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辰俊
很多优质中国资产价格明显降低,进入较好的配置窗口。2022年我们将继续加仓中国资产,重点布局符合中国发展趋势的行业。
岁末年初,投资人更加关注2022年的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机会。惠理认为,2022年的全球经济整体处于恢复的进程中,特别是美国和欧洲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对于中国经济,很多优质中国资产价格明显降低,进入较好的配置窗口。新能源是符合中国发展趋势的行业。随着地产政策趋稳,消费有望回暖,我们也看好估值偏低的消费行业。对于近期大热的元宇宙,是近几年消费电子领域的重大创新,乐观看待其发展前景,并寻找相关投资机会。
对于明年的全球经济,我认为整体上仍处于恢复的进程中,特别是美国和欧洲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虽然年底出现的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再次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扰动,可看疫情的最新进展,虽然病毒传染性强但致死率并不高,对全球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没预期大。若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全球股市“硬着陆”的可能性仍然不大。拿美股来说,作为权重的互联网公司,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财务报表仍然健康。
同时美联储在面临经济恢复较慢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放慢Tapper的步伐,减少对股市的冲击。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美国的劳动参与率降低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美国2022年通胀水平大概率将走高。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加息会加快,鉴于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并且正在得到控制,美联储对通胀水平的容忍度可能比正常水平高。若加快加息,对美股带来一定压力,但对中国股票影响较小,因为中美经济恢复的进程不同,两国股市估值也不同。经过前期的调整,目前中国股票的估值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对于2022年的中国经济,主要面临的是滞胀风险。
当下的基本情况是,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下降可能拖累经济增长,并影响上下游产业链;在今年PPI走高后,明年下游行业涨价也可能导致CPI上升;由于疫情对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影响,需求仍然偏弱。因此在2022年,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国新经济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主要包括新能源产业链、新基建投资等。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经济”的基调下,经济支持政策的出台和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而从出口的角度来看,随着各国经济逐步恢复,全球供应链紧张的情况逐渐缓解,市场对疫情后中国出口的预期较低。新型新冠变异病毒的出现可能会令全球经济恢复的进程受阻,相应的中国出口仍会持续快速增长。但这些仍是短期因素,长期看中国优质供应链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会停止,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行业比如光伏、消费电子等仍将保持强势地位。
经过2021年的调整,很多优质中国资产价格明显降低,进入较好的配置窗口。2022年我们将继续加仓中国资产,重点布局符合中国发展趋势的行业。
当然,2022年还需要警惕的风险包括中美等国际关系、危害更大的新冠病毒变异扩散等。由于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的恢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股票市场也可能震荡加大。
在中国政府双碳目标指导下,我们认为新能源产业链仍然有较多机会。新能源行业我们自2019年以来就持续给与关注和投资,未来仍是重点布局的板块之一。我们认为,减碳不仅是中国政府的目标,也是全球各国政府的共识。中国在以电动车、光伏和风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有全球竞争优势,必将受益于全球减碳的进程。经过2021年的持续上涨,新能源龙头的股价实现估值和业绩的“戴维斯双击”。这可能需要时间消化,近期新能源板块出现了一定的调整,我们认为不是坏事,因为给了进一步布局的机会。我们将紧密跟踪各个新能源子行业的变化,逐步加大板块配置。
同时考虑到疫情将逐步缓解,地产政策趋稳,消费有望回暖,我们也看好估值偏低的消费行业。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的持续扩大,其对产品的品质和品牌要求将提高,很多消费品行业都将受益。而在政府提出共同富裕目标后,高端白酒、医美等奢侈性消费品将较快增长,同时免税行业也有望受益,我们对这些板块也较为看好。对全球市场而言,高端箱包、服饰、珠宝、腕表等奢侈品都有望受益于中国的这波奢侈品消费崛起。
再谈谈当下备受关注的互联网企业。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主要目的是防止垄断行为阻碍创新,制止互联网平台的无序扩张。这对部分互联网龙头的新业务扩张确实有一定影响,今年我们也看到一些公司在收缩部分新业务。经过今年的股价下跌后,互联网龙头公司的估值已经降至较低位置,从长期看,处于估值较有吸引力的区间。我们认为互联网龙头公司自身竞争力较强,未来仍有望保持成长,现在不应过于恐惧,不过股价表现仍需等待政策监管不再加严。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中國网民数量已经超过10亿,网民数量上升的空间确实已经不大。互联网龙头公司由于体量庞大,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估值也有相应的降低。但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其实还有很长的国际化道路可以走,当然可能不一定是现在这一批互联网能走出去。互联网公司庞大用户群,超强的杠杆效应,在未来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新的需求和市场空间。元宇宙是近几年消费电子领域的重大创新,我们乐观看待其发展前景,并寻找相关投资机会。这都需要投资者密切跟踪。
(作者系惠理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红周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