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漫画和一个父亲的管教经

2021-05-30 10:48陈玉华
家庭百事通 2021年8期
关键词:父与子野兽迈克

陈玉华

这几年,我陪孩子读了不少绘本,竟然从绘本里学得不少为人父母的道理。

《野兽国》

我自认是不会管教孩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将孩子抓得太紧,吃饭要管,作业要管,玩要管,睡觉也要管。

有段时间,我特别佩服我夫人的一些管教方法。我家两个孩子五六岁时,吃饭很不老实,一顿饭不吃两个小时不行。奶奶在一旁苦口婆心:“快恰撒!”(南昌话,快吃的意思)两个孩子边吃边玩,依然故我。我夫人可没那么好说话,你们不是不吃吗?行,那就不要吃了!她把碗一收:“别吃!玩去!”孩子就高高兴兴玩去了。一个小时后,孩子玩累了,走向饭桌,可怜巴巴地说:“饿!”我夫人说话算话:“说了不要吃的,今天就不要吃了。”结果真让孩子饿了半天肚子。经此一饿,后面的事就简单了。每到饭点,只要孩子妈问一句“吃不吃”,两个孩子先是一愣,然后就上桌来一声不响地扒饭。时间一长,他俩形成习惯,根本不需要大人催,吃饭效率高得出奇。

每个孩子都野,等他野完,总会回来的。不同的是,有些野完不给饭吃,有些给。家长见机行事呗!

《野兽国》讲的就是一个野孩子的故事。小男孩迈克斯晚上穿着“野兽装”在房间里没完没了地胡闹,被妈妈骂了,就赌气不吃饭,然后在梦中梦到自己漂洋过海,来到“野兽国”。迈克斯成了“野兽国”的国王,每天指挥着各种野兽在月光下跳舞,在树枝上尽情玩耍,过足了国王瘾。一天,迈克斯突然觉得很孤单,他想妈妈了,他好像看到了妈妈端给他的饭菜,那香味诱人极了。于是,迈克斯放弃“野兽国”的王位,漂洋过海,回到他的房间。桌上摆着妈妈留给他的饭菜,还是热的呢!

记得那次跟女儿看完《野兽国》,我跟她打趣:“你就是迈克斯!”我的意思是说,她也是任性的迈克斯。女儿说:“我也想做迈克斯那样的美梦!我要做女王!”她显然没懂我的意思。那时,她还不到5岁,只顾着想象中的美好。

在我看来,《野兽国》既属于孩子,也属于大人。《野兽国》里迈克斯所想的,应该也是大部分孩子所想的吧:“我不要受爸妈的管束,我要我的天地!”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做的或许就和迈克斯母亲所做的一样,让他去野,让他去闯,只要做好饭菜,他累了以后总会回来的。这样的生活教训远远好于父母的说教。因为有些经验必须亲历,才更为深刻。

《爱心树》

父母天生就会爱孩子吗?也许父母天生爱孩子,但爱孩子的技巧一定不是天生就会的。因为爱的本能,父母容易产生无私付出就是爱的感觉,但爱远没有那么简单。

孩子走路走累了,哭闹着要父母背,父母就背;孩子与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哭闹着要父母处理,父母就去处理;孩子十几岁了,上下课还要父母接送,父母就天天去接送……如果父母的付出没有原则、毫无底线,那么表面是爱,实则是害——让孩子丧失独立承担的能力,总是寻求依赖。

我曾经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我不放心儿子放学独自回家,虽然答应了儿子让他自己回家,但是事后又忍不住去接。这件事让儿子很憋屈,觉得我总把他当小娃娃看。当时,我还不是很在意,因为我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安全着想”。直到有一次,我在儿子一篇作文中看到他写的一句话:“爸,我长大了。”我耳边好像听到了儿子的呼喊。我无奈地笑了,再不放下,就不是个明智的爸爸喽!

孩子真的长大了,在教育方面,有时是他们在推着我们前进。我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是在两次和孩子共读《爱心树》的经历中。

《爱心树》讲的是一个男孩从小在树的怀抱里长大:他经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白天吃树上结的果子,和大树玩捉迷藏;累了就爬下来,在树荫里睡觉……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男孩长大了,他离开了大树。有一年,男孩回来了,问大树有没有钱,大树说:“没有钱,你摘我的果子去卖吧。”又一年,男孩回来了,问大树能不能给他一幢房子,大树说:“没有房子,你砍我的树枝去建房吧。”又一年,男孩回来了,说要远行,需要一条船,大树说:“没有船,你砍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很多年后,垂垂老矣的男孩又来了,说自己很累。已是矮树墩的大树说:“我已经没有什么可给你的了,你坐在我身上休息一会儿吧……”

三年前,我和女儿读完这本书,女儿眼圈都红了,眼帘低垂,幽幽地说:“大树好可怜!”那时,女儿才5岁多,还不会用“索取”這样的词汇。但从她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她有点责怪小男孩。那时我读完的第一感受也是如此,与大树的无私奉献相比,小男孩不知满足的索取实在过分。我们将怨气全发泄在小男孩身上。

就在几天前,我与女儿再次翻开这本《爱心树》,那种感觉很微妙,我们已然没有了最初的感动。女儿突然反问道:“大树为什么不拒绝?”我接道:“是啊!大树怎么能这么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我与女儿再一次观点相合。

这时,我才猛然发觉,大树的形象并没有那么高大。睿智的父母不是该教孩子如何独立吗?不是该“授之以渔”吗?回过头看,男孩只知索取、一事无成的一生,不也是被大树纵容出来的吗?有时,看似残酷的拒绝,实则藏着更深沉的爱。

好书总是能在出其不意处拓宽人的思维。因为这一发现,我对《爱心树》的印象很好。虽然故事产生了争议,但正因争议,才让我与孩子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辨。

《父与子》

《父与子》是我们家最受欢迎的绘本,没有之一。受欢迎到何种程度呢?我家中收藏的这本《父与子》已经被我和两个孩子翻烂了,并且可以预测它将越来越烂。越烂孩子们越珍惜:绘本装帧的线断了,女儿一次次用胶带将脱落的书页粘起来;绘本放在窗口被雨水淋湿了,女儿用吹风机把它吹干(她可是连自己的头发都不愿意吹的小姑娘)。有一次,我正在看《父与子》,正被书中内容逗笑,女儿跑过来一把抢过:“我的!”然后,她坐在我身边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不一会儿就笑得很开心。

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我觉得《父与子》可以称之为一本伟大的绘本。它用一幅幅漫画告诉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如何做一个有趣的父亲,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噢,原来父亲是可以放下威严与矜持陪着孩子一起玩耍的,父亲在关键时刻是可以护犊子的,父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当然不失教育的智慧)……

《父与子》是我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道具。因为被它吸引的不只有我,还有孩子。书中无所不在的创意,让女儿一次次发出感叹:“实在是妙极了!”我想,就算是再不精通教育的父母,也能在看《父与子》时和孩子找到共鸣。

卜劳恩创作这本漫画时,他的儿子3岁多。与儿子之间的快乐点滴,是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后来,卜劳恩遭政治迫害去世。结合漫画故事及作者的遭遇,我发觉《父与子》就是漫画版的《美丽人生》。卜劳恩在残酷的环境下,给予孩子的不是冷冰冰的现实,而是最最温暖、最最美妙的创意人生。

电影《美丽人生》里的父亲对孩子说:“这是一场游戏。”《父与子》里的父亲则说:“孩子,你可以这样生活。”

猜你喜欢
父与子野兽迈克
父与子
嗨,迈克
高傲野兽
有趣的父与子
迈克和宝宝
迈克和宝宝
吹牛大王迈克
父与子
捣蛋野兽岛 我的火箭船要出发了,要我给你留个位置吗?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