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5月27日文章,原题:在线诊疗,中国企业正争抢医生在中国的在线诊疗市场,众多企业的医生争夺战正呈白热化。4月的某天,在北京工作的李先生突然感到眼睛疼痛,于是首次使用提供在线诊疗服务的京东健康App。他很快就获得医生诊疗,并通过网购购买相关药物。李感叹说:“若是重病,我必须得去医院,但症状轻的话,在线诊疗确实很方便。”据悉,通过有关医疗健康App进行会诊大概有三种方式:文字沟通、语音电话、视频通话。问诊价格因医生不同而异,但视频通话收费通常是每15分钟50元人民币,相对还是便宜的。
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巨头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健康注册医生达11万,是2019年的约12倍。笔者曾去他们的北京办公室参观,看到医生们并排坐在电脑前接受患者咨询,他们每天三班倒,24小时在线。该公司员工王椿野(如图)此前在公立医院上班,后来被在线诊疗的魅力吸引,于2019年跳槽。王医生笑着告诉笔者:“使用视频与面对面问诊没有任何区别。”
实际上,京东健康的竞争对手们也在积极争抢医生。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平安好医生”的注册医生数量2020年增加至2.3万,同比增长3.4倍;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腾讯出资控股的“微医”等,注册医生数量都有所增长。
受疫情影响,在线诊疗的优势如今更加突出,这令相关市场进一步扩大。美国调查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医疗市场规模较2019年增长44%,达3140亿元人民币,随着在线诊疗不断普及,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2万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在线医疗的前景也存在挑战。一方面,使用者主要是患者,用户数量仍有限,收益还没跟上前期投资的步伐。另一方面,如何防止可能出现的误诊等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今后还有必要提升在线诊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渡边伸等,刘畅译)