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琦
《人生总有孤独时——韩联社
散文精选集》
韩联社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20年10月版
以我的观察,近年来,尤其是退休以后,联社兄的写作与研究进入爆发期,也进入整理期,接连出版了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书,不断给文坛和朋友带来惊喜,实在可喜可贺。继《历史的忠告》之后,《人生总有孤独时——韩联社散文精选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版)又与读者见面。联社兄托人送来一本,嘱我写篇文章,谈谈感想。
五年前,他约我给他的古风诗词集《孤鹜秋水辞》作序,我拟的题目是《率性善感说萧含》。这次拜读《人生总有孤独时》,与读联社兄所撰诗歌的感觉一以贯之,散文与诗歌的不同是形式上的,一是分行,二是押韵,实质是一样的。
笔者与联社交往有年,时间越长,越能感觉他是一个性格真率、鲜明的人,他的性格很自然地体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在擬定该文的题目时,笔者无意中听到了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与少剑波的那段对唱:“山里人说话说了算,一片真心可对天……”就把它借来作了题目。
对于文艺作品,古今中外都推崇真善美,强调三位一体,而把真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没有真作基础,善与美就会打折扣,甚至会变味、变形。
《人生总有孤独时》以内容分为两篇,上篇《此情若雪》,为作者的经历片段;下篇《煮字疗饥》,为作者评论性文字的汇集。在上篇中,作者通过回忆家人、族人、师友、采访对象等人,真实记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及自己的成长。这些文章的主题虽各有不同,但都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说真话,抒真情。在涉及家人的一组文章中,联社兄着力回忆亲情的路数较之同类文章有很大不同,亲情的温馨、温暖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他不避琐碎、庸常,同时如实记录了家人的矛盾、各自的缺点,让读者知晓其真实的家庭、家族生活。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他的文章中没有“为亲者讳”,而是真实地记录了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兄弟矛盾、姐弟矛盾。尤其因为父亲晚年再婚,他更真实地记录了继母与子女的矛盾,写出了自古称为“老大难”的这一家庭难题。在这一组文章中,家庭成员的小心眼儿,各自的盘算,古老传统的重负,新时代新理念的影响,既细腻入微,又坦诚触目。在这一组文章中,难能可贵的是,联社没有置身事外,当家事的叙述者;更没有高高在上,当道德的审判者,而是作为家庭的一员,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何不妥,没有推脱,没有自我辩解,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在解剖别人的同时,更严格地解剖自己。因此,在父亲离世后,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父亲,我忘不掉你的责备,也忘不掉我的使命;可令我痛苦的是,我找不到一个生命的支点,找不到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渠道与方式。我是个人云亦云的记者,也是个冷静的批评家,更是像您一样,胸中贮满了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情,可有谁理解你?”他有自责,有坦言,也有困惑,他把评判权交给了读者,这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在涉及师友的文字中,作者同样秉持真实记录的理念。在《那间颇具神圣色彩的“422”宿舍》一文中,我们可以如实地了解那时的河北大学,那时的河北大学中文系,尤其是那时1977级一个宿舍的大学生。在422宿舍,有现已是孩子父亲的刘发海、张月忠,有酷爱书法的天津人王守义、衡水人王密东,有擅长写诗的赵州人刘英民,有“长得像长腿鹭鸶”的博野人林建章。这样有年龄差距的同学,让当代读者大开眼界。他对同学的记录,好处说好,差处说差,毫不掩饰。他还如实记录了班里一位拖家带口的学兄常年在学生食堂捡拾剩馒头的情形,并感叹说,这位学兄“有些鼓凸有些茫然的眼睛似乎写满了生活的悲辛。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贫穷只是你的生活状态,绝对不应该是你的精神状态”。可谓直言无忌,一语中的。对于自己的大学经历,他发自内心地感谢国家:“在我上大学的四年里,基本上没有花父母的钱,我花的是国家的钱,是国家培养了我,我理所应当为国家做(应为作)出自己的贡献……人啊,应当有一颗感恩之心,无论对于亲人、朋友,还是国家、人民。”笔者也是靠助学金读完大学的人,联社写出了我们的心声。相信还会引起许许多多和笔者有同样经历的人的共鸣。
下篇《煮字疗饥》,是作者评论性文字的精选,颇见作者的文史功底,说得上是打通中西,博古通今,尤其是有关中西历史的文字超过半数。此类文字既有历史人物的评价,又有历史经验教训的思考,对于古往今来中西史学大家的著作,作者不惧人微言轻之讥,对历代史家为帝王将相浓妆艳抹的惯技痛加挞伐,铁面无情,指出中国历史在“前四史”之后,“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似乎越来越蜕(应为退)化,渐渐地拜倒在帝王与权贵脚下,溢美之词杂沓横陈,谀媚之语甚嚣尘上,脊梁骨似乎普遍地缺钙;至于那些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伪历史学家,就只能付之一哂了”。这番话说得痛快淋漓,读之让笔者直欲浮一大白!在下篇的文字中,也有为青年作家写的评论,联社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充分表现了他对青年才俊的期待,与前面痛斥伪历史学家的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话说回来,所谓“一片真心可对天”,这里的“天”是真理,是国家,是人民。从古到今,坚持说真话、实话,历来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艰难的事情。河朔诗派的领袖申涵光指出:“‘真之一字,为世所厌久矣。少陵不云乎:‘畏人嫌我真。其在当时,流离困踬,皆真之为害。故人嫌,亦自嫌也。然而光焰万丈,至今尤烈,‘真之取效颇长。”(《乔文衣诗引》)从杜甫到申涵光,有担当的诗人、作家一直努力践行着这一传统。联社兄是这一传统中的一员,我希望他继续前行,写出更多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