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皓
【摘 要】随着我国近年来农业政策扶持和产业调整,生鲜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催生了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同时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大批生鲜电商乘势而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逐步成为生鲜电商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仍存在“各自为政”、缺乏信任与合作等现象,因而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尤为重要。为此,论文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剖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应关注战略、运营和响应,进而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確立了以“战略协同-运营协同-响应协同”为评价维度的概念模型。
【Abstract】With China's agricultural policy support and industrial adjust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fresh market has spawned the demand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a large number of fresh e-commerce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fresh e-commerce. However,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of China'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still have the phenomena of "not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lack of trust and cooper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cooperative capabili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synergy,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mproving the cooperative capabili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rategy, operation and response, and then establishes a conceptual model with "strategic cooperation, operation cooperation and response cooperation" as the evaluation dimensions based on the "driving force, state and response" framework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评价
【Keywords】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cooperative capabilit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0-0134-03
1 引言
随着生鲜电商的蓬勃发展,其不仅作为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还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竞争与合作重塑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已经成为生鲜电商的运营重点。然而,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且生鲜供应链主体往往“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信任与合作的问题,导致各主体之间协同意识不足、信息共享程度较低,造成供应链资源大量浪费,导致整个供应链效率低下。其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缺乏有效协同,面对日益复杂的生鲜市场环境,仅仅依靠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内某一主体无法支撑起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形势下,突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于整个供应链的有效协同,即持续提升其供应链管理意识、不断加大供应链建设力度和资源整合力度,进而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的内涵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是由生产供应子系统、物流子系统、电商子系统、消费子系统以及其他辅助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当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协作产生协同作用和合作效应时,系统便处于自组织状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理念在于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通过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引导其余各主体以签订协同契约的方式构成有机的联合整体,促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由原本松散的状态向追求共同核心利益的自组织状态转变,在协同系统的不断演化过程中,推动生鲜供應链系统由无序协同向有序协同转变。
由哈肯的协同理论可知,通过设计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使得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内各主体之间进行结构性的功能重组,促使供应链协同系统由初始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使其从低级有序协同转变为高级有序协同,使得原来松散的供应链整合成为追求共同利益的自组织,这种协同所产生的效应要远大于由各子系统简单组合所产生的新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生鲜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1]。
20世纪60年代,Ansoff在《公司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协同”的相关概念,并将协同总结为促使企业整体价值高于其各部分价值的总和[2]。从此协同一直是企业制定其发展战略时所依据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协同也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之后,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研究领域提出有关协同能力的定义。Huang等将信息协同定义为:供应链内各企业成员愿意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且彼此合作而形成的一种环境,通过合作产生协同效应的这样一种组织氛围[3]。Story等认为协同能力是一种需要从供应链网络中处于互补和竞争关系的制造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等不同视角,识别其所需要的独特的和关键的高端服务能力[4]。王少凡和王向阳对企业间供应链协同资源行为展开研究,资源整合在提升企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对于相似资源,应选择稳定调整方式,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对于互补资源,应选择丰富细化或者开拓创新方式,提升企业动态能力[5]。1994年美国战略管理学家Day将“协同能力”的概念总结为在充分运用企业所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协调企业组织以获得绩效的一种能力[6]。邹志勇和武春友将协同能力概括为“在一定市场环境下,通过协调组织管理活动和整合供应链资源以创造更多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才能”[7]。王小娟和万映红认为协同能力是企业整合供应链内各类资源进行资源协同,以期推动其获得重要资源和促进供应链创新实践的一种能力[8]。王晓玉和蔡佩儿则将运作协同能力定义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供应链在协调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企业内部活动以及运作灵活性等方面的运作能力[9]。
综合协同能力已有定义并结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特性,本文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定义为: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主导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主体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强化协同合作意识,进而充分发挥生鲜供应链运营优势,提升供应链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最终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创造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供应链协同能力不仅是供应链系统的综合表现能力,也反映了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此可见,为进一步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需要关注3个方面:战略、运营和响应,这3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能力。
①战略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发展规划,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冷链物流服务商和生鲜电商企业通过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在摒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达成协同合作以实现共赢,战略层面协同作为一种驱动力是促使整个生鲜供应链在运营和响应2个方面达成协同合作的基础。
②运营是对战略的进一步细化,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而言,通过供应链运营协同具体细化战略层制定的战略决策内容,其是战略协同的运作基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在统一的战略规划指导下,通过在供应链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2个方面达成协同合作,促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运营层面达成协同合作,由此可见,战略驱动力和运营状态是生鲜供应链协同能力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个方面。
③响应是实现生鲜供应链在战略和运营2方面有效协同的基础和关键。在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了获得顾客价值最大化而形成协同运作的生鲜供应链,以生鲜农产品企业为核心,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生鲜电商企业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中,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协同联盟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响应,为顾客提供低价高品质的生鲜农产品以及短时高效的配送,其体现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敏捷响应的特性。
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评价的概念模型
1970年加拿大统计学家安史尼弗雷德提出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在此基础上,199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UNCSD)会在考虑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后,将驱动力指标替代了压力指标,提出了“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该框架逐步成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其中,驱动力(D)是指人类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状态(S)是指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响应(R)是指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等[10]。根据前文关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内涵的剖析,战略、运营和响应这3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决定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来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必须关注这三者的协同。基于以上分析,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所建立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特性将战略驱动力、运营状态和响应敏捷有效地连接与整合,形成“驱动力-状态-响应”协同能力评价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①战略协同。通过统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规划,在确定协同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规定协同所涉及的范围与程度,制定合理的协同制度及利益共享机制,其是整个生鲜供应链系统协同形成的基础。例如,大多数企业将供应链协同视为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制定统一的战略规划与运作目标,使得生鲜供应链各协同主体摒弃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念,通过协同合作发挥各主体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而培养消费者的信任度和购买习惯,从战略层面促使企业建立牢固的协同关系,促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运营和响应层面开展协作。据此,本文认为战略协同会显著地正向影响运营协同和响应协同。
②运营协同。运营协同是在战略层面协同指导下对协同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而言,通过对供应链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支持的运营协同,具体细化战略层制定的战略决策内容,这是战略协同的运作基础。例如,供应链关键资源可以通过主体间的协同得以加强,相对于一般物流系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不仅建设成本高昂,其设施与设备的日常运营维护费用也较高,同时,单靠供应链内某一主体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构建满足市场需求的冷链物流系统,因此,可以通过物流资源协同的方式共建冷链物流中心,共享冷链物流设施与设备,进而缓解资金压力,并提高冷链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③响应协同。顾客对生鲜农产品高品质的购物体验需求迫使供应链在不断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迫使其不断提高响应速度。例如,生鲜市场需求一旦发生变化,通过协同合作重新组合供应链业务流程以达到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的目的,各协同主体明确自身在供应链内的定位与职责,消除各主体之间协同合作壁垒,迫使改变供应链原本的运作方式作出改变,以便随时开展业务和布置任务,进而降低供应链协同运作成本,获得对终端顾客需求快速响应的优势。
由以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评价维度相互之间的关系可知,战略协同是运营协同与响应协同的条件保障,运营协同是战略协同的运作基础,响应协同是战略协同的能力支撑,战略、运营和响应3个评价维度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以“战略协同-运营协同-响应协同”为评价维度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评价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的内涵及其协同主体,结合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性将战略驱动、运营状态和敏捷响应有效地连接与整合,在已有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战略驱动力、运营状态和响应敏捷为基础的协同能力评价概念模型,确立了“战略协同-运营协同-响应协同”3个评价维度。
【参考文献】
【1】Eve D. Rosenzweig. A contingent view of e‐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9,27(6):426-478.
【2】H. Igor Ansoff.Corporate Strategy[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65.
【3】Yuan-Ko Huang,Eldon Li,Ja-Shen Chen.Information synergy as the catalyst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innovativenes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financial service sector[J].Information Research,2000,14(1):1-23.
【4】Vicky M. Story,Chris Raddats,Jamie Burton,et al.Capabilities for advanced services: A multi-actor perspective[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7(60):54-68.
【5】王少凡,王向陽.企业间供应链协同资源整合机理与共享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0(3):259-263.
【6】George S. Day.A Two - Dimensional Concept to Brand Loyalty[J].Mathematical Models in Marketing,1969(1):29-35.
【7】邹志勇,武春友.企业集团管理协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9):99-102.
【8】王小娟,万映红.客户知识管理过程对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基于协同能力视角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2):264-271.
【9】王晓玉,蔡佩儿.物流外包下运作协同能力对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影响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16,12(4):61-75.
【10】Meyar-Naimi H,Vaez-Zadeh S.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a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ing DSR-HNS Framework[J].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12,28(2):32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