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梅
摘 要:随着“艺考新政”的实施,音乐专业难度不断加大,文化分数要求越来越高,音乐高考已经不再是令人羡慕的捷径,我校音乐高考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取得历史性突破,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实现专业和文化双100%过本科录取线的成绩,创造了“集体跳龙门”的奇迹,培养出大批综合素质更全面的社会音乐后备人才。文章就如何协调好音乐生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促进音乐生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生;专业与文化;平衡发展
2013年教育部《艺术学门类专业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提高艺术类文化课控制分数线,音乐类专业考生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高考生文化课成绩的65%,并于2015年、2016年,再次提出要逐步提高文化课分数线;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明确规定各批次艺术类统考以文化课成绩占40%、艺术科成绩占60%的综合分进行投档录取。教育部门对艺考政策进行晋级调整,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大方向,逐渐改变成绩不好才学艺术的传统观念,有助于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一、 音乐生专业与文化学习现状
(一)音乐生个体差异大、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我校音乐生主要有三类学生构成,一类学生是从小学习音乐、具有一定音乐天赋和音乐发展潜能,把音乐作为终身追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从小在专业上的时间投入较多,用于文化课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导致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另一类学生是缺乏音乐基础但热爱音乐,文化成绩不理想、打算通过音乐高考这条捷径考进大学的学生;还有一类学生是音乐基础和兴趣平平,文化基础稍好,通过文化考入理想大学较为困难,因此希望通过音乐高考考入更加理想的大学。因此音乐生总体文化课水平与普高班文化课成绩相差较大,大部分学生在兼顾音樂专业和文化科目双重考验时应接不暇。同时音乐生个体的学习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如2018届的音乐生中分别包含了文化科总成绩在年级排名第一和年级排名末位的学生,二者文化总分相差三百多分,给教师授课带来一定难度,授课进度慢、注重基础会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授课难度大,进度快则会令部分学生跟不上。
(二)音乐生普遍对文化课缺乏一定的热情
音乐生个性鲜明、行为活跃,对待专业热情高涨、乐意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也由于好动的性格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文化课知识。文化课学习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而音乐生因文化基础不牢固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专业课上他们聚精会神、思维灵活、精神饱满的一面,而一旦回归文化课则无精打采、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少学生更是睡虫上脑,课上处于游离状态,经常出现“专业课上一条龙,文化课上一条虫”的现象。
音乐生普遍感性思维较好,理性思维较弱,音乐专业学习更多强调的是技能方面的表现,因此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手段,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要求较高,再加以琴不离手、曲不离口重复性的大量练习;而文化课学习更多的是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尤其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理性思维占主导成分,音乐生学习起来倍感吃力,因此文化学习思维习惯的不同也导致了文化课学习越来越困难。
(三)专业课与文化课学习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冲突
音乐生既要学习专业,又要学习文化,两者都要兼顾,音乐生每天除了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之外,还要进行大量的专业的训练,时间是固定的,精力是有限的,进行专业课训练,必将耗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时间投入到专业,文化课学习相对就得缩短时间,反之亦然,专业学习和文化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必然存在。我校在基础年级音乐生的课程安排上主要是注重文化课,对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偏少,如高一的音乐专业课一周只有4节,无法满足零基础音乐生的学习需求的;高二音乐专业课增加至5节,但是对处于专业上升期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时间更是远远不足。
高三是音乐生学习专业最重要的时间,高三上学期至来年3月中旬的七八个月时间音乐生都在进行专业备考和考试,根本无法兼顾文化课学习,而文化课学习的黄金时间也是高三,但是等到专业考试结束再开始面对文化课这只拦路虎仅剩三个月而已,尤其是专业考试已稳操胜券,而文化课因长时间放置一边导致大脑中已无记忆时,文化课成绩便会成为他们进入艺术高校的最后一道更难的门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两边平衡,利用和分配好专业与文化学习的时间,成为了音乐生能否考上大学的关键。
二、 音乐生专业与文化学习平衡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音乐人才的选拔,兼顾专业与文化平衡
学习音乐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做基础,只有较好的文化底蕴,才能让音乐之路走得更长远,我校在年年文化分数线推高,音乐高考依然实现专业和文化双100%过本科录取线的首要措施是在组建艺术班初始重视对学生基础的考核,选拔出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进入音乐班学习。在选拔人才上首先考虑该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音乐能力,具备可开发的音乐潜能;其次,该生的文化成绩需达到年级普通班平均分的九成,这样才不至于专业上线后因为文化没有达到要求而导致高考失败。由于音乐类学习需要一定的费用,因此还要做到学生自愿与教师挑选相结合,并取得家长的同意与支持。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的广度、深度、进度适合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音乐生无论是音乐基础还是文化基础,相差都非常大,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不论学生个人天赋和基础如何只能针对中等生进行选材,使用同样的方法和教材上同一节课,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别,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更影响到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开展,因此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