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丹
摘 要: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老龄化问题、城市污染问题、老工业区衰落问题、人们心理问题等接踵出现,现在国内外对于单独的每个问题都有相应的深入研究,但是缺少把几个问题结合起来的研究。文章主要针对城市老龄化问题、老工业区更新问题、社会心理问题等进行分析与调研,初步分析了中国养老方式、养老院环境现状以及首钢老工业区的现状,通过将北京首钢搬迁旧址局部改造成孤儿院与养老院相结合的景观建筑,设计出一个既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又有利于首钢再振兴的后工业主题公园,并有引导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提供关心与帮助。
关键词:老龄化;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后工业公园;首钢复兴
一、老龄化问题与养老空间设计现状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是在未富先老、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的国情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相伴随,与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相重叠,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相交织,给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了新难度。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国外发达国家的对于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开始很早,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实际案例。但是各国研究都针对的是自己的特有国情:美国的高质量老年小区建设如太阳城、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障体系、日本细致的无障碍设计等等。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养老方式及养老建筑设计,同时,还有很多有关中国老年人活动行为特点的研究与实践,比较成功的案例较少。
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福利院养老、老年公寓式养老。虽然这三种养老方式各有其特点,但无论是从心理是历史上来说,家庭养老都是中国老年人的首选。我国的人口国情较为特殊,在未来几十年中,大多数家庭都是一对夫妇赡养四个老人,家庭经济负担加剧,因而养老院养老的方式有其一定的适用性。
二、老工业区景观改造现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老工业区旧有的工业的产业结构、用地紧张和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地、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老工业基地的再振兴和防止新贫困地区的产生是跨世纪战略中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外老工业区景观改造经过四个时期的发展演变,从20世纪60年代对工业建筑的利用,到70年代的生态思想的植入和工业美学价值的发掘,再到80年代,开始归纳出一定的原则。现在到了21世纪,老工业区的景观改造开始与自然和城市相融合,并且从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扩大,设计的思想和设计手法日趋成熟,各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设计理念与实际案例,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开始出现相关的成功案例。由于世博会的召开,港口城市上海主要是改造船厂和恢复滨河生态,代表项目有后滩公园。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主要是对电子厂、酿酒厂的改造,代表项目有798艺术工廠、阿拉里奥艺术中心。
三、北京市石景山首钢遗址地区景观改造设计
(一)北京市老龄化现状与养老环境
2016年,北京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比例为24.6%,但是如果把外来常住人口也算上,北京的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比例被稀释为15.9%。全市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北京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虽然居家养老仍然是占首位的养老方式,但养老院养老的观念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除此之外,在养老环境设计方面还有待完善,居住区景观没有对老人进行特殊的考虑,趣味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
(二)首钢遗址改造背景
随着首都城区的变大,区域条件和环保压力限制了“钢铁巨人”的进一步长大。在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员会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方案,至2010年底完成搬迁。搬迁后的首钢工业区遗址总面积为8.56平方公里。搬迁共涉及2.2万名富余职工安置,其中大约一半人员将被新建成钢厂和北京新产业区开发吸纳,剩余人员将通过社会就业、退休等方式加以解决。约1.09万人达到退休年龄,进入社会养老。
搬迁后的首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打造“一核、两区、三带”产业发展布局。石景山景区要加快形成“一二三六”产业发展格局,为早日实现“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建设现代化首都新城区”的战略目标起到推动作用。其中将长安街一直延伸到门头沟区,从而打造为集总部经济、商务办公、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京西“财富大道”。此外,石景山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十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钢新兴产业基地。新首钢园冬奥广场和工业遗址公园区还会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遗址公园区。在交通方面,M11、R1、S1三条轨道线也被纳入规划。
(三)首钢遗址后现代公园设计实践
公园为后现代主义设计,重点强调人们的情感需求,特别是老年人和孤儿的情感需求。设计批判现代主义的几何形态和方盒子设计,采用非理性的空间设计,将复杂的结构形式运用于设计之中,使得设计从单单满足功能需求到成为情感的物化。该设计将孤儿院用养老院进行围合,使得养老院将孤儿院“捧在手心”,隐喻人们对孤儿及老人的关注。此外,该设计使得首钢老人们可以继续在首钢养老,满足其对首钢场所的依恋(图1)。
1.平面功能(图2)
公园以老人和小孩为主要使用人群,在基地建立了养老院和孤儿院,让他们彼此相互陪伴,缓解彼此的孤独。基于使用人群和基地现状,公园主要分为四大区域: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滨水区、养老院与孤儿院建筑与园务管理区。各区域中又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如儿童活动区又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分为了幼儿活动区、儿童游戏区、青年文化活动区。
2.植物布置
老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能够让小孩和老人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公园植物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防止遮挡小孩和老人的视线,方便他们能更好地欣赏周围的风景。生态湿地区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园区绿地面积,形成更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水净化系统,同时为老人和小孩提供新的游玩空间。青年活动区以平坦地形为主,在植物方面大量应用灌木,形成私密或半私密的小空间,充分考虑到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视觉感受。中心的大草坪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了大型集体活动的良好空间。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老工业竞争力不足,逐渐走向衰落,面临着搬离城市寻找新的厂址的问题,形成了许多工业遗址废弃地。而与此同时北京作为老龄化水平全国最高城市之一,其养老院出现一床难求的状况。在这种背景下,老工业区的改造和老龄化环境下的养老环境建设成为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通过对北京老年人特点和老年人养老环境以及老工业区工业遗址进行的实践调研与案例分析,发现老年群体犹如当初的创意产业艺术家们由于资金不足而选择798工厂一样,老工业区废旧工业遗址改建的养老院对于老年人来说会有着天然的吸引力。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改造思想和实际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发现老工业区除了可以与创意产业结合以外,与养老院的结合也是一种新的体验。这样既有利于打破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界限,形成开放式、交融式的城市格局,保护了工业文明遗产,同时又为工业区增加了生活气息。将原工厂富有特色的厂房改造为各种娱乐服务设施不仅增添了人们生活的乐趣,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减少老年人被孤立、被遗忘的状况,让老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社会,接触到外界。此外,还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老人和小孩是公园等绿地的主要使用者,他们面臨着孤独和缺乏特殊照顾的情况。以这两种人群设为目标人群,对首钢遗址进行孤儿院与养老院相结合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能够为弱势群体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4.
[2]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后工业景观设计思想与手法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2.
[3]徐国泉,王元地.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与策略[J].区域经济,2004(5):26-27.
[4]冯革群.德国鲁尔工业地域变迁的模式与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6(3):93-98.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