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围江”下一步该怎么治?

2021-05-28 04:09郭煦
小康 2021年15期
关键词:危化品经济带长江

郭煦

“尽管沿江化工园区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现在剩下的任务难度就比较大,可以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整治化工园区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一项重要任务,全部完成搬改关的任务还很艰巨。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长期以来,长江沿岸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是我国重化工产业的集聚区,沿江“化工围江”问题突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为化解沿江化工环境污染风险,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沿江化工污染和生态环境修复成效显著。

今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赵世新表示,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生态环境部实地排查24000余公里岸线,查出入河排污口6万余个,是之前掌握的约30倍。325个自然保护区2547个重点问题点位已整改完成2324个。

有关专家指出,进一步完善危化品行业治理体系,提高危化品行业治理能力,是长江经济带“化工围江”治理的主要思路。

化工产业的“半壁江山”:当发展经济遇上环境保护

我国是世界第一化工大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达21万家,涉及2800多个种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安全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2018年7月12日,四川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9人遇难,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142万元;2019年3月21日,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9亿元。这些重特大事故都带给我们深刻教训。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沿线化工产量占全国46%,堪称“半壁江山”,“化工围江”问题也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严重透支,安全生产风险事故高发。

由于经济和历史原因,一些地区面临发展、环保和安全生产的多重压力。有些省市地处内陆、经济相对落后,追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需求非常强烈,但一些企业设备和工艺落后,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投入改造的财力捉襟见肘,安全隐患较多。

官方统计数据发现,2005—2017年,全国约50%的化工企业集中在长江经济带,且整體占比变动不大。2019年1月2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9〕1号),指导基层有关部门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坚决防范和遏制化工重特大事故。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组织对53个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开展为期3年的专家指导服务,并公布全国53个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名单,涉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危化品重点县分布情况来看,长江经济带重点县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苏与浙江,各有3个;其次是安徽、湖北、江西、重庆、四川,各有2个;其他省市各有1个。从危化品重点县分布来看,长江经济带属于危化品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危化品行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在当年的“三线建设”中,四川省内有不少化工企业,多涉及硝化等危险工艺,且多是沿江布局,宜宾等地就很典型。这些企业在建设时限于当时物质和技术条件,装备水平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环保处理能力不足,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以及环保事故。当地安监环保部门对这些涉危企业进行排查和整顿,也可能与地方发展经济的冲动方枘圆凿,安全、环保监管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长江经济带危化品监管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监管执法工作落后、地方政府站位不够高、执法出现宽松软现象、监察工作形式化、执法一刀切问题突出、源头管理失控。其次是行业监管与综合监管边界不够清晰,危化品行政职责边界不清、基层监管组织不健全、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

不是不发展,而是要探新路

2017年,环境保护部(现为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切实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随后,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进入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经济带,需要迎难而上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全域推进治理保护,全力促进动能转化,加快调“优”生态布局、调“轻”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筑牢“美丽长江”的生态基底。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原主任乔仁毅指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发展了,而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事实上,在危化品行业治理与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层面,我国目前已形成覆盖从危化品企业市场准入到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废弃处置等各环节,从事前许可、事中监管到事后追责的全过程和较为完备的危化品行业监管框架,已建立起包括危化品登记制度、目录制度、重大危险源辨识制度、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安全使用许可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安全评价制度等重要制度在内的危化品监管体系。

乔仁毅表示,客观上看,仍存在立法整體层级不高、操作性不强、部门之间责任划分不明确、问责机制不完善等不足之处,影响了危化品行业治理的效果。同时,危化品行业监管和执法实践存在的问题,也是治理效果不佳、重特大安全事故不绝的突出原因。具体来看,危化品行业的监管和执法体制机制存在掣肘,基层监管和执法力量不足、能力不够,监管理念和执法生态也存在一些问题。从企业端来看,一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与技能,未能建立起科学完备的风险评估、处置和应急机制,更是各地重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直接原因。

化工园区整治初见成效,“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张波此前在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长江是黄金水道,水运成本较低,因此在长江沿线布局了一批化工企业,运输原料和产品相对方便,长江经济带成了我国重化工的产业基地,这一带矿产资源也比较多,化工企业布局也比较多。整治化工园区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一项重要任务。两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化工园区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把住准入关。生态环境部指导地方环保系统严把环评关,禁止在长江干支流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管住源头。二是推进现有的沿江化工企业实施搬改关,列入搬改关计划的企业到去年年底有79%完成了整治任务,其中沿江一公里范围内落后化工产能已经全部淘汰。三是指导7个省份出台了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5个省份认定了146家化工园区,这样就可以进一步规范化工园区的综合评价、开发建设,规范其发展。

“尽管沿江化工园区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现在剩下的任务难度就比较大,可以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全部完成搬改关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张波说,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中国的河湖无论大小都应该有缓冲带,“生产活动不要紧挨着水边,要给河湖留出一定的缓冲距离。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即便像长江这样重要的母亲河,我们很多的企业也直接开到江边上来,码头建得也比较随意。企业建起来了,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做出很大的贡献,相应地也就加快了城区建设和人口集聚,现在要退出成本就会比较高,代价就会比较大。”

有了这样的“启示”后应该怎么办?张波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一是要克服困难,继续推进治理;二是对于重要的河湖,各地都要及早划定生态缓冲带,缓冲带的大小可由各地从实际出发确定,一旦划定就要严格保护起来,不允许新的破坏生态的项目进入缓冲带。

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国40%的造纸、43%的合成氨、81%的磷铵、72%的印染布、40%的烧碱产能聚集在长江两岸。其中,上游地区以化工、医药、冶金、建材、火电为主导产业的园区比例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仍以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下游地区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园区占比较高,园区产业结构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近年来,重化工污染企业呈现出陆续由传统的下游东部集聚区域,如江苏、浙江等,向中上游中西部省份,如湖北、湖南、重庆等集聚的趋势。沿江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37%、43%。

2020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的实施意见,开展专项整治举措。就此,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原院长刘铁民指出,化工行业整体安全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集中,在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等环节已经形成了系统性安全风险,导致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

上述专家指出,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T”形空间结构战略中极其重要的发展轴。根据国务院出台的《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要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通过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产业科学有序的转移与承接合作,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

“对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化学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产业的跨区域转移进行严格监督,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实施最严格的环保、能耗、水耗、安全、用地等标准。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

猜你喜欢
危化品经济带长江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