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1-05-30 16:33:37修禹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吉林省政府

修禹竹

【摘  要】普惠金融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金融手段,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使普惠金融在中国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论文采用个例研究的方法,以吉林省作为研究对象,以吉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重点讨论了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旨在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激活经济活力的作用,切实提高我国金融服务水平。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inancial means to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clusive finance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inclusive finance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paper adopts a case study method, taking Jili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clusive finance in Jilin Provi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cusing on the influe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aiming to give full play to inclusive finance to activate the econom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China.

【關键词】普惠金融;政府;吉林省

【Keywords】inclusive finance; government; Jilin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0-0103-03

1 引言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普惠金融迅速发展的政策,为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社会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通过分析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以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为研究视角,从而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问题的解决以及持续发展。

2 普惠金融理论基础概况

2.1 普惠金融的概念

所谓普惠金融,指的是基于可负担的成本,以为小微企业、农民等社会群体提供有效、适当的金融服务的行业概念。普惠金融是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的,它提出的目的是为社会的弱势贫困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所提出的背景是受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1世纪初,亚洲、非洲或者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大范围的失业人群,低收入人群迅速扩大。具体来说,普惠金融的“普惠”二字,是理解普惠金融与一般金融服务区别的关键。“普”即普遍,是指普惠金融的范围广泛,社会金融服务体系所能容纳的经济主体较多,从而使金融服务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破除了以往金融服务是某些阶层的专利的理念。而“惠”字代表着优惠,或者公益。虽然为社会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贫困地区等提供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所需要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但是,这同时意味着普惠金融所能为资本主体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少的。

2.2 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

普惠金融体系,又可以称为包容性金融体系,是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将普惠金融整体化、体系化,与政府的相关财政政策关联起来的有机整体。普惠金融体系建立的目的是将社会的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并且以金融的方式开展融资、扶贫工作。其中,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是金融机构为低收入群体所提供的主要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提出的背景是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的贫困群体并没有储蓄账户,从而为家庭的金融安全造成不可预见的威胁。因此,相关部门为使这一部分人群参与到社会的金融体系中,量身定做产生了普惠金融体系,将信贷管理机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差别化监管体系纳入其中,为普惠金融的全面深入发展开拓基础。

2.3 普惠金融的作用

首先,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储蓄资金的增加与安全。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对于收入较低的群体来说尤为如此。但是,这种做法的突出缺陷就是收益较低,且对于贫困地区来说,金融安全也是重要问题。贫困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无法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从而导致一部分居民选择自我储蓄的方式。而普惠金融则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投资渠道,居民可以通过分散投资,以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更大收益。

其次,普惠金融有助于扩大投资。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居民也逐渐增加了对于金融的理解,将原本以单纯储蓄作为投资手段转化为收益更高的金融投资。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产生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普惠金融则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减小了投资者的风险,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除此之外,普惠金融还可以保障资金安全,从而将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手段扩展到更多领域。

3 吉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自制定《吉林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来,吉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完善多元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及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等。吉林省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政策型银行为主体,以商业银行为辅的金融体系。为推动特色产业链发展,帮助龙头企业通过链式金融服务贷款84.5亿元,帮助农户8万户以上,同时帮助1.7万以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摆脱贫穷。除此之外,吉林省政府推动构建“五位一体”开发模式,累积在备耕期间发放贷款8000万元以上。但是,吉林省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群众金融知识缺乏、可行融资渠道较少、金融服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仍带来了严重阻力。

3.1 群众金融知识缺乏

群眾的金融知识直接关系着吉林省普惠金融在实际情况中能够产生的效果。

一方面,本文在调研过程中对当地居民所了解的金融概念,包括银行、存贷款利率、互联网金融等基础概念进行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是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于以上提到的金融基本概念没有任何认识。具体来说,对于存贷款利率等一些日常使用的金融知识,居民大多存在一些基础的理解,但是,对于金融知识,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基金、投资等,所能理解的居民就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本文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居民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地区发展状况存在正相关性联系。但总体上看,大部分人对于金融仍然存在较大的知识盲区。

3.2 可行融资渠道较少

融资渠道过于狭窄是目前吉林省普惠金融普及的重要障碍。居民的融资渠道,指的是居民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而在实际情况中,本文调查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居民在缺少资金时,普遍想到或者采用的方法是向熟人,也就是亲朋好友借款,除此之外,一些非正规的民间借贷机构也是居民所选择的主要对象。而正规的银行等融资渠道,则在居民的常规借款活动中出现的频率较低。

一方面,这种情况与上述提到的融资对象缺乏金融知识有着较大联系,居民对于从正规金融渠道进行借款的程序、手续和流程等不甚了解,对于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较低。

另一方面,正规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等,由于小额贷款的收益与成本不相符合,并没有为低收入群体进行融资的动力,且这种渠道所需要的抵押物和担保人要求较高,低收入群体一般无法满足。总体而言,可行融资渠道较少导致了吉林省的一些地区居民融资困难,无法及时解决用钱难题,进一步形成了越来越贫困的恶性循环。

3.3 金融服务发展不均衡

近年来,吉林省的普惠金融政策推行迅速,也建立了相关的试点地区和模范案例等。但是,金融服务发展不平衡仍是一个重大问题。进一步说,吉林省的金融服务,包括一些金融资源、金融基础设施等存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问题。具体来说,吉林省的金融服务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而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金融资源就比较缺乏。其中,吉林省金融服务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长春等地,而金融服务相对缺乏的地区则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下派了一些乡镇级别的分支机构,但是,根本上商业银行还是遵循逐利原则而大部分留在城市。而在国家的鼓励政策下,新型农业迅速发展壮大,但是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因此,日益壮大的农业所需要的资金与供给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广大农民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

4 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

4.1 提供财政支持,发挥促进作用

由于普惠金融的收益率相对较小,因此,政府的财政支持便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的财政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降低普惠金融开展的成本。政府主要通过减税政策,为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减免税费,从而在税务方面给予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一定优惠,从而达到降低普惠金融业务成本的目的。

第二,实施激励政策。通过补贴金融机构,根据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数量和规模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补贴,激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

第三,降低金融风险。政府通过大范围推广农业政策性保险,同时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金融计划的信贷支持力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普惠金融机构的损失程度和风险。

第四,均衡资源配置。政府可以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从而推动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的相关产业倾斜,进一步引导金融服务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从而实现普惠金融的真正普及。

4.2 推动市场建设,推动多元发展

市场永远是推动一个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政府在对普惠金融进行调控时,必须注重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鼓励市场竞争,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从而避免出现金融垄断的情况,保证普惠金融的市场属性,这样才能避免普惠金融成为少数人的专利,与普惠金融的实际目的和宗旨相违背。因此,政府应当放低普惠金融市场准入门槛,不断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市场的主体数量,从而加强市场竞争,推动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更替与创新,鼓励普惠金融市场的多样化趋势,在市场规律的持续作用下,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的普惠金融体系。同时,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使民间借贷和普惠金融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3 加强金融基建,保障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普惠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支付体系,针对如农村地区、偏遠地区等一些欠发达地区,大范围普及金融机构网点,针对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设计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适应度,使一些低收入人群,包括农民、贫困群众等,也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除此之外,为金融服务加强一些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必要的,包括电力、交通、通讯以及网络等,加强普惠金融业务的安全性,提高居民融资的信心,从而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基础,创造良好条件。

4.4 建立征信体系,降低金融风险

政府的征信体系建设也是政府政策影响金融体系的重要监管手段。

第一,政府通过个人信用账户,可以对使用金融服务的个人进行信用评级;第二,针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政府采用信用档案的形式,从而实现个性化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帮助;第三,在个人和中小微企业征信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起金融系统征信体系,实现大范围内的金融系统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降低普惠金融开展的风险,实现普惠金融的大范围多层次推广。

5 吉林省地方政府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措施

5.1 加强金融教育,普及金融知识

金融与教育之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金融的发展也依赖教育的发展,居民对于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居民享受金融服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普及金融教育,加强居民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居民对金融机构以及投资的信心,减少普惠金融的普及难度。此外,政府也应当大力推广教育保险、教育贷款等形式,从而尽量避免经济原因导致失学的情况,保证教育机会的均等,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教育水平,通过普及融资的手段实现教育扶贫,从而在根本上摆脱贫困。

5.2 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干预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防止市场失灵,在市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应当注意的是,政府不应当干涉金融机构的一些自身属性,包括贷款的用途、金融机构的组成等。政府应当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作为政策要点,在市场失灵时及时找准市场定位。除此之外,政府在引导贫困群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上也发挥巨大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财税、补贴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于普惠金融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宣传、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普惠金融的方式改善自身境遇,实现财务目标。

5.3 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逐渐出现在市场上,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数字金融产品。但是,由于数字金融仍在发展阶段,各个平台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还在摸索创新中,这种情况下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成了难题。政府应当在总结数字金融的特点与属性的基础上,以鼓励创新科技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进行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组织专家听证,进行适当合理的监管,从而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使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良性的竞争,优化金融市场竞争氛围。

6 结语

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励与监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吉林省发展普惠的过程中存在的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及金融知识、完善监管机制等一系列可行措施,旨在推动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完善,发挥普惠金融惠及民生、促进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月华,张雨晗,王丹.政府推动、市场竞争与普惠金融发展——来自我国农村金融的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2):316-323.

【2】赵晨芳.普惠金融视野下金融资源配置的困境及反思——以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为分析视角[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1):10-13.

【3】魏思聪,董继刚.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外部性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7(5):10-14.

【4】刘国平.浅析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持[J].经济研究导刊,2018(23):151-152.

【5】阚晓西,易赟,郑智新.政府在普惠金融中的职能边界与作用体现[J].财政科学,2018,34(10):20-24.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吉林省政府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石油沥青(2019年6期)2019-02-13 04:24:34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03:55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3:33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