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癸巳年的仲夏,老婆要去井岡山参加全省优秀班主任培训。
以前,总以工作忙等种种借口牵绊而望“山”兴叹,连近在咫尺的三清山、龙虎山都不能亲自一睹其风采。每每想起驴友一张张身临其境的照片、一句句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于是,那埋藏在心底的一抹绿色又泛起了阵阵涟漪。我们决定也重走红军路,感受下它的魅力,开始了井冈山的一次朝圣之旅。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高山田园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起初对井冈山的印象,它仅仅是一个革命老区,如果没有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如果没有井冈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中国而至世界,那么中国少了一座山、一座为革命而生的井冈山。今天,我们怀着崇敬而又复杂之心走进井冈山,我发现我误读了井冈山,这里每一段山路每一棵树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仿佛它就是我前世的缘。想当年,一段凄美的背井离乡,一曲十送红军的悲壮,一首“是穷人做牛做马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的歌谣至今流传,而今井冈山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更加坚定从历史中走出来,宣扬井冈精神;每一个来井冈山的人更是顶礼膜拜,唱红歌,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喧嚣的心情在一次又一次灵魂与世俗的洗礼中反而更平静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硝烟弥漫的战场,心在澎湃,情在释放,一点一滴带入到青山绿水,似乎也在向往着陶公“采菊东篱下犹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
在去井冈山的路上,导游介绍说,井冈山因革命而红。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一件件红军烈士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幕幕惨烈的战斗场景、黄洋界保卫战那轰隆隆的枪炮声、大井小井革命工人辛勤忙碌的身影,……一样样,一幕幕,生动地给我们上了一堂传统教育课,缅怀先烈更激励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深切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树是山的魂,历史是魂的积淀。山因树而绿,因历史而升华。有人说,一座山如果没有水,就没有灵性;一座山无论有多高,如果没有文化,那只能是一座死山。井冈山的水穿云而过,五龙潭就是它的眼睛。“日落醉酒归”,便是它的好客。好客的井冈山人民对待朋友,有好酒好饭;对待豺狼只有枪炮。
在井冈山的几天,老婆上课去了,我和女儿闲着发慌,看看这山望望那山,永远的雾气永远的丰碑丝丝撩拨着我们。于是,匆匆吃过早饭,迫不及待地报团参加了当地的二日游。导游是一个二十上下的小姑娘,很健谈,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传说娓娓道来,仿佛当年她就是那个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的巾帼英雄。
在山上几天,虽然是酷暑,但随着车流在山中渐行渐远,愈爬愈高,一路上沿山盘旋而上穿行在群山之间,我渐渐有了一丝丝冷意。天色渐渐开阔,沿途除了偶尔经过的车辆只有那处在云雾中的山峰静静相陪,不知经过多久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了海拨一千多米的黄洋界,此时,薄雾已慢慢散开,站在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黄洋界哨口,举目远眺,群山连绵起伏。此时回想起毛主席“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句,真实感受到当年敌军围困红军的悲壮场景,身边传来那轰轰隆的炮声、黄洋界保卫战上的红军战士们坚守阵地浴血奋战的呐喊声和那浩气长存的壮烈情景仿佛又呈现在眼前。烈士陵园前,有着十五年党龄的我也情不自禁地肃然站立,向革命先烈深深三鞠躬。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昔日的井冈山,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店铺遍布游人如织。井冈山上的天街是那么的美,那些村民夹杂着满口方言的普通话,个个是老板人人是导游。他们现在吃得饱,穿的暖,住的宽敞,他们安享着太平,平和的做着买卖,过上了好日子。
匆匆几日,初识井冈。或许,我这样一个过客,不能更深入的走进井冈,走进革命圣地的精神世界。然而,作为一个旅行者,我只能用一些鳖脚的文字感性的照片记录下这段历程,记录着井冈山的渊源。而记录的这些所见所闻所想,也只不过是这座天下第一山的一个片段。忽然,挹翠湖边,栽满松柏和梧桐的林荫道上传来了一首《井冈山上太阳红》的歌曲:井冈山上哟嗬嗬嗬咳,太阳红啰嗬,毛主席亲手播火种啰。烈火烧毁旧世界呃,战歌迎来东方红……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