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佑民
摘 要:文章以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持续开发以及旅游行业在不断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民宿改建项目为出发点,以安徽省合肥市“三河古镇”的民宿改建现状为研究对象,对“三河古镇”景区民宿改建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三河古镇”民宿建设的可行性设想。以此为缩影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景区民宿改建热进行一次冷思考。
关键词:旅游;民宿;旅游;三河古镇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传统与现代双重文化影响下的古镇个性化研究——以合肥‘三河古镇为例”(SK2019A1010)成果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红利持续释放,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日常生活之外对于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非物质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而旅游成为人们对于精神生活追求的积极表现,旅游消费在人们的年度总消费额中的占比逐年提高,这些促使各级政府、各地企业不断开发新的景点项目或对旧有景点进行升级,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为满足差异化的消费和旅居体验,民宿在近十年时间内悄然兴起并迅速壮大。与21世纪初的民宿改建不同,2010年之后,民宿在全國热门旅游景点或周边开始了爆发式增长。很显然,民宿为旅居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是其负面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在云南大理市洱海边千余家民宿客栈的拆除行动后,全国各地以不同形式对这些负面问题展开的矫正便开始了,其问题涉及生态破坏、产权纠纷、建筑违章等方方面面。当重新看待彼时这场民宿的野蛮建设时,我们不得不对当时的条件和今日结果进行充分评估,从而在新一轮民宿建设中思考更可行、更优化的方案。
一、“三河古镇”概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下辖的“三河古镇”作为5A景区,景区内有很多名胜古迹的历史都非常悠久,尤以古城墙、古炮台、古庙、古桥、古民宅、古茶楼、古街古巷闻名,主要景点有望月桥、三县桥、鹊渚廊桥、忠武阁、万年台、英王府等。和国内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新建旅游景点不同,“三河古镇”确实有着不菲的“家底”,也给各地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河古镇”与安徽省另一地级市六安市交界,距离合肥市区约35公里。这个距离让古镇显得极为尴尬:“三河古镇”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游客留宿,人们可以在游览结束后自驾或选择公共交通移步去合肥市区住宿。客源流失使得当地的旅游收入并不高,所以,“三河古镇”作为旅游景点在经济收益上却与“5A”的级别不相称。
该古镇景区是开放式的,不收取门票,但景区内有一些小景点是收费的,分别是杨振宁旧居、孙立人故居、刘同兴隆庄、董寅初纪念馆、鹤庐、三河大战风云馆、大夫第、老酒坊、望月阁、古娱坊。随着旅游市场不断细分,国内很多景区也都在考虑是否免票、门票价格等问题。但从全国环境来看,景区收费与否并非游客考虑的首要因素,而景区活动、服务、食宿等因素才是游客真正顾虑的,也是影响游客游览时长的关键因素。
二、“三河古镇”的民宿现状
“三河古镇”的民宿建设不可避免地受时间和地域局限,遭遇各种问题。项目团队在对“三河古镇”的民宿考察中发现了一些普遍问题:管理层面缺少对现代化乡镇建设的整体规划认知,导致民宿建筑与景区古建筑风格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
“三河古镇”的部分民居改建过于随意,私人化的、农耕文化下生发的样式让此地的民宿没有摆脱旧式的家庭旅馆模式,仅仅单一地追求客房数,忽略了内容与个性化的建设,与古镇相得益彰并在整体中寻求变化更是无从谈起。民宿建筑既无法形成统一秩序,又没有在差异的对比中形成美感,从业者的审美趣味让渡给低门槛的数量和简陋的乡土味,使得游客的居住体验和留宿意愿大打折扣。部分民宿项目长时间停留在房型与房间设施的增加上,模仿城市快捷酒店风格,没有让古镇的景致延伸进民宿生活。内外脱节是“三河古镇”民宿的普遍现状。
三、古镇的民宿形态设想
项目团队在实地考察后对“三河古镇”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充分评估,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设想,其中包括整体的居住与度假理念定位、组团式的建设布局、建筑细节呈现、运营机制等。具体如下:
(一)打造体验式的精品乡镇水居生活与农庄度假理念
“三河古镇”旅游应该充分利用古镇的水系资源以及水与桥的文化,响应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依托合肥市近年来人口增长和战略部署,打造古镇旅游的品牌,重塑乡村田园文化。同时,发挥自身优越地理位置及生态优势,将古镇与核心城市的近距离变为有利条件,建立一个乡镇的水居生活综合体,使民宿建设组团发展。三河古民居飞檐翘角、双坡屋顶的特色非常明显(图1),在此背景下对新建的、与古建风格相差甚远的皖南徽派建筑的马头墙进行改造(图2),将风格统一的古建筑融合在水居生活中。
另外,以“三河古镇”为中心积极牵动周边村落配合建设“体验式精品农庄”。在乡镇水居生活之外进行体验式精品农庄的开发,在保护乡村肌理基础上充分引进农庄度假理念,营造具有典型水乡农耕文化的传统生活氛围,打造适合现代都市居民休闲度假的“桃花源”。度假农庄以“三河古镇”为核心形成卫星村落,将古镇与村落有机统一,内容则分为体验式的土特产种植、采摘与加工,农务体验,酿酒文化等模块,引流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游客,深度开发民宿、餐饮、娱乐、景观、消费等一系列适应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形成与“三河古镇”相呼应的古村落精品农庄旅游度假目的地景区。将古镇的客流有效分享至村落,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增加其旅游频次,形成动态的古镇旅游服务。
精品农庄所代表的新型乡村旅游和庄园经济,与“三河古镇”旅游相比较,风格不同且内容互补。农庄所提供的乡村、农俗和原生态自然体验,完全可以补充古镇景区相对精致的视觉体验,有助于将“三河古镇”建设为全域范围的旅游经济,完善功能布局,增强各个景点之间的联动效应。
(二)动静相宜、新旧结合的组团式民宿建设布局。
新的组团式民宿建设布局应改变过去从业者各自为战的状况,行业团体应该对建筑形态做指导性规划,同时也应该对业态适当进行做错位经营政策指导。与“三河古镇”中相对闹中取静的水居生活相比,农庄度假中的休闲娱乐体验则以“动态”为主;古镇民宿建筑为了与历史相得益彰,建筑相态以“修旧”为主,而农庄应该以“新建”为主,使新的建筑形态与人们固有的农村印象形成强烈反差进而增加其吸引力。最终形成动静相宜、新旧结合的民宿布局。
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三河古镇”的水居生活与村落的农庄度假两大板块细分为不同的民宿组团。具体可依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塑造庐剧、粮仓、酿酒、采摘、渔船、动物乐园、烧烤野炊、知青旅馆等八大民宿组团,以充实的内容和精良的服务延长旅游时长和线路。
(三)民宿改建着重外立面景观与院落景致设计相结合
上述的八大民宿组团可以将“三河古镇”民宿建设成重要的乡村文化代表。设计师对于这些民宿的改建应始终保持相對严谨的态度,尽量保护原有的民居状态,但必须将外立面景观、院落景致和室内设计充分融合到古镇底色中。
另外,农庄因与古镇的距离较远且相对独立,因此应该在旧有情态下充分创新。在农耕文化的自然景观中形成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与乡土文化有差异的新建筑情态,形成改造着力点,强调舒适性和农庄体验相结合,在乡野与自然中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体验融合,进一步拉近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距离。
(四)一票全包的运营机制
包括古镇在内的三河全域景区,在景区运营管理方面都可以进行“一票制”的尝试。免门票费固然可以作为一个吸引游客有利条件,然而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远比有限的门票更能激发游客的兴趣。因此,可以采用一票全包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两种类型:非住宿一票全包和住宿一票全包。其中,前者内容包含了“三河古镇”景区若干景点、特色午餐和农庄体验项目;住宿一票全包除以上项目外,还包含古镇和农庄景区间往返游览车,另外提供古镇景区和农庄的民宿和特色晚宴。
运营“一票制”是景区集体、经营户个体以及游客三方利益最大化的最有利方式,通过整体定位、集中管理的思路能开发更多的体验项目,避免热门项目扎堆建设,进而顺利实施错位经营,实现区域内农民全面致富的目标。
四、结语
显然,“三河古镇”的民宿改建是在全国旅游及民宿快速发展的节奏中,被裹挟着发展至当下的。在今天,民宿从业者和主管部门需要集体思考民宿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将旅游、民宿与乡建纽带当作有机整体培养并开发,从宏观规划、细节呈现、运营设计等方面着手对“三河古镇”民宿改建进行新一轮调整,不断进行内容开发,形成一个鲜活的、具有特色的“三河古镇”民宿集群,为游客带来有别于一般传统景区的体验。
作者单位: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