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美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田秋 本报记者 张雪婷
英国《每日邮报》日前称,英国政府正拟定计划,将对涉嫌充当“间谍”的中国学生或研究学者进行高级别审查,一经核实,将会尽快正式逮捕。不过,当地其他媒体随后并没有相关报道。对于在英留学是否将面临“间谍”嫌疑压力,当地社会也有不同看法。
英高校不认同相关说法
虽然其他英国主流媒体并未跟进报道,但《每日邮报》的这篇报道却在当地舆论中被广泛传播,且信者不少。在《每日邮报》的报道下面,有不少网民发帖回应看法。有人认为,这是英国无法回避的问题,高校拒绝不了中国留学生自费留学的庞大市场,所以这样的争议会一直持续下去。
英国智库Civitas曾在2月发表研究报告称,24所英国顶级大学中,至少有14所与中国军事企业和相关研究中心有密切往来。该智库还专门点名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批评他们与中国军事类大学开展合作。然而,不仅上述两所学校立即予以批驳,当地多数高校也不认同智库及媒体的说法。《环球时报》记者曾尝试与相关报道中提到的谢菲尔德大学联系,了解校方对此话题的看法,但对方不予置评。
在《每日邮报》的报道中,英国高校与中国关系紧密的主要原因就是学费收入。曼彻斯特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被指有26%的收入来自中国留学生,利物浦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为校方贡献了28%的收益。但《环球时报》记者与英国多名高校负责人交流时,他们都对这种说法表示否认。其中,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校长格雷尔教授对记者直言,高校的发展不是靠国际留学生的学费,更重要的是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间谍论”一直不断
有关中国留学生“间谍论”,英国媒体一直有着各种揣度,“曝光”政府政策消息。英国《星期日邮报》2月曾披露,近200名英国学者被指控“无意中帮助中国政府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向中国转移先进军事技术”。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在年初有报道指,曼彻斯特大学取消了与一家中国军事科技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原因是该校被认为向中国安全部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应用程序。
早在10年前,《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曾引述英国企业家詹姆斯·戴森的观点宣称,一些中国学生假借学习之名到英国读书,实际上是为了窃取机密、监视大学。他声称,有学生将程序漏洞留在学校计算机里,回国后继续获取机密信息。戴森此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各方关注。然而,作为英国顶尖学府,剑桥大学却对戴森提出的“间谍威胁”表示不知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当时也表示,这种言论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时隔8年,英国情报机构军情五处和政府通信总部国家网络安全安全中心的负责人在2019年又警告英国高校称,过去10年来,约有500名中国军事科学家参与过英国大学的讲座和学习项目。
英国并不是唯一一直挑动中国留学生“间谍论”话题的国家。2019年4月,美国《纽约时报》曾宣称,休斯顿一家著名的癌症医院中三名华裔科学家因涉嫌“间谍活动”而接受调查并将被解雇,所涉及的科研项目是美国联邦政府所资助的保密项目。同样是2019年,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美方相关协议条件中涉及了知识产权与中国制造业的条款,体现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能源部两大科研资金来源,因此美方据此启动了对学者的大规模调查,主要群体是华人科学家。2020年,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突然下令驱逐15名中国公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2021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华裔教授陈刚被捕,理由是涉嫌隐瞒与中国机构的联系。陈刚被捕后,麻省理工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表明陈刚被指控隐瞒的与中国联系是例行学术活动,并公开抗议检察官的行为超出范围,模糊了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与更严重的犯罪——例如间谍活动或知识产权盗窃——之间的界限。
有独无偶,澳大利亚在过去几年里也站在“反华急先锋”位置。2018年《环球时报》就曾报道过上百名中国留学生被无理由拒签的事件。当时,这大部分是理工科学生,有专家认为文科类学生受影响不大。同年,澳大利亚《金融评论》又报道称,为防止中国留学生有“间谍”行为,澳洲国立大学将禁止政治类专业留学生在澳实习。2019年,《澳大利亚人报》的记者曾披露,有中国留学生早在2017年就将数家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告上法庭,原因就是他们不间断地“妖魔化”中国留学生,宣称中国学生都是中国政府派到澳大利亚的间谍和特工,是为了从政治到社会渗透澳大利亚的方方面面,以求最终掌控澳大利亚。
是否会出现签证危机
在伦敦一所高校担任博士生导师的赵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他认为英国相关的秘密调查的确已经在高校展开。负责信息互联网产业研究的赵先生说,他去年在中国招收的多名博士研究生申请人,都表示无法获取英国签证,不得不放弃来英计划,这让赵先生感到遗憾不已。
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当中,工程、电子科技和计算机类专业占很大比例。在英国国内部分疑华派势力的影响下,时任英国内政大臣特雷莎·梅2011年宣布了一系列内政部有关学生签证的修改措施细则。其中包括联合政府从2012年4月起,终止国际学生毕业后在英国工作两年的“毕业后实习”(PSW)签证。据英国政府预计,通过这些措施,每年将减少8万名国际学生,相当于目前在英国际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
这项政策最终在约翰逊担任英国首相后被恢复,英国高校也在继续积极地面对中国招收留学生。但在今年2月,英国政府出台新政,收紧“可能从事间谍活动”的中国学生或研究人员的签证。英国外交部当时通知各高校,将对在国家安全领域学习或工作的外国人进行安全审查。在英国企业中从事研发工作的中国专业人员也同样会受到审查。这些签证限制包括44个领域,即人工智能、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一系列工程领域等,预计这些措施将禁止中国研究人员在英国工作。如果已经在英国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确实“对英国安全构成风险”,其签证将被吊销。
根据目前英国的学术技术批准计划“阿塔斯”(Atas),如果外国学生要从事敏感学科的学习或研究,需要申请“阿塔斯”证书,但来自欧盟、挪威、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学生不需要申请。以2018-2019学年度的数据为例,英国有7330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他们大多数人从事需要“阿塔斯”证书的敏感学科。中国公民在英国大学担任敏感学科的讲师和博士后,将在未来续签时受到新的审查,这对中国赴英学生和研究学者的影响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