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义军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反复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尤其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性。毛泽东多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邓小平提出,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指出,如果不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胡锦涛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党史学习教育不仅面向全党,同时也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学生等。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厚重丰富,精神庞大。中学生应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夯实党史复习呢?笔者认为应该紧抓“时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因此,只有搭建好时空框架,才能以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史实进行分析、比较,理解其时代特征。
一、理清脉络,掌握历史分期
学习党史,要知道四个历史分期,会细化各个历史分期。
1.知道四个历史分期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至1949年。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至1978年12月。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
2.细化各个历史分期
党的初创前后(1919年5月至1923年)→大革命时期(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亦称“十年内战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其中,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也是局部抗战时期)→全面抗战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亦称“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8月至1966年4月)→“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两年徘徊期(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
二、梳理知识,培养时空意识
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工作中心发生过两次转移,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农村为中心的转移(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放战争时期由以农村为中心向以城市为中心的转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最后到达陕北,中国革命中心随之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我们党领导全国抗日战争的中枢;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内和平,避免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痛苦,参加了重庆谈判;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辽沈战役过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一五计划”将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我国的改革率先从调整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入手,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形成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后从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再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对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创新,是对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三、把握理论,知晓一脉相承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來,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紧扣节点,清楚重大转变
1.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直至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5.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中共八大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
7.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总之,学生在复习党史时,既要宏观把握,又要微观落实。同时,还要初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历史性阐释或规律性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