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之后,盛夏的暑热如一匹金毛猛兽纵身而至,脚步所踏之地迅速蹿起灼人的热焰。
人们纷纷逃入室内,关紧门窗,打开空调,以现代电器制造出的凉冷抵抗暑热的威逼。空调供给的冷风把室内变成了幽凉的洞穴,而室外则更如热浪滚动的火炉了。这个时候,最叫人措手不及的是突然斷电。洞穴很快变成蒸笼,从笼子里跑出来又不知该往何处,不由得怀念起那个在树荫、河水、竹床、凉席上度过的充满趣味的夏天。
在夏天使用凉席祛暑的时代得追溯到东周之前,《诗经·小雅》里的“上莞下簟,乃安斯寝”是关于凉席的最早书写。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则将凉席提升至艺术的审美境界,惊艳的忧伤,令读者在品咂文字时便生出凉意。
玉簟是诗人冠之于凉席的美名。在民间,凉席的称呼则是朴素和直接的,草编的凉席就叫草席,竹编的凉席就叫竹席。草席是用马兰草、蒲草或灯芯草编织而成,质地柔软,凉度也较低,适合体质较弱的幼童和老人。竹席则以水竹、毛竹、油竹等为原料,将竹皮劈成篾丝,经蒸煮、浸泡等工艺后以手工经纬编织而成。竹席的优点在于透汗性好,凉度高,置身其上确有冰玉般的凉润与光滑。
放暑假了,孩子们像松了绑的小猴子,迫不及待地扑入山野,在河里嬉水、捉鱼,在长满野果的树上爬来爬去,或抓着一根树枝荡秋千。玩累了,就摘一片棕树叶子顶在头上回家。
母亲将一张旧的大草席铺在堂前的地上,穿堂风则像穿了隐身衣的顽童窜来窜去,不停地拂动墙上贴着的年画,弄出沙沙的响动。孩子们在凉席上围坐着、扭打着,把已经破了的凉席边缘扯得更破。
母亲一声令下,让孩子们停止打闹,乖乖地睡午觉时,铺在地上的凉席一下子就变硬了,仿佛有很多小石子在凉席里藏着,硌得人翻来翻去,难受极了。这时母亲便拿过一只大蒲扇,在凉席边缘坐下,看见有不安分的孩子想恶作剧时,便竖起扇脊敲过去,那孩子赶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了。
儿时,那张上了年岁的旧凉席,终于浸润上琥珀的光亮,成了盛夏记忆里最清凉的回想。
(本文入选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题,文章有删减)
项丽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已出版十余部作品集,多篇文章被选入初、高中语文考试分析题。
意林:对中学生阅读,有什么建议?
项丽敏:一个人在少年时期的阅读就像早期吸收的营养,会结结实实地长到身体里去,会影响到后来的人生观、世界观。把阅读变成习惯,把喜欢的书带在身上。坐车的时候,等人的时候,随时翻开来读。专注阅读的人,无论你身处什么环境,都是一道风景,是很美的。
意林:老师常和我们说要学会观察生活,我观察到的内容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应该怎么办?
项丽敏:最好的办法是写一封信,这封信的收件人可以是你无话不谈的朋友,也可以是一个虚拟的人,或者是你自己。
我们在给好友写信时通常是很真诚的,不会端着架子。好的信件就是好的文章。
如果你对自己说,我要开始写作了,我要写一篇非常好的文章,那么,这反倒会让写作变得不自然。
意林:您写作的灵感是怎么来的?
项丽敏:不只是写作需要灵感,很多事情都需要灵感,要获得灵感,你首先要有敏锐的感受力,要善于捕捉。有人把灵感比喻成一道闪电、一只疾驰而过的鸟,这是因为,灵感的到来和离去都是急速的,我们要做到的是,要善于发现、感受,并及时抓住,那么灵感就会成为你创作的那束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