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融促品牌经济发展

2021-05-28 16:13姜卫红
中国名牌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服务

姜卫红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球化战略有几个关键节点:一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二是20世纪末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三是2013年向全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此同时,我国大举引进欧美关于品牌建设的制度、法律以及专业知识,有效助力我国品牌建设与国际接轨。此外,我国先行开展了由政府主导的省优、部优推荐活动,随后又开展了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世界名牌、中华老字号等工作,遴选出一批至今仍葆有强大生命力的品牌。

时至今日,除中华老字号工作依然继续之外,其他由政府主导的品牌遴选工作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成立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由政府引导的第三方品牌认证,例如上海品牌、深圳标准、浙江制造、蒙字标等国际认证。必须指出的是,从产业分类来说,第三方品牌认证属于典型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其对促进品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是品牌经济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经济生态链

品牌有诸多定义,从法律保护的角度而言:现代品牌是工业化的产物,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以商标为外在标志的符号。

国家工信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第一部分:实施指南解读与应用》对品牌给出的定义是:品牌是为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其载体是用以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分的名称、名词、符号、设计等。其载体解释与美国著名品牌学家凯勒在其《战略品牌管理》中引用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较为一致。

为什么要做品牌?国家工信部的定义对此做了很好回答,因为它能给该符号的拥有者以及使用者带来马太效应,让品牌的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强。

品牌经济是建立在产品品牌基础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工商文明高度发育的一种经济高阶形态。它以品牌为载体,整合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形成具有更大范围集聚、深度配置和整合资源要素等功能,促进一个地区实现高度人文化、高科技化和高价值化发展,并以此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现阶段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里至关重要的经济特征。

产品品牌同时也是其它国家品牌、区域品牌和城市品牌等各品牌层级的基石,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与推动力。

品牌经济的生态链包括从产品的科技成果研发到形成品牌的全过程:首先,科研成果以及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化,将发明或创意成果申请为专利、版权等,获得受法律保护的产权;其次,知识产权——产品化,将获得专利、版权的成果生产成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第三,产品——商标化,将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得以在市场流通中确立标识,并获得法律保护以及行政保护,当然也有先注册商标,然后再进行产品研发、生产的现象;第四,商标——质量化,即拥有商标的产品或商品必须有质量保证,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应讲究质量、信用;第五,质量——标准化,质量应用客观标准检测衡量,尤其是通过第三方认证,作为进入市场的承诺;第六,标准——情感化,将拥有法律保护、并拥有质量保证的产品通过一系列品牌定位、品牌故事、富于情感与思想的内涵注入以及传播等手段,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形象;第七,情感——资本化,使品牌通过评估、交易,既能在消费者层面获取高附加值,又能在资本化、证券化的资本市场获取高溢价,获取品牌收益后,再投入科技研发以及文化创意。

此七个方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是一条彼此依存的价值链,而且是一条逻辑关系鲜明的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具体包括科技服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咨询服务产业、认证检验检测产业、教育培训产业和金融信息服务业等,由此自然而然构成推进品牌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形态。

政策引领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我国推动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个渐进过程,这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分类演变以及典型经验可见一斑。

“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初步分类,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产业服务业。根据这一要求,国务院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加快贯彻推进。WTO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则为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政府服务。

2008年10月,上海乘国家大部制改革的东风,专门成立生产性服务业处,得到国家工信部认可。彼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

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为了能让上海更好地发挥综合优势和带动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上海市经信委进行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探索,包括研發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五大类。

2011年,上海市统计局以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2-2002)》为依据,编制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目录,分为十二类别:农业服务、制造维修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环保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批发服务、金融服务、租赁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和教育服务,这十二类别包括33个大类、90个中类、141个小类,超过WTO分类。上海同时确立了23个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基本依托工业园区设立,鼓励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并出台若干财政扶持政策。在“十二五”时期,上海确定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服务、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服务、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专业维修服务、非银行金融服务、专业中介服务和培训教育服务。

2012年,国务院向全国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为界定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建立各地区、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调查监测体系,2015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生产性服务业分类,共10个大类、34个中类、135个小类,均少于上海地方分类。在此基础上,2019年国家统计局形成了新的分类,大类为10个,中类为35个,小类为171个,更加精细精准,多于上海地方分类。10个大类分别为: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至此,我国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地方因地制宜促发展

根据国家要求,各地区纷纷出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意见,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它们加快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和高质量发展,有力增强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以位列中国百强城市前十的上海、杭州、成都和苏州为例,其中有的城市明确提出打造先进生产性服务业。

上海:以对内聚焦促对外多层次协同。

上海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一马当先,生产性服务业已成长为上海经济增长的五大新支柱之一,将进一步发挥“五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经济)优势:对内重点聚焦产业链对接、价值链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能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对上与国家战略协同,对外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协同,成为推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服务业联合会发起成立长三角服务业联盟,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与常熟成立上海—常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联盟,上海不少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在长三角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并进行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拓展,加快构建全球性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网络。为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借鉴国际标准和惯例,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联合编纂《上海现代服务业标准(一)》,对金融、信息、旅游、科技服务、家庭服务等重点服务领域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服务标准进行汇编,并在国内首创《上海现代服务业服务标准编制指南》。

杭州:以数字化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杭州有着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提出推动高端制造业和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力,重视产品研发、工业设计等产业链前端,营销、物流等产业链后端环节的发展,加强产业链配套协作和资源共享;重点发展信息与软件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企业金融服务、科学技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杭州还提出发展企业金融服务力争成为长三角金融副中心,商务服务力争与上海错位发展,形成杭州特色。

成都:链接全球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

成都最近编制了《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建设国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战略枢纽、世界服务经济优选城市。成都要大力发展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服务贸易、人力资源服务和节能环保服务等八个方面,以此强化成都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先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加速构建链接全球的高能级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

苏州:全面提升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苏州市作为我国制造业大市,出台的《关于优化提升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以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九大领域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市生产性服務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综上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分类的演化过程是我国不断深化认识、持续提高专业度、持续推进的过程,这为国家分类指导产业发展,各地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促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依据。各地区呈现的经验表现基本反映出各地区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概况,均以全球化发展、领先发展、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和高起点发展来定位自身发展,打造优势,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当下,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赋能强、价值高成为我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特质,无论对生产性服务业自身产业发展,还是对其它产业发展均具有很好的先导性、引领性和示范性,体现了我国关于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阶段性认识水平、目标任务以及政策水平。就本质而言,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是软实力产业化的结晶,是软实力中的硬实力呈现。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秘书长兼长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咨询专家)

(编辑/汤悦晗)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