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1.1常发性病虫害面积持续增加
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森林面积逐渐增多,尤其是人工林的面积正在不断增多,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极易发生病虫害,且受到全球气温升高、干旱等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面积逐渐扩大,病虫害发生频率逐渐提升。如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从20世纪70年代就一直是小陇山林区的主要害虫,虽经多年治理,但仍然没有有效防治此类病虫害,每年受害面积高达20000 hm2。天牛种类也很多,尤其是对杨树等危害较大,容易造成杨树出现枯枝,严重的甚至引起树木死亡。油松球果螟、油松球果小卷蛾等对松树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受害面积也在逐年增加。
1.2病虫害的种类增多
随着林业产业的飞速发展,人工林的面积增多,同时从外地引进的树种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多,这就导致了外地的生物引进到本地区,并且在本地滋生繁殖,对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光肩星天牛、松材线虫等都是由外地引进的害虫。此外,近年来也经常出现突发性病虫害爆发的情况,如马尾松林在遭马尾松毛虫侵袭后,可以造成70 %的林木感染发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3危险性病虫发生频率增加
有些害虫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且危害巨大。如松材线虫病,也通常被称作是“松树癌症”,对此虫防治非常困难,通过熏蒸、烧毁等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危害,但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又会造成松材线虫病的爆发流行,彻底根治非常困难。
2引起森林病虫害的原因
2.1自然因素
在小陇山林区,林区面积达828 700 hm2,其中745 840 hm2为林业用地,82 860 hm2为非林业用地。随着林业产业的发展,人工林的面积逐渐增大,且人工林的营林树种单一,给病虫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森林病虫害面积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小陇山林区发生病虫害的面积高达2 212 hm2,发生虫害的面积高达5 804 hm2,发生鼠害的面积3 888 hm2、发生兔害的面积2 628 hm2,给林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暖冬天气频发,使害虫在冬季的死亡率降低,安全越冬的害虫数量增加,常常引起大范围的虫害爆发,治理难度较大。
2.2社会因素
人们对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一些林场由于过分追求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森林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病虫害检测与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造成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上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3人为因素
在过去,人们不重视天然林的建设,对林木过度砍伐,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都随之降低,给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量上升,美国白蛾、松材线虫、松针褐斑病等病虫害随着木材的引进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发生大范围传播和流行;相关政府部门对防控病虫害力度不够,只重视救灾工作而对防治工作比较轻视,导致病虫害持续发生;过去,人们主要使用化学药剂防控林业病虫害,导致病虫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同时使用化学药剂又会破坏天敌生存,使森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4其他因素
森防体系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各级森防站的办公条件相对较差,交通、通讯、检疫、测报、防治仪器设备缺乏,对病虫害的检测预警水平较低,造成预防工作盲目进行。另外,森防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森防网络化管理水平较低也制约着森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对于森林植物检疫的环节把关不严,在木材、种苗及林产品等的调运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对危险性病虫害没有及时清除和销毁,造成病虫害的传入,给林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同时,害虫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世代多、繁殖快)也给虫害的流行和蔓延带来了便利。
3防控对策
3.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积极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宣传林业生态建设对国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宣传病虫害对林业发展的危害,进一步提高全民对病虫害的危害性的认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病虫害防控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同时,还需要大力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树立依法治林、依法管林的思想意识,宣传“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切实提高人们营林造林的责任心。
3.2完善森防检疫设施,提高森防队伍水平
要进一步增加资金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森防检疫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要为做好病虫害检疫监测购置必须的检疫仪器和设施。同时要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加强人才引进,为队伍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带动森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还要定期举办各类的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为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技支撑。
3.3做好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为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要对森林病虫害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及时、准确、连续、系统地监测和预报,才可以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因此,必须做好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和省级中心测报点建设,完善测报网络平台建设,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并且根据检测的数据及时对其流行趋势进行预报,运用传统测报技术和现代化手段,提高预报准确率,为防控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
3.4加强苗木、种子及林产品的检疫工作
首先要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当对苗木、种子及林产品进行调运时,要严把检疫关,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通过流通环节进行传播和流行。对引进的植物、植物产品等要先了解引进地点的有害生物信息,严格按照引种审批手续进行,做到先评估、再审批。引进后需先隔离,观察并做好复检工作。尤其在引进苗木时,要对原地和引进的苗木进行仔细的检查,当发现有危害性病虫时需就地消灭,并立即上报,查明病虫的来源。引进的品种最好是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3.5减少化学药物的应用,推广无公害防治
首先,即使应用化学药物,也要选择低毒的产品,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精准施药,减少对周围环境以及其他生物产生的危害,如利用视觉传感设施和现代智能技术对药物喷洒范围精准控制,既消灭了害虫,又节省了農药,降低了防治成本,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其次,要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如利用微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等进行防治,可以减缓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有很多的优点,对环境没有污染,不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安全性高,能够保持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如利用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但生物防治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一些有益生物的人工培养比较困难,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确保防治效果。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观音林场王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