如一些高难动作“躺着蹦子”“云门大卷”等,在适当的节奏中就可以加入其中,这样就增强了拉丁舞表演的看点,提升了技术难度和中国风格特征。

第二,拉丁舞舞种不同,风格亦不相同,需要不同的体态舞姿来表现,如斗牛士舞,男伴就得摆出斗牛士的姿态和气势。在中国民间舞中也有这种感觉的气势,如蒙族舞中的挺胸拔背、身微后倾表现蒙族大汉的勇敢彪悍。编排拉丁舞不同风格,就可以从中国民间舞中去寻找动作元素来融入其中,如汉族元素中的委婉含蓄、傣族元素中的妩媚悠然、藏族元素中的朴实粗狂、朝鲜族元素中的平和安祥、蒙古族元素中勇敢豪迈、维族元素中的诙谐挑逗等等。编排不同风格的拉丁舞时可以用上相通的动作来丰富拉丁舞的动作语汇,使其更具表现力,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感,为作品的丰富性服务。

五、结语

展望未来,百感交集,鸿郜尽志,对于国内有志于发展本土拉丁舞编创事业的舞者来说就是要合理运用我国千年历史文明及人文精神,用我们华夏儿女的独特眼光去发现美、创造美、开拓美,巧妙运用“中国元素”编排出极具中国韵味美学风格的拉丁舞作品。正如德国公开赛“古典”“潮流”并举一样,我们创新发展拉丁舞,一方面要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编舞技法,保持基本风格,保持与世界同步;另一方面要从本土出发,将拉丁舞的“古典”与“华夏文明”并举融合,创造性地发展成为中国风格的拉丁舞。

参考文献:

[1]章治.论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的批判性[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4]徐书奇.艺术欣赏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堂春,张婷.中国古典园林中“隔”的艺术[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01).

[5]杨艺.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变与不变[J].林区教学,2012(05).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在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中国元素在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中国元素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元素及对中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的成功对动画基础教学的几点启示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