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吉
【内容概述】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亚非地区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出现的人类古代文明。围绕“古代亚非文明”这一学习主题,教材共设置了三个课时,分别是: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和第3课《古代印度》。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由爱琴文明发轫的古代欧洲文明。围绕“古代欧洲文明”这一学习主题,教材共设置了三个课时,分别是: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和第6課《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知识体系】
【时间线索】
【重点知识梳理】
主题一:古代亚非文明
(一)古埃及文明
1.发祥地
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这是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的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2.发展历程
(1)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2)发展:①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②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③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衰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文明成就
(1)科学: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文化: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建筑: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呈角椎体状。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4.政治特点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例.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适合于农业耕作
C.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有利于建金字塔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进而产生了古埃及文明。因此,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B项符合题意。古埃及文明是农业文明,A项不符合题意;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起源较早,C项不符合题意;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但是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金字塔的存在,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发祥地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祥于两河流域。“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发展历程
(1)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发展:①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②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衰亡: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所灭。
3.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9世纪—公元前1595年。
(2)统一: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政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奴隶制度相当发达,实行家庭奴隶制;实施《汉谟拉比法典》。
(4)经济:农业比较发达;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4.文明成就
(1)科学:发明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制定了阴历。
(2)文化: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3)建筑:修建空中花园。
5.《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制定。
(2)内容:①正文共有282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
②古巴比伦人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3)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4)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例.《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诞生于( )
A.古代两河流域 B.爱琴海地区
C.古代印度河流域 D.古代尼罗河流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符合题意。爱琴海地区产生了爱琴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产生了古印度文明,古代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埃及文明,B、C、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三)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发祥地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
2.发展历程
(1)产生: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一度繁荣。
(2)发展: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许多小国。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衰亡: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3.文明成就
(1)科学:阿拉伯数字实际起源于印度。
(2)文化:梵文史詩《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3)宗教:创立佛教。
4.种姓制度
(1)建立: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
(2)内容:①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③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④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实质:形成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4)影响:种姓制度加深了社会矛盾,给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2)主要思想内容。
①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迎合了下层人民。
②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3)传播。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②路线:a.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b.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例.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四个种姓法律地位不平等,A项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
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特点
主题二:古代欧洲文明
(一)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
(1)发祥地:爱琴海地区。
(2)爱琴文明代表: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
(1)概况: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2)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统治非公民。
(3)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4)代表:雅典和斯巴达。
3.雅典的民主政治
(1)背景:雅典经历几次改革后,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
(2)改革者:伯里克利。
(3)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4)措施:扩大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5)影响: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6)局限:以奴隶制为基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例.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
A.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
C.中央集权 D.君主立宪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的主体——希腊半岛,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多山,易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所以工商业发达,易产生民主思想。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创了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先河。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雅典民主政治。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种姓制度与古代印度相关,排除A项;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形式,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为标志,排除C项;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排除D项。故本题选B。
例.假如你来到伯里克利主政时期的雅典,你会看到谁才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 )
A.外邦人 B.奴隶
C.妇女 D.本邦成年男子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的,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故本题选D。
4.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亚历山大东征:a.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在伊苏斯平原大败波斯军。b.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c.公元前330年灭波斯帝国。
(3)疆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4)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①侵略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②积极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在帝国境内建造的几十座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例.公元前4世纪,扫荡了叙利亚和埃及,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西第一帝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继位后,出兵東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A项符合题意。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B项不符合题意。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C项不符合题意。1804年,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二)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城邦
(1)发源地:地中海中部意大利半岛。
(2)兴起:公元前1000年左右,罗马城邦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发展:
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②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③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了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5)罗马共和国的政治。
①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掌握决策权,两名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③由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6)法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2.罗马帝国
(1)时间:公元前27年—4世纪末。
(2)形成过程:
①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了元老院,成为终身独裁官。
②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3)强盛: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4)衰亡:
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
②375年,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③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1453年,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三)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例.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艺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 )
A.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
B.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C.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D.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三大洲
解析:由题干可知,本题意在考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对整个世界的法律制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
1.古代欧洲文明的地理特点
2.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