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视角下减少食物浪费的国外研究启示

2021-05-29 10:08程小敏于干千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浪费消费食物

程小敏,于干千

(1.扬州大学 旅游烹饪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2.红河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如何减少食物浪费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12中,食物浪费减半是任务之一,要求各国落实《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十年方案框架》,采取“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当前依然还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和食物系统危机,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反对食物浪费、节约资源等各国依然悬而未决的问题亟待在新的技术条件、新的消费格局中寻求突破。

中国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也从倡议意见、行动方案走向了当下出台《反对食品浪费法》的立法强制阶段。相关研究集中于挖掘不同环节(生产、零售、物流储运、消费)、不同人群食物浪费行为特征、影响动机因素[1-3],在解决思路上集中于信息干预[4-5]、立法[6-7]以及制定节约标准等措施上。但是食物浪费行为和浪费动机的复杂性,使得相关对策思路的落实执行,依然因为欠缺长效机制和多元参与渠道而在现实消费环境中“差强人意”。王灵恩[8]等指出食物浪费在供应链环节更多是技术层面的损耗,可以通过技术、物流、设备水平创新与升级来解决,而消费端食物浪费的解决则更为困难,因为他终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人类决策行为选择的结果。因此谋求减少食物浪费的思路,从消费端来看必须立足当下食物消费环境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特征,在当前数字经济和信息共享的语境下来思考减少食物浪费的引导和促进思路,在这方面国内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相对而言都比较欠缺。

因此,本文聚焦减少食物浪费的食物共享实践,从国外研究文献中梳理分析食物共享与减少食物浪费的关系、食物共享模式以及数字化背景下食物共享的创新思路,以期为中国减少食物浪费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维度。

1 共享经济模式能否减少食物浪费的探讨

共享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资源的流动率提高,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无论是闲置资源还是稀缺资源,都可以通过共享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共享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促进获取现有资源,而不是生产新资源[9]。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共享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共享经济是建立在流量入口、数字平台、社区经济等核心概念之上的[10],覆盖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不论是如美团、滴滴、airbnb等生活服务、交通出行领域,还是如“得到”、“猪八戒”等知识技能领域都广泛出现基于共享逻辑的商业新模式。

在食品行业领域,国外也出现了致力于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共享模式,最早包括在多国出现的食品银行(Food Bank)和当地慈善组织重新分配食物的志愿活动[11],而且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渗透,在国外人们对通过分享食物来解决食物浪费困境的话题越来越感兴趣[12-14],Cohen[15](2014)指出现代高收入社会正进入后消费主义阶段,这种参与性和共享经济将越来越普遍。食品行业已出现了共享模式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新变化[16-17],食品共享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广泛运用于减少可食用食物的浪费并使用户共享食物方面[18]。

随着减少食物浪费的替代分配系统和共享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在食物共享实践方面的文献日益增多,相关研究围绕着食品共享商业模式、食物共享平台的潜力和特点、消费者分享食物的障碍以及食物共享驱动因素等话题展开,大量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都在不断论证并完善共享经济模式能减少食物浪费的观点。

1.1 共享经济模式能减少食物浪费的理论依据

Bootsman[19](2014)认为食物共享协作消费模式能解决食物浪费领域的5个关键问题,包括:食物冗余(过量食物的处理);缺乏信任(如保险行业);访问受限(对弱势群体共享食物的知识门槛);未售出服务;复杂性(如物流),从而产生直接、开放、授权、效率和简洁等企业价值;2017年 Falcone和 Imbert[20]进一步呼应上述观点,提出分享经济新模型的引入,将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的转变提供重要机遇,从理论上讲,食物共享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减少产生废物的数量,Hamari[11]则提出共享经济带来的协作消费,最便于在社区推广,通过降低社区内部的经济协调成本,从而缓解过度消费、污染和贫困等社会问题。

当然很多研究者[10,19,21,22]也在研究结论中强调,食物分享与减少食物浪费之间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分享行为的倡导或模式推行会受地区、国别以及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干扰,并不总能发挥作用,协作消费在态度–行为转化中存在差距,人们看好协作消费的良好态度不一定会转化为行动,需要一定的促进或驱动因素。

1.2 共享经济模式能减少食物浪费的驱动因素

国外食物共享减少浪费的丰富实践为实证分析提供了充分的研究空间,相关研究基于不同情境或区域背景,对共享模式减少食物浪费效应有效发挥的具体驱动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首先,要释放共享的最大潜力,有必要充分重视环境友好行为、经济意识、家务技能和合作行为、资源节约的道德约束、共享的奖励期待等因素[21-23];其次,充分认识到省钱这一经济动机在驱动消费者参与食物分享活动的强烈程度,经验证据表明消费者选择共享经济主要是经济动机而非环境动机驱动的[24-26];再次,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如何看待和感知食物是影响食物共享实践的关键因素[27-28],缺乏信任将会对食物分享行为的负面影响最大[29],毕竟食物浪费和食品安全之间往往存在一种矛盾关系[30-31],“剩菜”不仅会被认为已失去原有品质和味道,而且对于家庭二次利用也具有挑战性。

2 减少食物浪费的食物共享模式

国外的食物共享实践非常丰富,已经形成了组织化、商业化运作,涵盖了出售打折、捐赠以及以物易物等几种形式,商业性质或公益性质的食物共享组织非常多,运作相对成熟。下面基于共享食物的类型和共享食物的目标来梳理国外主要的食物共享模式。

2.1 基于食物类型的共享模式

国外食物共享有明确的分类意识,会根据浪费食物的类型以及食物浪费的环节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共享服务解决方案。Zurek[32]总结了在欧洲广泛使用的三种不同的食物共享模式及主要存在的风险和挑战,Mhlanga[33]和 Atsz O[34-35]则关注餐饮食物共享模式。我们将基于食物类型的共享模式总结归纳如下表1,涵盖了从滞销的农产品、提前落地的水果到家庭烹饪中已烹饪未食用成品的共享实践。尤其针对家庭烹饪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食物浪费情境和品种还进一步分类,总结其提供的相应共享服务方式。

表1 不同类型食物的共享模式Table 1 Sharing model of different types of food

续表1

2.2 基于不同食物共享目标的共享模式

Michelini.L[36]以52个食物共享实践案例为样本,将食品共享模式归纳为三种模式(见表 2)并强调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深化,上述模式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慈善目标的分享模式如食物银行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扶植,但其中基于线下实体超市或零售商的平台则借助数字化平台转向盈利目标的共享模式,社区共享则成为数字化场景下更为广泛的模式,而且是一种更能驱动民众或普通消费者参与的共享模式。

3 数字化加持下放大食物共享减少食物浪费效应的路径

在数字时代,食物共享平台因为数字技术的加持,不仅让企业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纷纷创新和开发各种食品共享的网络平台和应用程序,而且对数字化情境下食物浪费的管理和食物共享的运作有了多视角的思考,尤其是在如何克服消费者参与与否的干扰因素、驱动消费者使用食物共享平台而不是继续产生更高的食物浪费等方面,从技术、商业等不同维度探究了实现可持续目标和商业盈利目标有效结合的路径。

3.1 数字化食品共享平台的实效验证

数字化食品共享平台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在不同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37-38]。Timothy J[39]强调 CPMs(商业点对点共同化系统)有助于扩展剩余产品交易的可行性,不仅包括食物盈余、不完美产品,而且也可以拓展到零售商店剩下的易腐食品、家庭堆肥和餐馆浪费等,通过构建CPMs模型,销售交易的广度与消费者对驱动食品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产品属性的偏好范围相匹配。Tamar[40]以一款流行的 P2P的食物分享平台–OLID全面分析了数字共享平台在减少食物浪费的收益与成本问题,发现避免食物浪费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超过了增加交通所带来的成本,而且数字共享平台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高速交换的潜力使其非常适合易腐食品的交换。

3.2 数字化食物共享平台有效运行的路径

在消费者维度,致力于重新分配食物的移动应用程序要实现可持续性目标,必须有能实现价值共创的技术条件[41,17]。Mazzucchelli[42]强调要将食物分享看成是对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平等的行为反应,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社区支持力度以及对手机应用程度的熟悉程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使用食物共享平台的积极性。

在商业价值维度,利润导向下的商业模式亟待在共享平台下有所创新,应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社会互动。为此,Schwanholz[43]提出一种混合目标的数字共享平台定位,希望兼顾多个领域的商业动机。Michelini[44]基于变化理论(ToC),构建了一个用于动态监测和衡量食物共享平台活动及产出效应的框架;Martin-Rios[45]认为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采用技术创新来量化和减少浪费,这对于公司创新而言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而且物有所值的实践活动,食物浪费自动化量化技术对于复杂的商业餐饮服务活动场所非常必要。

在技术创新维度,FLS(food leftovers)平台能有效连接零售商与临界折扣食品消费者,解决零售环节食物浪费的问题[46-47];要解决共享平台供销两方的物流匹配问题,亟待增强供应链的数据协作和分享[48-49];基于物联网(LoT)技术的食物浪费跟踪系统的实施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并为企业带来积极的环保和经济影响[50]。

4 研究启示

在今天中国的消费环境下,平台经济是当下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领域,移动互联网的渗透更使得线上线下结合成为大多数人食物消费的主要方式,但是当前中国在消费端反对食品浪费的举措中,平台的数据功能和系统协作功能是缺位的,平台更侧重于培养数字化消费群体,以提高便利性和丰富性来鼓励和刺激食物消费。在反对食物浪费方面,平台虽然也做一些宣传动员、标识提示等程序设计,如外卖点单时会标识套餐的分量,个别商家会提供小份或半份选择,但是物流配送的起送要求以及团购促销等举措,则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减少食物浪费的信息干预效果,究其根本还在于反对食物浪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尚未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在国内个别大城市如上海试点的食物银行和共享冰箱,目前因为参与力量薄弱、对食物品质和保质期的传统认知误区、食品安全敏感性、食品安全检测的责任难度等障碍依然处于较为尴尬或边缘位置。

因此,如何将其他领域发展相对成熟的平台经济和共享模式扩展到食品消费剩余的分配和食物浪费管理领域,打造符合中国实际的食物共享模式是值得研究的主题,这也是解决反对食品浪费的长效机制和有效举措。结合目前国外食物共享模式以及数字化食物共享平台的解决方案,当前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关注和拓展:1.中国食物共享平台推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中国运行食物共享平台的多方参与模式和社区实践探索;3.在中国食物消费模式下可参与剩余食物再分配和共享的内容和领域;4.驱动中国消费者参与食物共享的动机因素和行为特征;5.中国食物共享平台推行的法规障碍和技术障碍。

猜你喜欢
浪费消费食物
不浪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