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剑
于藏书票,我不大懂得,只是見朋友有玩藏书票的,也就对此有所关注。我早就在网络上关注倪建明先生。他所设计的藏书票,我也未曾收藏,只是在网上随意看看,觉得很有意思。
2014年5月,我去芜湖,桑农兄陪我逛旧书店,店主拿出倪先生设计的藏书票,凹凸有致,与平时所见到的藏书票大不相同,据说在网上卖得很好。
那天傍晚,桑农兄跟我沿着镜湖边散步,在一栋建筑边停下。他说倪先生就在这里办公,早上来,晚上回家。看看时间,已是五点钟了,就没再联系叨扰。
此后的连续三届民间读书年会上,都跟倪先生相遇。最初的交流是在株洲读书年会上,他带了不少藏书票,送给朋友们。最后一天,他问我,你有没有我的藏书票?“没有,”我说,“下次年会上吧。”
好友崔文川设计的藏书票,制作简单,却有内涵,我称之为“普及版”。倪先生设计的藏书票,讲究工艺,做起来复杂,我称之为“专业版”。他们代表的是藏书票的两个方向。
在第十三届全国读书年会上,倪先生再次来参会。我知道他为读书年会也做了一枚藏书票,只是刻字的时候,废了。后来重新做了一张,但年会的现场没有见到。他解释说:“时间来不及,还没有完全干,我用电吹风吹了一下,表面干了,里面应该还没干。”那张废票,有一个老板要买去,倪先生不肯。“这是为读书年会做的票,我怎么能卖?如果想卖,直接给组委会好了。”做事认真、认理。我知道一些艺术家,遇到这等好事,是怎肯错过的。这次年会上,还有一个藏书票高峰论坛,首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沈延祥先生介绍藏书票,其后,倪建明、崔文川也相继发言,共同传播藏书票艺术。
倪先生说,国内的藏书票设计者,把版画跟藏书票结合在一起,看上去很好。但国际上很少有这样的做法,市场也小。现在的倪先生参加藏书票活动,主要是参加国际上的交流,国内的倒是交流少了。因此,倪先生的藏书票设计视野与不少设计师迥异。
一天晚饭之后,我到倪先生房间聊天,他送我藏书票。他满腹都是藏书票的故事。对于藏书票,不只是当作艺术品来看待,更当成一种与书相关的生活方式。“在西方,藏书票都是精英玩的,一般人玩不起。”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很多人之所以热衷于藏书票,实在是不懂这其中的艺术。
后来,我有一次到复旦大学,专门去拜访了倪先生。倪先生还送我一册《雕刻水墨:倪建明版画》。这本书里有艺术家的评论,有作品展示,内容很丰富。其中,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郑震在《中国特色的艺术品牌》里说,他的作品是对徽派版画的传承与发展,对采用外来技法的熔铸,二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但其基本点是立足于民族的传统。这也是倪先生设计藏书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