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案例研究及启示

2021-05-28 13:43何圣博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何圣博

摘 要:文章基于城市转型背景,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通过研究其工业遗产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前提条件,结合工业遗产再生设计实践案例,探究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应该采取的态度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融入城市发展总体框架;避免两个倾向。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市转型;工业遗产再利用

由于资源的可耗竭性,城市出现了“煤竭城衰”的危机[1];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承载。因此,工业遗产作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空间载体,如何合理再利用使之适应新的城市功能,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贾汪区是江苏省唯一的资源枯竭城区,自2001年开始转型,经过多年实践,在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协同合作下,进行了许多优秀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实践,探索出一条基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路径[2]。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从城市转型视角探讨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设计理念与表达路径。

一、贾汪区工业遗产的转型与发展

贾汪区经过130余年的煤炭开采,最多时有250余座煤矿,留下了13万亩采煤塌陷地。在煤矿相继关停的十几年里,贾汪区的GDP排名一直位居徐州的末尾,人才外流严重,优质的产业项目稀少,更是一度被称为“滑地”和“空城”。这份历史的欠账,要用生态修复的智慧偿还。

(一)贾汪区工业遗产转型与发展机遇

1.政治机遇——国家重视支持工业遗产转型发展

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支持和鼓励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国家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徐州工业遗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保障与扶持。江苏省在关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政策中明确提出,努力把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商贸物流旅游中心。战略的实施为徐州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贾汪区工业遗产转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机遇。

2.经济机遇——潘安湖带动片区产业联动发展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有效带动了贾汪区旅游发展,这为工业遗产的转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机遇和发展空间。为实现潘安新城从单一观光旅游向“游、娱、学、吃、住、购”方向的过渡,工业遗产转型建设将充分考虑完善城市配套,延伸区域产业链,与潘安湖湿地公园发展充分互动。

3.道路机遇——贾汪区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2016年2月,贾汪区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随后,在关于推进贾汪全域旅游发展的提案中,贾汪区政府重点提出推进“旅游+”融合工程。贾汪走以“生态+旅游业”为核心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为贾汪区工业遗产的转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机遇。

(二)贾汪区工业遗产转型与发展必要性

1.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带动贾汪区域经济发展

关闭小煤矿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贾汪区各种经济指标陡然下降,产业更替面临重重困境。因此,贾汪区工业遗产的改造可以以潘安湖成功的生态改造为契机,以生态转型带动产业转型、社会转型以及城市转型,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带动贾汪区经济发展。

2.提供相关就业岗位,改善当地经济民生

煤矿枯竭关闭带来经济下滑与长期恶劣的环境,就业与民生问题日趋严重,贾汪人民求富、求绿、求变的愿望十分强烈。贾汪区工业遗产的转型改造能够提供相关就业岗位,有效改善当地经济民生。

3.留存保护工业遗迹,丰富徐州城市记忆

徐州市煤矿开发历史悠久,煤矿与一代代徐州人民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随着徐州众多煤矿的关闭与改造,在徐州越来越难以寻到有关煤矿的城市记忆。贾汪工业遗产的改造转型,着重保留与煤矿开采开发有关的工业遗迹,延续城市文化,丰富城市记忆[3]。

二、贾汪区工业遗产再利用实践案例

(一)潘安湖湿地公园

潘安湖采煤塌陷区距离徐州市主城区18公里。长期高强度的开采,形成了贾汪区内塌陷面积最大、情况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4],涉及西段庄、权台、潘安、西大吴、马庄、唐庄等村庄,严重威胁着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地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为了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绿色生活,绿色发展”,从2008年开始,在政府领导下,贾汪区借鉴德国鲁尔地区的生态恢复经验,确定了以“综合整治”为核心的采煤塌陷区治理目标,通过“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建设”四位一体综合整治措施建成各个生态区,形成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和一个高效的农业基准区。在树立品牌形象上,通过引入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团队,打造了潘安湖湿地公园、潘安古镇、马庄香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品牌。同时,以潘安湖及周边优美生态环境为依托建设科教创新区,打造集旅游、养老、科教、居住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生态居住区。

通过综合整治,原本贾汪区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蜕变成为湖阔景美、游人如织的湿地公园,2019年助力贾汪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就了贾汪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变,为资源枯竭城市生态转型发展提供样板。

(二)韩桥煤矿旧址公园

韩桥煤矿旧址公园位于贾汪城区南部,总占地面积约4.2公顷,由原韩桥矿区和夏桥矿区两部分组成。从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恩燮在贾汪掘井建矿,至2001年11月和2008年2月,夏桥矿、韩桥矿相继关井,百余年间,韩桥煤矿先后经历了煤矿开采、反抗官僚、资本家罢工、抗日战争以及国民党第三绥靖区起义等重大事件。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韩桥煤矿旧址作为近现代工业遗产类不可移动文物,入选为“江苏省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1年12月19日,该旧址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初,贾汪区对韩桥矿旧址夏桥矿区范围内11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包括国民党部队起义旧址、老烟囱、民国水塔、碉堡、石砌老围墙等。规划围绕“煤矿”主题,深入挖掘贾汪煤矿历史文化,建设遗址类开放式博物馆,同时进行建筑内外环境清理以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如今韩桥煤矿以工业遗址公园的面貌重新展现在市民面前[5]。

韩桥煤矿通过对发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并结合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明确旧址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高标准规划,使其匹配城市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韩桥煤矿的活化填补了市区工业公园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贾汪区百年煤矿的“乌金”历史和工业文明。

短短几年,贾汪区实现了从“去锈”到“上秀”的转变。现如今贾汪区已成为徐州的物流、商贸、生态、旅游中心,被誉为“徐州后花园”。贾汪之变正是徐州的缩影,贾汪区的成功转型实现了由一煤独大到绿色多元,被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中国样本”。

三、工业遗产改造启示

(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各级政府在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基础设施改善,化解建设期间开发商不愿承担的先期维修和环境治理投入的问题;并采取政商协同配合的“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将工业遗产再利用作为城市复兴和再开发的催化剂,使工业遗产改造进行商业性开发的同时,谋求更广泛的公众利益与社会价值。

(二)融入城市發展总体框架

工业遗产再生其根本就是将与城市发展相背离的工业遗存改造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工业遗存改造不是孤立的,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应用与城市发展总体框架相匹配。同时,提高工业遗产改造的社会包容性,使之再造建设满足各阶级、各类型人群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公众对场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6]。

(三)避免两个倾向

要避免工业遗产保护简单化和利用随意化两个倾向,针对不同的工业遗产实施不同的保护与发展措施。对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或登录工业遗产要严格保护、最小干预,对于具有一定价值的候补工业遗产要谨慎介入、适度改造,对于仅有空间利用价值的存量工业资源要深度改造、合理利用。同时,根据工业遗产空间性质吸纳合适且丰富的产业业态的导入和进驻,加强后期管控与高效运维,做到工业再建场所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能源结构单一的时代,煤炭就是工业的食粮,而如今,随着徐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工业遗产的活化更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贾汪转型过程中工业遗产改造发挥的巨大作用,列举贾汪区优秀的工业遗产设计实践案例,得出工业遗产再利用需要通过“自上而下”政商协同的建设模式,由空间的再生产到文化的再创造,改变工业遗产社会空间结构,提高社会包容性,使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中,以用促保,新旧共生,高效贴切地利用工业遗产,从而达到平衡用地矛盾,活化空间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工业文化,满足人群诉求的目的,使工业遗产在城市变迁中不断产生新的活力,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涵,戴文婷.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中国矿业,2017(2):27-32.

[2]郑文含.绿色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2019(4):100-105.

[3]崔磊,苏志岩.转型发展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9-64.

[4]常江,胡庭浩,周耀.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及效应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9(9):51-55.

[5]赵扬.徐州煤炭工业遗产再生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6]曾锐,于立,李早,等.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现状和启示[J].工业建筑,2016(2):1-4.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
绿色审计视阈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如何“破茧成蝶”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供给侧改革推进下对激发资源型城市消费的初步研究
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人员安置问题研究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旅游企业发展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