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比萨饼拉出的柔滑奶酪丝、巧克力的丝滑质感、饱满的双色甜筒冰激凌……广告里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食品,其实需要对美食进行创意设计,而视频操刀者就是食品造型师。张申彦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报酬按小时计算,一天收入高达万元的他,是如何靠创意赚钱的?
80后张申彦是个上海人,从小就喜欢绘画。在热爱美食的父母身边长大的他还有另一大爱好:烹饪。长大后,张申彦选择在一家餐厅做厨师。
平时,为了琢磨新菜品,张申彦看了不少烹饪类杂志。一般人看杂志都是关心菜肴的制作方法,张申彦不同。他把杂志翻来覆去地看,文字都琢磨透了,还要研究书上的图片,肉类和水果怎样切开纹理最好看,冰激凌用什么配方调和能让它在视觉上更有质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申彦接到一个帮美食广告做拉面效果的任务。经摄影师介绍他才知道,原来广告里呈现的让人食指大动的美食拍摄手法很讲究。给食物做造型,不仅需要精湛的厨艺,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懂摄影,掌握构图的技巧和对色彩敏锐,甚至懂一些化学和机械领域的知识。在张申彦看来,这实在太有趣了。没多久,张申彦离开稳定的厨师岗位,拜师学艺当食品造型师。
食品造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食品进行美化和造型设计,让食品在广告中看起来更加诱人。他们与摄像师配合,将食物最诱人的一面呈现在镜头前。学艺一年后,张申彦创立工作室,成了一名专业的食品造型师。
他接到的第一个单子是给一个火锅品牌拍摄广告。为了把一锅大骨汤拍得更诱人,张申彦足足调试了两个小时:汤底颜色不够浓郁,就倒入一些乳白色配料加以调和;画面颜色太过单一,就撒上一些绿色的葱花和橘黄色的枸杞来丰富;为了模拟煮沸的效果,他和两个助手在锅内插入三根吸管,对着吹气……另一边,照相机的镜头正在快速捕捉。如此大费周章,张申彦说,是因为“真实的煮沸会有油脂漂浮在汤面上,沸腾的烟雾还会影响拍摄,拍出来就没有美感”。
每次拍摄的前一天,张申彦要做好购买清单,对拍摄作品有比较成熟的规划。第二天一早他就去购买食材,然后再背着满满当当的工具包去上班。到了工作室以后和同事选镜头、布景、进行灯光测试。
进入这个领域后,张申彦发现,食品造型师和厨师有很多不同之处:拍摄用的食品看起来让人很有食欲,但往往是不能吃的。因为考虑到拍摄时需要鲜亮的色彩,诸如彩椒、芦笋、西兰花等烧熟后容易变色的蔬菜,在用于做造型时,只能煮至七八成熟。另外,过去当厨师制作菜肴,每道菜的做法有统一的标准,而食品造型师每个作品的造型和客户的需求都不一样,太伤脑筋了!
为肯德基广告做的假冰淇淋,就是张申彦精益求精之后的得意之作。真冰淇淋容易融化,抵挡不住摄影棚的炙热灯光,于是需要用其他材料制造出一个更适合拍摄的“冰淇淋”。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后,张申彦用面粉和糖霜等原料调配出来的“冰淇淋”比普通奶油冰淇淋更有硬度和支撑力,不仅能面对高温,拍出来的效果甚至比真的还好!
张申彦说,好看的食物不亚于一件高级定制时装,每一样食物都可以是艺术品。在张申彦的作品中,看似随意的面包碎屑、糊到金黄的焦糖、汁水丰沛的牛排等,都是精心设计出来的视觉效果。为了十几秒甚至几秒钟的最佳呈现,他带着团队在摄影棚熬夜拍摄、反复实验是家常便饭。在拍摄一款啤酒广告时,商家希望水珠能够凝结在竖着的玻璃杯上,营造出冰爽的效果,但这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实现。张申彦联想到了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防水涂層,他将同样的涂层喷在玻璃杯表面,实现了客户预想的效果。
最近几年,张申彦又开始进军“影视圈”。影视剧对食品造型师有更高的要求——懂得特定食物要表现的故事。他们综合考量,设计食物的整体外观、颜色、质感、层次、角度、光线,以让拍摄结果符合想表达的情感、季节、场景。
广告圈里的专业食品造型师是稀缺人才,每个人的工作负荷都不小,住影棚、赶通告、全球各地飞,这就是张申彦和同行们的日常。虽然收入不菲,但张申彦说,这活儿很累,一般人受不了。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食品造型师虽然很累,但报酬是按小时计算,日进万元很正常。张申彦从业17年,如今在国内有非常不错的朋友开玩笑说,现在他和明星也没多少差别了。张申彦却说:“无论什么手艺,做到极致也就成了艺术。如果你能在整个行业里玩到拔尖,收入想不高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