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
【关键词】循证护理;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12-0117-04
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常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临床称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大多在放疗3~4周后开始出现,可以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毛囊扩张、汗毛脱落、红斑、水肿,严重者会出现水泡、破溃,甚至出现感染[1]。临床针对轻度皮肤损伤,无需治疗,只要注重皮肤清洁即可,也需减少清洗剂刺激,放疗结束后可缓慢自行恢复;而严重损伤需涂抹激素类药膏或激素加抗生素联合治疗。对于皮肤放射性损伤,以预防为主,如放疗期间穿着宽大松软的内衣,避免皮肤摩擦,并且保持胸壁、乳房及腋窝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影响[2]。但是在以往临床实施的常规护理中,工作内容的开展更多是根据医嘱进行,缺少主动性,忽视对患者实际需求的满足,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渐兴起。有研究表明[3],循证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最佳护理服务,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放疗皮肤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納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为乳腺癌;均接受放化疗治疗;均存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症状明显。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临床资料缺失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每组46例,均为女性。常规组年龄31~89岁,平均年龄(59.31±2.51)岁。循证组年龄34~87岁,平均年龄(60.85±1.53)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皮肤情况,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饮食指导、环境护理等。
1.2.2 循证组 给予循证护理:建立循证护理小组,通过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查找权威文献,列举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皮肤问题,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告知患者在放疗时尽可能穿宽松、棉质、透气性好的衣物, 可以减少机械性摩擦、放疗皮肤反应;若出现瘙痒、红斑,一般对症局部用药即可,不主张对患者照射野皮肤进行酒精、红汞擦拭, 或者贴胶布处理轻度的放射性皮肤反应; 在放疗过程中, 要求患者尽可能不要洗澡,以防止身上定位线或者标记线不清晰;若出现瘙痒特别严重,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止痒;若出现重度湿性渗出,甚至出现糜烂,可暂缓放疗,并进行相应处理;若出现中重度湿性反应,可局部使用涂抹湿润烫伤膏等治疗烫伤药物进行局部涂抹,减轻放射性湿性反应;放疗过程中嘱患者避免日光直射及长时间暴晒。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1生活质量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OQ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质量与心理状态4个维度,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2心理状况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50分、53分为临界值开展综合性评估与判定,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3.3护理满意度 于干预后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为90~100分、60~89分、<59分3个分数区间,分别代表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总例数×100%。
1.3.4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皮肤损伤、感染及瘢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循证组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质量及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循证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循证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见表4。
注:*与常规组比较,χ2=9.179,P<0.05
注:*与常规组比较,χ2=4.9286,P<0.05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乳腺癌在恶性肿瘤中占比24.2%,人群发病率因地区不同存在一些变化[4]。越是发达的地区,乳腺癌的人群发病率越高,在农村、比较落后或不够发达的地区,发病率相对比较低,最高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可以达到每年70/10万左右;在我国沿海和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发病率可达40/10万左右,在农村地区或者内陆地区,发病率是在20/10万~30/10万,甚至更低;此外,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是治愈率有升高的趋势,而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5]。乳腺癌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①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中期、中晚期的患者,主要作用是使患者的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减少疾病的局部复发,进而提高生存率;②化学治疗:主要是采用化学抗癌药物来进行治疗,可用于手术的前、中和后,常以术后的辅助化疗最为常用;主要目的是消灭患者手术后的残留微小病灶,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③内分泌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或内分泌腺体切除的方法,来调整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的分裂进而减缓疾病的发展;④中医中药治疗:该治疗方法是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減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常作为手术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同时也可以作为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小等特点。
乳腺癌放疗是术后的补充治疗,目的是降低局部复发率,尤其对于分期相对较晚,如淋巴结转移较多、肿瘤较大的情况下,在术后进行局部放疗能够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乳房表面为皮肤,其后的胸腔中是肺及心脏,由于放疗属于放射线治疗,因此在照射过程中会损伤到乳房皮肤、肺以及心脏[6]。随着目前放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定位技术的逐渐发展,放射线在设计时会避开肺及心脏以减少损伤。皮肤损伤因人而异,部分患者会留下印记、色素沉着等,但部分患者恢复较好,且使用辅助药膏也可起到缓解作用[7]。放疗后出现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瘙痒等不适,还会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应积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护理措施,以缓解皮肤损伤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8,9]。
本研究结果显示, 循证组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职能、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循证组干预后S A S 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乳腺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主要原因在于患者通过循证护理后,改正了不良生活习惯,并且通过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干预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其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及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10-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循证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83%,高于常规组的82.61%(P<0.05);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7%,低于常规组的15.22%(P<0.05),表明在乳腺癌放疗皮肤损伤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分析认为,循证护理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提供患者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给予患者全面的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积极参与护理干预,提高了其对并发症的预防意识,有利于降低放疗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13,14]。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放疗皮肤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不良情绪,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