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阁
摘 要:文章引入AVC理论探究城市滨水公园AVC内涵,通过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筛选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三方面构建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城市滨水公园;AVC;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评价研究以单一视角居多,缺少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效益出发对滨水公园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鉴于此,本文以城市滨水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三方面,构建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一、AVC理论在城市滨水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一)AVC理论基础
AVC理论核心是三力,即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承载力(Capacity),简称AVC。该理论由刘滨谊最先提出,目前AVC评价体系已从最初的风景区拓展至乡村景观、城市景观等多个领域。城市滨水公园建设的目的,是在保障滨水绿地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的开发,一方面满足城市景观形象建设的需要,优化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城市居民及游客提供游憩环境,其建设的目标紧扣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与AVC评价目标一致,为AVC理论应用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城市滨水公园景观AVC三力内涵
滨水公园景观吸引力是公园对于游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对应公园的对外联系,主要是滨水公园景观资源的分析与评价。其理论量化模型利用了Wilson最大熵原理推导出的地域空间引力模型,将旅游地吸引力分为外动力、内动力和中间条件。吸引力外动力即游憩地对游憩者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景观环境方面,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力内动力是指游人的游憩需求及游憩体验,主要表现在滨水公园的景观游憩性上,包括游憩活动、游憩空间质量和设施完善性几方面。吸引力中间条件主要受到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即人们到达公园的便捷程度以及公园的可进入性,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人们到达滨水公园的机会和条件。
滨水公园景观生命力是指滨水公园景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断持续甚至增强的能力,对应公园的发展时序性,是公园与区域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体现。第一,滨水公园与城市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滨水公园景观对提升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滨水公园周边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提升滨水区周边土地开发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二,滨水公园游憩服务与游人需求。在滨水公园景观建设中,游憩活动、游憩项目、游憩产品等建设应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空间的发展进行多元化设计,满足不同游人的多种需求。丰富的游憩产品及活动项目及完善的服务设施能增强游人的游憩体验,提高公园景观活力。第三,滨水公园开发运营管理。对于滨水公园来讲,要想持续地发挥其景观综合效益,最重要的是保持滨水公园的生命力。滨水公园景观生命的延续与发展,有赖于公园景观环境的管理与维护。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开发运营管理水平也与城市或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与游憩资源的融合体,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游憩资源与人们的活动关系密切,游憩活动不可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城市滨水公园开发过程中,其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等均发生着一系列变化。要想提高城市滨水公园景观承载力,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滨水公园景观资源,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营造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系统。首先,资源空间承载力。在不破坏城市滨水公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城市滨水公园环境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或人类活动的水平,包括游人规模、建设规模以及资源开发强度等。其次,生态环境承载力,即城市滨水公园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干扰的最大限度。对于城市滨水公园景观,在发挥游憩功能的同时,重点保护环境,满足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性。最后,游人心理承载力。提升游人心理舒适度和满意度,带给游人在公园游憩过程中良好的景观体验感受是滨水公园景观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
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值的确定
根据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特点同时借鉴AVC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以系统性、代表性、独立性、可行性为原则筛选评价指标。通过文献调研法,在前人对滨水绿地和AVC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27个指标构成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yahhp10.0软件建立重要性矩阵,专家对各层指标两两比较并打分,通过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计算所得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权重,最终得到指标权重值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权重分析
根据三力权重分布可看出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相对重要性:承载力>吸引力>生命力。由此逆推出在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景观承载力处于首要地位,若公园的发展超出了公园的承载能力,则公园的环境及运行系统将遭受破坏,无法正常运行。城市滨水公园带来的综合效益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力提高城市滨水公园的吸引力,是促进公园发挥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因此,充分挖掘提升滨水公园的吸引力,既能满足居民和游客在休闲游憩方面的需求,又能带动城市休闲及游憩产业发展,为城市及地区带来经济效益,提高滨水公园生命力。因此,我们应以保护公园生态环境为基础,大力发展景观吸引力,同时提升公园生命力,最后使其三力均衡发展。
同时,将各因素层相对于目标层A1的权重值进行分布比较,将权重值的分布情况划分五个区间,即0~0.05、0.05~0.1、0.1~0.15、0.15~0.2、0.2~0.25,分别对应着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十分重要、绝对重要五个等级。根据各因素层权重值分布情况可知,生态环境承载力处于绝对重要位置,资源空间承载力处于十分重要位置,吸引力中的自然景观、游憩功能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吸引力中的人文景观、交通可达性以及生命力中的外部环境、公园管理水平处于重要位置。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过程中应以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前提,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使滨水公园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公园资源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分配布置,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合理舒适的游憩活动空间,提升公园资源空间承载力。另外,应对滨水公园自然景观和游憩功能进行提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游憩体验。还要注重人文景观特色挖掘,提升景观文化内涵,加强公园交通可达性以及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利用滨水公园环境资源优势带动周边环境的发展,提高公园管理水平,促进城市滨水公园全面协调发展。
三、结语
本文根据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特点,借鉴AVC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效益出发,基于景观的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三力要素构建了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是AVC理论在城市滨水公园评价体系中的实践应用,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由于城市滨水公园综合评价指标涉及专业众多,指标相对复杂,需要各专业协同研究。现阶段从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综合研究滨水公园景观的文献较少,评价因子选择等需要在后面研究中予以完善和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高凤娟.城市滨水公园发展现状研究[J].江西农业,2018(22):75-76.
[2]郎小霞.滨水空间特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44-46.
[3]杨洋,黄少伟,唐洪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州绿道景观评价模型的构建[J].广东园林,2018(4):30-35.
[4]李华,蔡永立.基于AVC评价的湿地公园旅游规划比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1):58-62,94.
[5]张幸幸,吴晓华,蔡景伟.基于AVC的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盘垟村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9(1):330-34.
[6]汤雨琴,郭健康,靳思佳,等.郊野公园游憩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5):79-88.
[7]赵莹.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沈阳市滨水游憩空间调查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學,2019.
[8]王秋鸟,邓华峰.基于AVC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三岔村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298-303.
[9]林葳,喻来,陈舒静,等.城市生态滨江绿地定量评价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1):345-348.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